日本修筑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竞争不过就靠武力侵略)

在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中,日本无疑是给我们造成最深重伤害的国家。

它不但长期霸占了我国的东北和台湾等地区,在七七事变之后,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让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给百姓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其实,早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方面就有了全面入侵中国的作战计划。

但当时我国东北地区,正处于沙俄的掌控下,这让他们不得不等待机会。

日本修筑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竞争不过就靠武力侵略)(1)

▲日俄战争绘画

在日本取得日俄战争胜利之后,日本人取得了东北南部以及南满铁路的实际控制权。

随后,他们以这条铁路为依托,在东北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并对中国内政进行长期干涉,给我国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无中生有的条款

在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战胜国日本,从沙俄手中抢到了东北南部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还将原沙俄中东铁路的长春-大连段,据为己有,并改名为南满铁路。

日本修筑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竞争不过就靠武力侵略)(2)

▲日俄战争相关画作

在获得南满铁路控制权后,日本方面对其发展十分重视。

他们希望以此为依托,从中国攫取利益,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为此,日本在1906年便由天皇牵头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该会社的首任总裁后藤新平,是这么形容满铁的发展目标的:

日本在满洲必须重点经营铁路,其余依次为开发煤矿、从本土移民和发展农业、畜牧业。如此才能有实力与俄国再次进行决战,或者为全面占领中国做好准备。

为了保证满铁在东北的优势地位,日本从1905年开始,便频频阻挠清政府在东北地区修建新铁路线的计划。

他们声称,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双方签署的《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中。

中方代表曾经秘密许诺,不会在东北地区修建与南满铁路并行的干线,以及会影响南满铁路运营的支线。

日本修筑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竞争不过就靠武力侵略)(3)

▲南满铁路上的列车

但日方的说法,很快就遭到了中方的否认。

中方代表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据理力争,表示日本方面确实提出了禁止中方修建南满铁路并行线的要求,但与会的中方代表并没有同意。

而且,这些谈判细节在会议记录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更重要的是,在会议记录的最后,日方还特别承诺:

中国将来凡有开发满洲地方之举,日本绝不拦阻!

这都能说明日方所说的“秘密条约”,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但日方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断强调这一无中生有的条款。

给中国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许多待建的铁路计划,也因此流产。

就算在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强硬地在东北地区,修建了打虎山至通辽的铁路线,但日方却始终不允许该线路,与之前建设的郑通线连接。

这就导致在通辽出现了两条独立的铁路线和两个火车站,给货物流通,造成了诸多不便。

日本修筑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竞争不过就靠武力侵略)(4)

▲如今的通辽火车站

当时中国曾经和英国宝林公司,达成共同修建新民-法库门铁路的协议。

但当时日本作为英国的盟友,其通过政治手段,逼迫英国政府以先前的“秘密条款”为由,否认这份合同的法律效力。

还公然表示,日本是“帮助”中国东北地区,脱离沙俄统治的“功臣”,因此中国政府需要保护日方的在华利益。

这种荒谬的解释,最终让这条铁路的修建计划泡了汤。

日方利用借款控制东北地区

在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后,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对华关系。

他们认为,中国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因此西方列强的银行家们,准备成立一个联合组织来商议向中国借款的事宜。

在这次会议上,日方代表又提出了苛刻的限制条件:

加入借款基于一定谅解,即此借款不得有碍及南满,及其相连之内蒙东部之日人特别权益之事。

日本人不希望任何西方势力,以任何形式介入到中国东北的相关问题上。

因此,日本的金融银行,成为了上世纪初期,东北地区发展的唯一借款来源。

日本修筑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竞争不过就靠武力侵略)(5)

▲日本正金银行遗址

在1905中日会谈中,日本便提出了修建吉长铁路的计划。

当时清政府认为吉林作为省城,不应有外国势力过分介入。

便提出由中方自行修建这条铁路,并且不愿向日方借款。

但日方随后以武力作为威胁,逼迫清政府做出妥协。

虽然这条铁路依然由中方主导修建,但是所欠缺的款项,需要向日本方面借贷。

在吉长铁路工程开工一段时间之后,中方便遇到了资金麻烦,他们先是找到日本的正金银行,希望能够先借款20-30万日元(当时1美元折合约2日元)。

但正金银行,却用各种理由百般推辞,始终不肯将这笔钱借给清政府。

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得向南满铁路公司借钱,而这也是日本人的本来目的。

在南满铁路公司,收到中方的借款申请后,他们先表明,临时借款是不可能被通过的。

不过,要是长期借款的话,清政府就要交出吉长铁路的修筑权和经营权,作为“抵押”,才能发放借款。

中方代表立即看出了日方的狼子野心,并没有答应他们提出的无理条件。

日本修筑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竞争不过就靠武力侵略)(6)

▲吉长铁路桥

但工程资金短缺的问题,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程度了。

中方思索再三后,不得不向满铁公司申请“短期贷款”,这种贷款比起长期贷款利息更高,而且很容易陷进复利陷阱,但没有选择的清政府,只能被迫借款。

在吉长铁路修建完成后,中方共向日方借了八百万日元本金,

但连本带利,却需要偿还接近一千三百万日元!这是清政府所不能承受的。

无奈之下,清廷只得将吉长铁路的运营权,交到日本人的手上。

这让吉长铁路沦为了南满铁路的“培养线”,日本在东北地区的势力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了。

除了向中国政府发放贷款之外,日本南满公司在民国时,还承接了多条铁路的建设工作。

在施工期间,日方经常虚报造价,这让民国政府无力按时支付相关款项。

由日本承包公司垫付的施工款,在工程结束后,就变成了利息高昂的巨额“欠款”。

这让日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些铁路的经营权,握在了自己的手上。

日本修筑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竞争不过就靠武力侵略)(7)

▲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大楼

截止1927年年底,中国政府在东三省铁路工程上的欠款总额,就已经高达1.5亿日元了(当时1美元约合3日元)!

这不但让东北百姓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让日本在东北的侵略行动,有了底气。

南满铁路的竞争对手

在南满铁路修建完成后,它一直都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线。

当时东北的货物需要经过它,运送到大连、营口等港口城市,之后再经海运,销往全国各地。

但随着1927 年中国在东北完成了东、西两大铁路干线建设,实现了东、西四路联运。

过去必须途经南满铁路到大连、营口、安东港口的货物,也可经中国东西四路到达营口、秦皇岛以及葫芦岛港口。

这无疑打破了南满铁路,一家独大的局面。

日本修筑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竞争不过就靠武力侵略)(8)

▲如今的葫芦岛港

与此同时,民国政府对东北铁路管理方法进行了改良。

之前民国的铁路只负责转运,不负责装卸,而且许多站点之间没有直通车次的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这让许多商户开始选择价格更加便宜的民国东西四路,而非南满铁路。

被分了利益的蛋糕,日本方面感到十分不快。

他们担心长此以往,中国政府将逐渐架空南满铁路,这会让日方的“苦心经营”付诸东流。

于是,他们要求民国政府,统一东北地区的铁路运价,让自己的南满铁路恢复竞争力。

中方谈判代表明白,如果按照日方要求改革的话,那么南满铁路又会成为客商的首选。

因为大连港比其他港口,拥有更好的自然地理条件,而且南满铁路经营多年,各项服务也比较成熟。

中方代表据理力争,明确表示中方铁路和日方铁路不但是分开经营的,而且两者的定价方式也并不相同。

日方采取的是金本位定价(日本于1988年3月31日,彻底废除金本位制),而中方则是银本位定价,想要统一是不合理的。

最终日方的诉求,并没有被同意。

日本修筑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竞争不过就靠武力侵略)(9)

▲民国时期的大连港

随着上世纪二十年代,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国际市场上的白银价格大跌。

这让南满铁路和中国铁路之间的运费差距,变得更加明显。

除了必须要运送到大连的货物,还要走南满铁路外,其余客商基本都成了中国铁路公司的客户。

这让南满铁路公司这棵,曾经日本人的摇钱树,变得入不敷出。

甚至不得不在1930年,开始大规模裁员,并暂停了对周边小型日资企业的资金扶持。

日方此时已经意识到,靠南满铁路已经无法扩大自己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力了。

而且之后,他们很有可能不得不放弃南满铁路,及其培养线的经营权。

正常手段竞争不过,日本人便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南满铁路公司的高层,开始怂恿日本政府动用武力手段,扩大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力。

这也成为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之一。

日本修筑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竞争不过就靠武力侵略)(10)

▲九一八事变纪念雕塑

日本在上世纪初期,成立的南满铁路公司,不但在东北攫取了可观的利益,还利用经济等手段实际控制了东北的大片地区。

在经营受阻后,他们更是成为了推动日本全面侵华的“排头兵”。

这家公司对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应当要时刻保持主权的完整,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上演。


注:

关于日本南满铁路公司的相关历史内容,参考自《九一八事变前中日满洲的铁路之争》,刊登于《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06期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清风文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