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三山半落青天外)

原文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三山半落青天外)(1)

译文

登上凤凰台,这里曾有凤凰飞过,如今凤凰飞走了,只剩下空台和江水川流不息。

想当年这里曾是花草芬芳的吴王宫殿,如今都已经掩埋在这人迹罕至的幽静小路中了,而晋代那些显赫的世族大家,如今早已化作黄土。

登高望远,那几座山像是耸立在天空中,白鹭洲坐在秦淮河中间,把它分成两条水道。

望着天上浮云把太阳遮蔽,我总是会因为它使我看不见长安而惆怅。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三山半落青天外)(2)

赏读

李白的这首《登金陵凤凰台》节奏轻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关于它的创作背景有三个:一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被权贵排挤“赐金还放 ”,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一争高下。

诗的开头连用两个“凤凰”,却并没有拖沓之感,读着还很顺口,而且颇有几分崔颢《黄鹤楼诗》的味道。凤凰在古代是祥瑞的兆头,如今“凤去台空”,曾经辉煌的吴宫、晋代大家也都化作尘土,只剩下江水独自空流。

李白并没有一直伤怀,他把目光放的更远了“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景象一下子变得气势恢宏,而且对仗精工,“三山”“二水”、“青天”“白鹭”,用字巧妙,不露痕迹。

“浮云蔽日”一句,暗指奸臣当道,而自己被排挤在外,报国无门无路,不见长安使人愁啊。

整首诗里,有景、有典故、有感受,颇有味道。被《珊瑚钩诗话》评到:“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惟滴仙为绝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