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

今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公众号平均每天发布4条推送,一年共发布了1400余篇,累计阅读达到4000多万。一个书评媒体,在当下能拥有85万订阅者,这是好多人都没能想到的事。

这个数字可能不是一个奇迹,但必定是一个异类。因为在碎片化和泛娱乐化的微信阅读大潮中,我们仍推崇深度阅读,不迎合潮流,希望看到文章的你,能拥有自我判断力。基于这些坚持,我们并不把粉丝数量或者阅读量看得太重,我们做的其实是把那些认同书评周刊的人们逐渐聚集,然后以网状形式慢步扩散。我们不可能让骚动的人群沉静,但我们却可以给那些追求沉静的人群一个栖息之地。

这一年,无疑艰难、跌宕,一言难尽。印象深刻的事情总在少数,记忆好像无凭无据。有些事,过去了就沉默,时间一长便被忘记。2018年,我们一起思考、讨论过的事,你还记得几件?

有些人与事,不该被我们遗忘。所以今天,我们整理了2018年“新京报书评周刊”公号上或许最受关注的文章与话题,与你一起回顾这一年。当我们回顾这些内容时,其实也是在回顾这一年人们的心绪与思考集中于何处,让这些成为时代记忆的片段再次进入我们的视线。

2018,最受大家关注的文章

1. 2018新京报年度好书88本入围书单

阅读量36万 ,点赞1346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1)

又至一年岁末,我们的年度好书评选,如约而至。今年,《新京报·书评周刊》十五岁了。回头望去,十几份“年终总2018新京报年度好书88本入围书单结”在一起,已然形成了一份关于文化和思想变迁的时代记录。我们庆幸自己不曾缺席。这份2018年度好书入围书单,12个门类,88本书。它们厚重而多元,共同呈现出2018年的文化和思想生态。而我们期待,它们能在被阅读的过程中与每位读者的生命经验相融,一起延伸出新的生命力。1月12日,我们将发布最终的年度十大好书,并举行颁奖礼,敬请各位小伙伴期待。

今年年度好书入围书单的阅读量超过了往年,大概是有“新京报锦鲤”活动加持的缘故。幸运的锦鲤虽然只有一位,但书单却为我们所有人共享,但愿新的一年,我们仍将彼此陪伴。

2.一不小心火了的小学语文老师

阅读量15万 ,点赞1461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2)

3月6日,宁波市华天小学教师王悦微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学生随笔,浅黄色的格子作文本上,一个六年级男孩这样理解时间——“对人而言,沙粒不断坠落的过程就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但也不能单单认为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拥有全部时间的话,时光确实从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将我死去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全部时间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这条微博获得了超过18万的点赞,以及7万多条转发。王老师是一个“童真捕手”,每天,她都会捕捉小学校园里的趣事,分享在微博上。她的微博账号“我们1班王悦微”像个大玻璃罐子,70万粉丝围过来,趴在罐子外头往里瞅,巴望着能拾得些许童趣。

3.为什么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读曹文轩?

阅读量13.2万 ,点赞722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3)

谈论中国的儿童文学,不得不提曹文轩。我们时常会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中看到他的作品,可这却引发了本文作者常立的反感。身为儿童文学作家、研究者,常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阅读曹文轩的作品。想到自己两岁的女儿以后会和现在的儿子一样被学校强制要求阅读《草房子》,常立就“脊梁骨发凉”,因其作品存在性别观落后、儿童观落后等问题。

在过去两年内,书评周刊曾两次发文质疑曹文轩的作品,讨论了作品中的性别观与苦难呈现。这篇文章则围绕学校强制学生阅读曹文轩作品展开,文学的世界本该是自由而多姿多彩的,倘若没有拒绝的自由,那请让孩子的书桌足够大,能够容纳其他更多的经典作品。

4.“我作业本忘带了”“你怎么不忘了吃饭?” | 论杠精的诞生

阅读量12万 ,点赞727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4)

我们把时间拉近一些,招式各样的抬杠在微博、豆瓣,甚至在微信群聊和朋友圈都无处不在。比如有人说:“一部分国人随地吐痰真没有公德。”则有人反驳说:“外国就没有随地吐痰的人?为什么老拿中国说事儿?”再比如你发了一张照片,被抬杠“难道只有我一个觉着……吗”。你不开心,但也无言以对。而精湛的抬杠,既有高超的语言和诡辩艺术,还讲求快稳准狠。这样的抬杠者被称为“杠精”。

这篇文章探讨抬杠的一般五种类型及其逻辑特点。文章在豆瓣和微信上得到许多书友们的关注,围绕“杠精”的吐槽和讨论也随即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对比历史来看,网络公共讨论中的“杠精”文化其实亦是一种进步。众声喧嚣比万马齐喑更接近一个文明的现代社会。个体被解放出来,可以有不同意见了,可以讨论了。而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讨论,用何种逻辑。

5.上半年,我们选出了这60本好书

阅读量10.7万 ,点赞312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5)

年初到年中,推向阅读市场的图书数不胜数,我们按照华语文学、国外文学、非虚构/传记、艺术、思想、历史、社科、经济、儿童/教育、新知/生活十个大类, 每个类别从成千上万本好书中遴选出六本,共计60本好书以飨读者。我们不愿单纯将这次筛选作为一次媒体推荐,为每本书撰写夸赞之词然后推向市场, 我们更希望以此为契机,重新讲述我们对于好书的理解——不在于故事的好读,不在于表达的通俗,更不在于有多少人正在购买和谈论它,而在于这本书将读者的理解力扩展到何种程度。

6.重庆公交车坠江:雪崩了,有的雪花可能很无辜

阅读量10.5万 ,点赞784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6)

因为一条短视频,“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目前的视频证明,悲剧来源于一场无意义的争吵。人们开始讨论司机与乘客的矛盾该如何解决。有人拿出香港巴士的例子当范例。在香港,车辆改道信息会贴在车窗上,所有分散司机注意力的行为都构成违法,包括与司机说话。这确实是内地公交车道路安全的盲点。

而在司乘矛盾的讨论声中,另外一种声音也相当惹眼:遇难的其他乘客也有责任,因为他们没有上前制止。这辆公交成为一个社会缩影。可真的如他们所说,雪崩了,“每片雪花并不无辜”吗?

7.为什么年轻人的性生活越来越少了?

阅读量10万 ,点赞484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7)

“无性症候群”,这是日本媒体发明的词,用来形容当下日本年轻人对于亲密关系和性生活的冷淡。事实上,这股“性冷淡”的风潮不止出现在日本。在中国,年轻人对性与爱的亲密关系也有类似态度。“佛系青年”看淡一切,“90后已经没有性生活”,“睡自己都没时间,哪有时间睡别人”......诸如此类的调侃已经成为我们的口头禅。

而与此同时,我们又是伴随着性开放与性自由成长的一代。我们身边充斥着过量的欲望影像、我们拥有丰富的社交网络、唾手可及的约会软件,但这一切并未导向活跃的爱与性。那么,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的性生活越来越少了?性是微妙诡谲的欲望,禁忌与压抑,自由与开放的一整套性话语,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身上,需要一翻重新审视。

8.这一波文科博士经历着最真实的丧。念书,还是工作?

阅读量10万 ,点赞510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8)

发际线危机,灾难般的颜值衰退,“我的研究有啥用”的精神危机,以及“毕业就失业”的生存困扰,恐怕是萦绕着全世界文科博士的幽灵。法国漫画家蒂菲娜·里维埃尔

(Tiphaine Rivière)

图像小说《念书,还是工作?》很妙地呈现了这一状况。作者曾在巴黎读了三年文学博士,最终还是溜了,肄业做漫画家,画起了自己“说多了都是泪”的博士生涯。

中国教育改革的大学扩招史,既是精英教育体系不断确立的过程,也伴随着教育商品化的问题,本科生无处不在,研究生学历也就成了有效的就业敲门砖,而扩招之下涌入博士学位的学子甚众,学系建设却跟不上,最终也造成了“博士们”的贬值。

博士毕业卖猪肉、送快递的极端奇闻曾轰动一时,背负着浪费资源的公众嘲讽,而如今早已不再新鲜。反倒是,读博本身成了一个有点丧的故事,对于在学院体系中颇受挤压、资金不足、亦缺乏实用性成果的人文学科博士而言尤其如此。扩招看似是一种平等与开放,然而背后却不乏危机。这种现象显然不限于中国,而是一股世界性潮流。

9.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想让朋友来家里做客?

阅读量10万,点赞362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9)

眼看迎来寒假和春节假期,各种聚会越来越多。我们小时候,可能都还记得,父母那一代人打招呼、会朋友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有空来家里玩儿!”。所以不少人儿时记忆中的假期,总是家里人来人往不间断,家庭聚会一场接一场的日子。但如今,我们已经很少听到这句话了,甚至完全听不到。“家”这个字眼的含义,越来越多地意味着隐私、个人、界限......

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朋友聚会选择饭店、咖啡馆、ktv,甚至是长途旅行,我们都不会选择邀请朋友“来家里玩儿”。能够到对方家里去,已经是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情。何以如此?这背后,是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更是城市发展造成的熟人社会瓦解、隐私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

10.《邪不压正》:为什么这回观众对姜文不买账?

阅读量9万 ,点赞333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10)

姜文《邪不压正》于7月13日上映,刚上映就从豆瓣高达8.2的评分,跌到了7.1。无数观众困惑于姜文电影中各种机巧迭出的拼贴杂糅、明暗梗密布的隐喻迷阵,乃至有些疯癫、有些荒诞、有些跳脱的叙事走向。“民国三部曲”的首部《让子弹飞》创造了票房、口碑的双重奇迹,而自此之后的《一步之遥》直至现在的《邪不压正》却被观众都归纳成了一类电影:那种我们欣赏不了的电影。

到底是观众欣赏不了还是电影的视听语言的确存在纰漏?换句话说,为什么观众这回不买姜文大作的账了呢?虽说《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但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刻满了姜文烙印的电影:连珠炮式的台词、交叉重组的剪辑、黑色荒诞的故事、漫溢的荷尔蒙......但观众却没能跟着嗨起来,似嗨非嗨的空挡里,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2018,我们最常讨论这些话题

1.8102年都要过去了,女性的处境依然艰难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11)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中国式闹婚”背后的性别压迫:

《中国式闹婚:多少恶俗假“习俗”之名?》

Ayawawa的信徒之惑:

《那些甘愿将自己物化的女人,哪里想不开?》

《房思琪初恋乐园》出版,林奕含逝世一周年:

《每次看到这个姑娘的名字,就好心痛》

社会性别文化反思:

《具荷拉性爱视频风波:为何女明星总是“受害者”?》

《要求女人“守本分”,不是爱,是病》

女性平权:

《北航陈小武被撤职,但还有多少性骚扰事件藏在缄默之中?》

《#MeToo一周年:女性的处境变好了吗?》

2.教育公平,仍旧是扎进中国人心里的一根刺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12)

希望工程广告:“大眼睛女孩”苏明娟

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群连高考机会都很难获得的孩子,他们的“门”在哪里?》

关于支教,你所不知道的一面:

《明年我们一定要有一个人考到北京》

编辑部的高考回忆:

《高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中国式“偏科”:

《被否定的学生,被宣扬的天才》

3.身为社畜,都有一个辞职的梦,不过过劳的你,心里还有诗歌和远方吗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13)

《“过劳”,是我们的宿命吗?》

《房租大涨、居住艰辛,当住房成为金融工具,它几乎在惩罚所有人》

《“贫穷”的可怕之处,是它令我们徘徊于反抗与顺从之间》

《约饭来时各怀心事,酒饱饭足后依旧形单影只》

《世道变坏,是从年轻人没空恋爱开始的》

4.生活一团乱麻,有人全怪原生家庭

当缺憾成为既定事实,是否有办法弥补?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14)

《〈狗十三〉里的中国式家庭,是真实还是矫情?》

《父母“有毒”,我该如何自处?》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走出伤痛》

《如果父母永远无法接纳我本来的样子,我该怎么办》

《寒门子弟的十八岁:遇见过粗暴执法,但还有梦和未来》

5.说到底,谁不想好好生活,只是……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15)

《我很好啊,你怎么样?》

《〈舌尖上的中国3〉,要这样谈论食物才有意思》

《一生只做一件事,这样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醒醒吧,老好人!千辛万苦做一个“老好人”,反而是一种暴力》

《克服“讨好型人格”,要相信自己值得无条件被爱》

6.忙忙忙,穷穷穷

人们在怀旧和流行里寻找安慰和希望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16)

《〈北京女子图鉴〉:这个城市里,并没有你必须如此仰望的东西》

《名人自杀:我们的时代并非太过肤浅,而是太过残酷》

《〈延禧攻略〉》:跟着魏璎珞打怪升级,为什么我们这么想爽一回?》

《国产剧40年:从精英主导到大众狂欢,我们终究还是怀念老剧》

《“娘炮是你的自由,但请不要出来吓人。”这是一种隐藏更深的歧视》

《IG夺冠,曾经不被理解的少年,成了时代的宠儿|中国电竞二十年》

《咦,你也在转发杨超越!我们时代的锦鲤文化,是在崇拜一种叫做“幸运”的才华?》

《“耽美文学”中的女性情欲:是解放还是阉割?》

7.恍惚间,他们竟然……离开了我们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17)

《多谢你,金庸,给了我们一个永不幻灭的武侠梦》

《在套路化的赞颂之下,我们从没认识一个真实的霍金》

《诗魔洛夫:一生颠沛流离的诗人,说着说着就走了》

《饶宗颐逝世,他与季羡林齐名,但我们却知之甚少》

《洞察者奈保尔:听任自己变得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8.时间匆匆向前

昨日的沉痛,今日的纪念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18)

《整整十年了,这是个悲伤的日子》

《100年前的今天,一战宣告终止》

《鲁迅〈狂人日记〉发表100周年:他的深意,远远超过我们知道的标准答案》

《从浪荡子到剧作家,他写出了我们最深的困境与绝望 | 尤金·奥尼尔诞辰130周年》

《反犹主义为何在美国卷土重来?》

《金融危机10周年:当年的经济学家,为什么就预测不到?》

9.关注出版和文化动态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19)

《世界哲学大会成了“奇葩大会”?扒一扒鄙视链底层的“民哲”》

《“中国科幻最大IP”刘慈欣与他背后的“中国制造”》

《为什么说蒋方舟“误读”了〈洛丽塔〉?》

《专访伊恩·麦克尤恩:1979年,“有人拿枪指着我的头”》

《专访易中天:学者就该甘于清贫? “这是没道理的。”》

《黄仁宇写出了最畅销的历史书,却也留下无数争议》

《〈小王子〉有三部曲?图书营销不能没有底线》

《〈高兴死了!!!〉为何能引发畅销:心理学书籍需要越过1.0,走向2.0》

《〈人类简史〉作者新书出版:21世纪可能会产生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

10.希望有朝一日,动物的生命权受到应有的善待

2050年11月27日作家文摘报电子版(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20)

《猫奴的诞生:我们为何“吸猫”成瘾?》

《“煮龙虾”与“吃狗肉”同样野蛮?我们需要一种更加激进的动物解放|专访彼得·辛格》

《“万人请辞杭州打狗”背后:为什么动物保护永远充满争议?》

详细内容,可移至微信阅读

再见,2018!

你好,2019!

本文系根据2018年“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内容整理。

整合:安安

编辑:走走、李妍。校对:何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