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麦食品前景(西麦食品产品单一且食安问题难禁)

对西麦食品来说,上市仅仅是开始,未来对管理水平、经营模式的考验将更加严峻

文 | 《食尚观察》 马慧敏

西麦食品前景(西麦食品产品单一且食安问题难禁)(1)

6月19日,桂林西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麦食品”)正式挂牌上市。深耕燕麦片市场20多年后终于领到了资本市场的入场券。

西麦食品创始人谢庆奎曾是一名牙医,创业转型做食品业后一直在燕麦产品上深耕细作,旗下产品西麦燕麦多年占据市场领先位置。然而随着上市,西麦食品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也开始被人关注——销冠被桂格抢走、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产品单一、销售费用高昂、研发投入过少等。对于这些问题,《食尚观察》向西麦公司发出调研函,但截止6月19日18:00尚未收到相关回复。

产品单一的隐忧

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燕麦作为一种富含膳食纤维食品在中国的销售量持续增加。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2年燕麦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2012年,中国燕麦市场年销售额尚不足6亿美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10亿美元。

西麦食品招股书也体现了这一趋势。招股书显示,国内企业通过中国海关进口的澳大利亚燕麦粒总量从2016年的18.26万吨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26.7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20.97%,占国内通过海关进口所有燕麦粒数量的比例超过90%。

西麦食品涉足燕麦市场已超过20年。

早在1992年,谢庆奎就成立了西麦保健品有限公司。据谢庆奎传记《善缘的种子:阿奎的故事》一书记载,其后的1995年,在当时的中国国家食品检测中心主任李家瑞提示下,谢庆奎注意到燕麦的保健功能和前景,1998年推出一系列燕麦产品,作为主打产品持续至今。

然而,其后的发展未能一帆风顺。公开数据显示,西麦燕麦片曾于2012至2015年蝉联了国内燕麦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但如今已从该位置花落,国内市场占有率次于桂格燕麦片。

不过,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达56.77%、59.83%和61.73%,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

西麦食品前景(西麦食品产品单一且食安问题难禁)(2)

(数据来源:西麦公司招股书)

招股书还显示,2018年西麦食品营业收入超过8亿元,扣非净利润超过1亿元,且一直在持续增长。不过,虽然销售情况不错,但公司近20年严重依赖燕麦产品,成为隐忧。

西麦食品在招股书中也承认,公司面临着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未来休闲燕麦食品、燕麦饮料将逐步成为公司燕麦食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麦京东自营店里,《食尚观察》看到已有黑芝麻核桃粉、原味核桃粉等新品,还推出了零食款即食麦片,但地位并不突出,销售量也有限。实际上,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18年纯燕麦片销售收入占比63.87%,复合燕麦片销售收入占比33.85%,燕麦制品合计占比仍高达97.72%。

燕麦制品所占比重如此之高,所以燕麦食品相关舆论对西麦食品来说非常重要。2018年8月,网上曾流传“麦片致癌”谣言,所幸当时谣言及时被止住,否则西麦食品的营收或会受不小的影响。如今,百度关键字“西麦”还会自动弹出“西麦燕麦片致癌”的关键字。

重销售轻研发

此外,像许多食品企业一样,西麦食品也有“重销售轻研发”的通病。西麦食品招股书显示,2016至2018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2.2亿元、2.5亿元和3.3亿元,呈持续增长趋势。公司销售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运输装卸费和宣传推广费三类构成,上述三类费用占销售费用的比重超过96%。

招股书中解释,燕麦食品属于快速消费品,重复购买率高,所以对营销渠道的依赖程度较高。营销渠道的多寡、区域位置、覆盖范围大小等直接决定了燕麦食品目标消费群体的数量、消费水平及其消费的便利性等。

目前,燕麦食品行业的营销渠道主要包括线下大型连锁商超、食品零售店等线下渠道和线上电商渠道。营销渠道对于燕麦食品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为了维护营销渠道,必然需付出更多的销售费用。

相比之下,西麦食品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都比较少,研发费用在2016-2018年分别占管理费用的5.99%、3.92%、7.88%。研发人员截止2018年末仅有9名,与此相对应的是,销售人员有1422名。

对此,西麦食品一位张姓负责人在2018年1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解释称,这是食品行业的共性。因为不像网络、电子等产品的研发投入那么大,研发费用也相对较少,而且食品材料并不贵,研发费用主要是人工成本;其次,研发设备也比较便宜,所以食品行业的整体研发费用占比不是很高。

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点名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安全问题是不得不防的黑天鹅事件。近年西麦食品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投诉或点名。

2016年5月,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西麦”西澳阳光核桃牛奶燕麦片霉菌超标,专家认为有可能是生产环境没有及时消毒、干燥所致,也有可能是后期存储不当。

霉菌超标是麦片质量问题常见原因。《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9年10月发表的《麦片产品合格率87%》一文中提到,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全国64家企业的100种麦片,13种不合格的产品中11种都存在霉菌超标的情况。

此外,据2014年半岛都市报,青岛市民孙女士在西麦牌燕麦片里发现可疑黑色细长物质。而从2012年3月到2015年4月,有十多名消费者向海峡食品安全网反映西麦燕麦片有异味。西麦食品对部分异味事件回复称,是运输或储存过程中产品包装漏气,导致异味进入。

针对这一系列事件,招股书中称,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因产品质量而引起的重大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但其中也进行了食品安全风险提示,称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在采购、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各环节均存在对食品安全构成影响的内、外部因素,公司虽然已建立了全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但构建更加可靠的食品安全检测和追溯能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作为一家典型的家族控制企业,对西麦食品来说,上市或只是开始,未来对管理水平、经营模式的考验将接踵而来。【《食尚观察》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