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振辉班集体(小学)

1一九六一年,正是全国大饥荒的年代当时我父母亲在家闲居,大姐已出嫁,大哥在西藏日喀则当兵,大嫂没有工作,家里还有他俩五岁的女儿二哥在兰州工业大学念书,三哥虽然高中毕业,但也没有工作,二姐在中学里念书,我刚从幼儿园出来虽然大哥有时也寄点钱来,但这犹如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生活的种种困难家里七口人每天要张嘴吃饭,生活的重担大都落在三哥一个人身上他每天早出睌归劳苦奔波,到大河滩捞沙子,背石头来维持我们一大家子人的生活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祁振辉班集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祁振辉班集体(小学)

祁振辉班集体

1

一九六一年,正是全国大饥荒的年代。当时我父母亲在家闲居,大姐已出嫁,大哥在西藏日喀则当兵,大嫂没有工作,家里还有他俩五岁的女儿。二哥在兰州工业大学念书,三哥虽然高中毕业,但也没有工作,二姐在中学里念书,我刚从幼儿园出来。虽然大哥有时也寄点钱来,但这犹如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生活的种种困难。家里七口人每天要张嘴吃饭,生活的重担大都落在三哥一个人身上。他每天早出睌归劳苦奔波,到大河滩捞沙子,背石头来维持我们一大家子人的生活。

那一年我八岁,三哥比我大十五岁。看着他为了这个家不停地辛苦劳动,每天回来瘫坐在廊檐下的台子上累得疲惫不堪的样子,我虽然年幼,可心里也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滋味。母亲为了生活,从别处接了一些手工活来加工。她拿一些麻袋片到家里,坐在堂屋门槛上,粗针眼里穿上细麻绳一针针把麻袋片缝成一个个袋子,缝好后叠整齐了让我抱着送过去。

我换牙比较迟,听大一些的娃们说,换牙时上牙掉了要扔到房上,下牙放到门臼里让人关门开门来回磨,这样牙齿就会长得快。我换了大牙后,就把牙齿放东房门臼里了。就在这一年的初秋,我上了小学。

第一天去学校,是母亲送我去的。我穿好衣服洗了脸,母亲给我背上她亲手做的新书包,又在我裤子口袋里塞了半节煮熟的苞谷,就拉着我的手走出了老宅大门。走过西门大街,经过隍庙街的拐角时,我看见隍庙一并排的三个拱形大门被堵住,砌严实后上面抹了一层白灰,中间大一些的白灰上还画了一幅彩色的壁画。左下角画的是三个炉顶上冒着熊熊大火的炼钢炉,右上角画着一个身穿黄衣服红裤,脚上是黑靴子,腰里围块老虎皮的孙悟空。只见它双腿蹬空头朝下,双手紧握芭蕉扇正使劲扇下面炉子里冒出的大火。

看着这我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很想站下来仔细看看这壁画。可母亲紧紧拉着我的手拐过街口往东走去,她把我一直送到了学校门口。看着陌生的学校大门我紧紧拉着母亲的手不想放开,可母亲低下头来对我说:“我的娃,从今天起你已经是个学生了,当了学生就要好好念书,可嫑尽想着玩了。”她把我的手掰开,看着我进了学校门这才转身离去。

2

我们家离新华小学不远,不知为什么,家里人却让我上了离家较远的北街小学。

北街小学是以街道名命名的,在城北的一条街上,周围都是居民区。

学校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二十亩左右呈东西长方形。有着校门的东边是新修的校区,西面扩建进来的三院是原来的弥陀寺。

校门两边各立着一个砖柱,紧靠砖柱呈八字形撇开的是两面已经变成了土黄色的白灰墙,墙上用红油漆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美术字,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从瓦缝中流下来的雨水在墙面上留下一条条长长的雨痕,架在门上面的拱形钢筋,隐隐约约能看出以前漆了绿色。上面被铁皮剪的“北街小学”四个大红字,经过风吹雨淋太阳晒,现已变成了土红色。学校大门是双扇木头门,右边门扇上还有一个尕门,上面的绿油漆已经剥落。校门前的人行道边上,长着几棵弯弯曲曲的龙爪柳。

走进学校,西边不远处有一间传达室,有位老人白天晚上都住在那里。他除了守校,给老师们烧开水以外,还要按时打上下课的铃子。中间路两边是砖砌的花园,里面栽有松树、槐树和花草。再往前是三排教室,每一排的两个教室中间有一间是老师们的办公室。西面还有一排房子是会议室及办公室。第一排的门窗是用深绿色油漆刷的,二、三排的是用土红色的颜料刷的。两排教室前的空地上种着杏子树和果树。

我们一年级的教室在第三排的东面,门前长着一棵倒柳树,弯弯曲曲的柳枝在风中轻轻摇动。

刚进小学,我对学校里的一切觉得很好奇。上的课有语文、算术、唱歌、图画、和体育,每一门课都有一位老师上。学生娃们很多,老师也比幼儿园的多,老师一多我就记不住她们的姓。到了晚上有时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时,望着炕围子花纸上的红李子图案,就幻想着李老师能戴顶有李子图案的纸帽;听着窗外鹁鸽“咕,咕”的叫声,就幻想着要是葛老师能戴顶有鸽子图案的纸帽;望着月光下摆放在板柜上明啾啾的陶罐,就幻想着陶老师能戴顶有陶罐图案的纸帽,一看就知道这老师姓什么了,那样我就不会为记不住她们的姓而发愁啦!

上课练习写字时我用小刀子削铅笔,因为不会削一不小心铅芯就会断,一根铅笔很快就削完了。我家街口北面有个杂货铺,每天吃过午饭我就向父亲要三分钱,上学路过时就去这杂货铺买铅笔。日子一长,卖货的阿妈都认下我了,只要我背着书包一进铺子,她就会笑着站起来说:“尕娃,你买铅笔吗?”我点点头,她收下钱后就从铺柜上的圆玻璃罐里拿出一支给我。

每当我向父亲要钱时,父亲就说我是在吃铅笔,我嘟囔着说铅芯老断。母亲听见后就让父亲帮我削。父亲只好脱鞋上炕,从墙上取下牛角腰刀来帮我削。父亲削铅笔很仔细,靠铅芯的木头斜斜的,铅芯尖尖的很好用。

一次在课外活动玩耍时,有个同学看着我手腕上的红塑料镯子说:“儿子娃还戴这个。”听了这话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回到家里,我要二姐把镯子取下来。二姐很纳闷:“取下来干什么?你看戴着它红红的多好看。”可我坚决要求取,闹得没办法最后她只好答应了。可是取的时候却又遇到了麻烦,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手也长大了,唾上唾沫也抹不下来。最后二姐只好让我把手腕平放在案板上,她一只手扶着塑料镯子,一只手拿着切刀,狠下心用切刀背把镯子给砸断了。

3

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葛老师,是个外地人。开学没几天,她给我们分好坐位后发了语文书,并要求我们回家后让家长给包上书面,说第二天要检查。

我背着书包走进外大门,踏上二大门台阶。从我记事,家里的二大门总是从里面扣着的,大人们从外面回来,只要前后错开门板,把手伸进门缝里上下一拨门扣,大门就开了,这样就不用喊家里人来开门了。进入小学后,我也学会了这开大门的方法。

进了家门,第一件事就是要向大人们问话。我站在二大门台子上,就开始:“大大、妈妈、三爸爸、三娘……”一溜串地问,我也不管家里大人在不在,问的话听见没听见,也不管他们答应不答应,只要放学进了家,就像背口诀一样,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话。向大人们问了话,就说明我已经放学回家了!振平哥、振清回家进门后也是一样。

进了堂屋门,我把新发的语文书从书包里拿出来,让母亲给我包书面。母亲说:“这书面我从来没包过,也不知道拿什么纸包,就让你大大给你包吧。”父亲盘腿坐在炕边子上抽着烟,听了母亲的话思谋了一会,就从窗子跟前的毯子底下,拿出一张折成四折不知压了多长时间的油纸,这是以前饼干盒子的外包纸,油油的红纸上还印有二、三块诱人的饼干。父亲让我拿来剪子,他按书的大小剪好油纸,在炕桌上一边给我包书面一边念叨:“念个书还这么麻烦。”

父亲包的书面很平整,害怕四个书角时间长了会磨破,还特意包成了双层。

第二天发了算术书,书面是二姐用一张有梅花喜鹃的旧画片给我包的,纸虽然有些旧,但图案很好看。

母亲用一块旧灰布,给我做了一个长方形的小袋子,用来当铅笔盒。铅笔、橡皮擦子、刀子等装进去,袋子口一收紧就什么也掉不出来了。她嘱咐我放学以后把书包挂到堂屋板柜道道里钉的钉子上。还说我哥他们小时候念书时,一放学就自觉地把书包挂在那儿。

在学校里,葛老师对我们的学习抓得很紧。上语文课时她给每人发了一张印有拼音的大白纸,每个拼音边有一个图,记得拼音O的跟前是一个张着嘴的尕娃头,f的跟前是一个带着珠子的佛像,有些女同学还把图案用各种铅笔染成了彩色。葛老师要求我们每天早上反复念这三十三个字母,并要求背下来。

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听葛老师讲课以外,课后还被要求在院子里,用尕石头在地上反复默写生字,熟练后就在练习本上写。如果练习本用完了没钱买就找本废书,在字与字的上下空隙里写。谁要有块尕黑板或者铅笔盒,同学们见了都羡慕得不得了。

葛老师除了对学习抓的很紧以外,她对每个学生的卫生也很在意。记得刚进学校时我们只有七八岁,流了鼻涕就习惯性地用棉衣袖口一擦,时间久了袖口又硬又脏。她就要求学生们在衣服上别个尕手巾来擦鼻涕。刚开始我们对她说的这话也没太在意,过了几天她见没几个学生按她说的做,就有点生气。中午快下课时她说:“下午如果谁不别手巾,就要站一边让同学们羞!”我想放学回家后一定让母亲找一块手巾别上,要不然让全班同学羞,那多难为情。.

可是我回家没见到母亲,一问父亲才知道她转亲戚去了。就向父亲要手巾,他说:“这么大的娃了,还别什么手巾。”我一听就急了,鞋也没脱就爬到堂屋炕上,打开橱柜拿出平日里母亲做针线的包包,找了半天也没找见。我想找块布顶替总比不别手巾让同学们羞要好,没有别针还可以用线针钉在衣服上。可是包包里的布大的我不敢剪,小的条条子又不能用,没办法到了上学时间,我只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了学校。

葛老师果然说到做到,下午第二节课后,她让别了手巾的同学们排着队站在院子里的倒柳树下,让我们几个没别手巾的在教室前面站成一行,让他们举起手刮脸来羞我们,一共羞了两次。在全班同学面前我被羞得满脸通红,只好低下头看着自己光脚穿着的圆口布鞋。羞完后葛老师说:“如果你们几个明天还不别手巾,让大家继续羞。”

回到家,我看见母亲转亲戚已经回来,正在东房里做饭。我站在案板跟前,低着头把下午的事向她说了一遍。母亲听完后看了看委屈的我,摸着我的头说:“我的娃你甭难受,妈妈给你想办法。”

晚上睡觉后,朦胧中觉得有人在动我盖在被子上的棉衣。第二天早上起来穿衣服,发现上面别了一条尕手巾。这条手巾是幼儿园的毛院长奖给我,母亲存放在箱子底绣花线夹子里的。我见了很高兴,就急忙穿上衣服,洗了脸背上书包去上学了。

算术课上,老师除了教我们认一个个1、2、3、4…的洋码字(阿拉伯数字)以外,还领着我们念一加一得二,一加二得三的口诀…,并要求背下来。她还叫我们回家后,让家长把尕扫帚棍一节一节整齐地切下来,每十个一捆用线扎好,便于在上课时算加减法。

一年级最后一篇语文课我记得是《拔萝卜》:讲的是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有位老公公他虽然年纪大,但是爱劳动。他种了一个大萝卜,但自个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最后在老婆婆、小朋友、小花狗、小花猫的帮助下,大家齐心协力才把萝卜拔出来。

二年级的语文书上有三个谜语:“姐妹两人一样长,食堂进出总成双,甜酸苦辣千般味,都让它们先来尝”,“红公鸡,绿尾巴,一头钻进地底下”,“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扯破”。为了便于猜测,下面三个方格里分别画有筷子,水萝卜,大蒜的图案,有些细心的同学还用腊笔把它涂成了彩色。

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对蜘蛛的描写:一位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老师要求我们把这些谜语都背下来。

二年级算术课,从背加法口诀就变成了背乘法口诀。大清早教室前的院子里,到处都能听到一一得一、一二得二、至到九九八十一,同学们背口诀的声音。

教音乐的杨克瑛老师老家是辽宁沈阳的。他不但长得帅气精干,而且多才多艺,歌也唱得很好。

我记得刚进小学时他给我们教的歌是:

戴花要戴大红花,

骑马要骑千里马,

唱歌要唱跃进歌,

听话要听党的话。

后来上音乐课,杨老师先教我们练习唱1、2、3、4、5、6、7七个高低音符。然后他把纸上用毛笔写好的词曲用图钉钉在黑板上,用教鞭指着先教谱子,他唱一句,我们跟着学一句,谱子唱会后再教歌词。

三年级了,音乐课前,杨老师就叫上班里几个大一些的男同学,帮着他把脚踏琴搬到教室里放在前面,上课时他坐在琴后压着琴教我们唱歌。下课后又把脚踏琴搬回到他屋里。后来,我们再不用来回搬脚踏琴了。因为上音乐课时杨老师背来了一个手风琴。他一边拉着手风琴一边教我们唱歌。

在杨老师教的几首歌中,我最爱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

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

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

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

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

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

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

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

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随着歌声优美的旋律,我的眼前不由自主总浮现出东川我外奶家大门前,那块宁静而又洒满月光的打麦场。那时我还小,但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仔细想一想歌词我还在想:听妈妈讲着苦难的过去,为什么前后还要用“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这句词呢?

4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

听大人们说:二月二这一天是龙抬头的好日子。照习俗男人们要剃头,大人娃们要吃大豆。

到了二月二,很多男同学都去侍诏铺剃了头。回到学校的班里,个别调皮的同学趁对方不注意,就用巴掌在他新剃的头上打一下,沾了便宜还卖乖,笑着说:“给你开个新头。”

因为那时条件有限,班里吃大豆的同学不多,口袋里装了黄豆的倒有几个。他们把黄豆数着分给同学们,捏在手中,双方一边互猜着是双或是单玩耍,嘴里还一边喊着:“二月二,炒大豆,鼻涕落到嘴下头。”

中午放学时老师要求我们,回家后让家长帮着扎个风筝,下午要带我们到北山下去放。

做风筝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瞒着大人,在扫帚上偷偷抽几根扫帚棍,摘去竹节上的细竹条和叶子,把它用切刀从中间劈开,按尺寸大小切好,用线交加十字绑牢来当骨架,然后再把按骨架大小裁好的嘛呢纸用浆子糊上,下面粘上把纸剪成长条子后粘成的尾巴。那时候我们把这不叫风筝,而是叫尕连儿。还有一种是不用竹子,而是把大一些的一张纸先对折在一起后,又把纸往里收着斜线对折,后面中间粘一纸条当尾巴,寻一节二尺左右的线两头拴上火柴棍,把它距离均匀的戳进纸两头,再找一节线系中间后手里拿着线往前跑着放。这种风筝简单易做,比较适合尕一些的娃们自个做着玩。我们把它叫尕老鼠。

吃过饭,在我的央求下,二哥急急忙忙帮我扎了一个尕连儿。

我拿着它到了学校,把它挂在了教室窗子的风钩上。第一节课后,我们排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西门外的北山下。

山下坡地上的小草已发出绿色的嫩芽,柳树的枝条在风里轻轻摆动,杏树上已发出了紫红色的花蕾。来到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变得畅亮起来。

老师说了注意事项后同学们开始自由活动。有的同学拿着自个做的尕老鼠在跑来跑去,有的同学拿着家里大人给做的尕连儿,几个人一伙在放。因为树多尕连儿容易被挂破,我就和几个同学来到尕路上,让个子高一些的同学手里举着着尕连儿,另一个同学拿着线在前面,随着一声“放”,高个子同学手一放,前面拿着线的同学就开始跑,我们几个就跟着慢慢飞起的尕连儿一起向前跑去。

有个同学拿的尕连儿头重脚轻,老是打着转往下栽跟头。一个同学就把尕手巾掏出来系在尕连儿的尾巴上,这样一来头就不重了。随着徐徐吹来的春风尕连儿轻轻地飞了起来。

冬去春来,暖洋洋的太阳照耀着大地,万物复苏开始变绿,到处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俗话说“三月三,脱下棉衣换单衫。”家里的妈妈们,趁着和暖的天气又开始忙着拆洗棉衣了。

那时候我们家和周围的大多人家都一样。开春时天气热了,母亲就把冬天我们穿过的棉衣棉裤拆了,取出棉花用旧报纸包好,找根细麻绳绑好存起来。把拆下来的棉衣棉裤的布洗净后做成夹衣夹裤让我们穿。到了秋后又把我们穿的夹衣夹裤脱下来拆洗干净。经过一个夏天我们长高了,母亲就在上衣的袖口、下摆和裤脚边续上一节。把开春时拆下保存的旧棉花拿出来,坐在门前的廊檐台子上,一片片地把它撕软和,又把春秋穿过的衣裤一针针地做成了冬衣。

星期六的晚上,母亲催促我早早睡下后,她把我脱下的棉衣用剪子把针脚挑开,取出棉花用报纸包好,找根细麻绳扎住后放在了炕道道里的旧木头箱子里。把棉衣布放到脸盆里,倒上水放了点碱面,趁着月色搓洗干净后,搭到院子里的铁丝上了。第二天,我穿着二姐的一件旧衣服在院子里玩。母亲又开始翻里调面地换着晒挂在院子里铁丝上的棉衣布。到了下午她用手一摸还没有干,就又急急忙忙拿到东房的热炕上去焐,吃过晚饭后就开始缝,一直缝到半夜才做好。

星期一的早上,我穿着母亲给我赶做的对袂襟夹衣,干干净净地背着书包又去上学了。

六十年代初,正是美越战争最激烈的时期。社会上到处都是“打倒美帝!支援越南!”的口号声。

一次下午上课时,葛老师对我们说:“明天是星期六,下午我要带同学们到西门外万寿山下去玩打倒美帝的游戏。你们回去后让家里大人,用麦草给你们扎几个草人。”同学们听了非常高兴,还没等下课就悄悄地在下面交头接耳商量了起来。为了把这次活动搞得更加生动,几个同学还准备抓紧时间,用旧书来做几把盒子枪和子弹带。

放学后回到家里,我向二哥说了老师的要求,让他帮着给我扎一个草人。开始他说不会扎,后来经不住我的软缠硬磨,再加上母亲在旁边也帮着我说好话,最后他说:“我真没扎过草人,你硬要让我扎,那我就试着扎一个吧。”二哥脑子好用,窍门也多,他先用麦草扎了一大一小两个草圆圈,把草圈上小下大平行地绑在一根木棍上,又找了两张厚白纸,用蓝墨水在一张白纸上按小圈子大小画了一个人头,然后再画上眼睛、大鼻子、嘴巴,戴顶带条子的高礼帽,画好后剪下来粘在小圈上。一张白纸上画上西装领带,下面写上“肯尼迪”三个字,剪圆了粘在大圈子上。二哥告诉我这就是美帝。

吃过晚饭,看着立在东房台子上的草人,我心里美滋滋的。按耐不住高兴的心情,我就跑到隍庙街上一个同学的家里去看,一进房门就看见几个同学跪在炕上,围着炕桌在煤油灯下用旧书叠盒子枪和子弹带,我脱了鞋也上炕帮忙。

盒子枪的折叠与子弹带的折叠方法基本上是一样,是用两张纸来叠的。先将纸从中间折匀,再将两边往里折进去,形成合页状。两张的折法一样,再将一张折成合页状的长条纸从中对折,用另一张折好的长条纸环绕一圈,撕去多余部分,然后将被环绕的长条纸的两头拉起来,分别塞进环绕自身的那纸条的上端,这样一个小件就做好了。一个盒子枪一般需要八个小件组成,前后三个,中间两个,枪的前端用来瞄准的是一个尕的。这些小件做好以后就开始组装了,用纸搓一根比铅笔细一些,长短和筷子一样的长纸棍来连接,那个尕的小件套纸筒前面当描准器,通过组装连接,一个形似盒子枪的纸手枪就做出来了。

子弹带的小件折叠和手枪的一样,还是先折叠出一个个小件,然后再把它们一个个连接起来。

做这些活一时半刻是完成不了的。同学们都是互相帮着做。晚上做不出,就利用第二天课间休息和中午时间接着做。每当做出一个成品,就高兴得把子弹带系在腰里,别上纸枪,先耀武扬威的在地上走一圈,就好像别上了真枪一样。

春天的阳光总是充满着温馨。到了第二天下午同学们有的腰里系着子弹带、有的别着盒子枪、有的还在帽子里放一根纡圆了的扫帚棍,做成“军官帽”戴头上。老师让我们几个扎了草人的同学肩上扛着草人走在队伍的前面,向万寿山出发了。

来到山下,柳树上已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个别调皮的同学趁老师领着同学们找平一些地方插草人的机会,三两下爬上树去,摘下柳条做成帽子戴在了头上。老师带着我们把草人插好,根子底下再用石头垒牢。然后让同学们拉开距离站在远处,用石头和土块向草人瞄准投掷。打中了的同学高兴得在地上一个劲地跳。拿了盒子枪的同学,眯着一只眼,举着枪瞄准草人,同时煞有其事地喊着“啪——啪——”,惹得没有枪的同学跟在他屁股后面,一个劲地喊:“把枪借给我!让我也放两枪呀!”

5

我们学校有两个操场,大操场在西南面,供高年级的学生上体育课。尕操场在传达室的后面,一般低年级的体育课就在这上。它有两个出入口,一个在传达室的南面靠墙处,一个在东院的西南角。大操场南面有个一人多高的土台子,平时校长讲话和“六一”儿童节各班的文艺汇演,都在这土台子上。

当初扩建学校,校园里留下了许多碎石头和烂砖瓦。学校组织学生们在劳动时间,在尕操场北面砌一个土台子。劳动时,高年级的同学们先用大点的石头在离墙三尺的前面,砌了一道高二尺左右的围墙,同学们用背兜把碎石烂砖背着倒进砌好的围墙里。台子填满后又在上面铺了一层土。这样一来,尕操场即有了一个讲话的台子,校园也变得干净整洁了。

北街小学前身是弥陀寺。记得在我刚入学的时候,寺门就在丁字街的正中间,门前就是弥陀寺街。后来拆了寺门把它砌成了围墙。原来寺里的东院、中院、西院三个院子,在我还没上学时,早就扩建成了学校。

从新校区西面土墙上的双扇尕门进去,就是弥陀寺的东院。

东院门右边有一口井。井台不高,井棚是用几个木柱支撑着,上面盖有木板。为了让同学们拉水省力,木棚梁上用铁丝绑了一个滑轮,井绳穿过滑轮,绳子两头一边系一个水桶,拉水时一个上来一个下去。因为低年级的同学岁数还小,我们总是两人合起来拉。

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在院子南边的地里种了麦子。南边低矮的土墙边长着几棵槐树,中午到学校后同学们就坐在树荫底下看书学习。

西南角的墙上,有一个可进出尕操场的豁口。我们走进学校后总是走捷路,进入传达室南面的出入口,经过尕操场走出这豁口,才进入中院的教室。

东院北边三间原来是寺里的大殿。木头门扇的上半部分是糊了白纸的木格窗,下半部分是板装的。宽敞的房子里摆放了三排课桌和板凳。靠西墙立了一块木头做的黑板,这样一收拾,大殿就变成了学生们上课的教室。

和教室一排的东边有三间土房,可能是以前僧人们的住房。学校把它用来当库房,铁门扣上常年挂着一把铜锁子。

西面是中院的房后墙。靠北有一个土斜坡,下雨天土斜坡总是很滑,上去后从西北角进去就是弥陀寺的中院。

中院北面是起架很高的正殿。在我们刚进学校时,看见大殿正面是青砖砌的被隔为三间的佛龛。每一间的上面和左右都雕有彩色的木头装饰,因以前点灯烧香装饰被烟熏黑,佛龛后面的墙上画着壁画。

那些年在西门外部队营房的军人礼堂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各小学的文艺汇演,演出结束后市里还要进行评奖。所以每个学校对这一年一次的汇演都很重视。

在我上二年级时,杨老师为准备汇演,带着高年级的学生们在这大殿的佛龛前,排练了合唱《在太行山上》,还有舞蹈《飞夺泸定桥》。在排练舞蹈时,同学们手里举着木头枪和大刀,唱着:“大渡河水浪滔滔,英勇的红军志气高……”的歌曲,做着往前冲的动作。杨老师让一个小同学爬在另一个同学的背上,把腿子圈起来装扮成伤员。下午上完课后,我和同学们都从前院跑到这中院,站在大殿门口望里看。

大殿的廊檐台子很宽,是用青方砖铺的。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文艺汇演就在这正殿廊檐台子上。最后一个节目是六年级的女同学们表演的维族舞蹈《牙克西》。她们穿着漂亮的裙子,竹篮子用彩色头巾包好后扎住,挎在胳膊肘上做着采摘动作。

南房比东房和西房高一点,南北都有门,它是当年的过殿,后来变成了我们班的教室。门两边是四扇糊着白纸的大木格窗。上午上课时,太阳光透过窗户纸照进来,教室里很亮堂。

教室的北门前是一片种了麦子的庄稼地。下午到了学校打开教室两面的门,南北通透,轻风吹来很是凉爽。到了冬天北门从里面栓住,只从南门进出,教室里严严实实的很暖和。

西房偏殿被隔成了三间,拆了旧门面后,每一间又装了一门一窗,这样一来就变成了老师们的宿舍兼办公室。

东房偏殿也是教室。有一段时间教室里的桌椅板凳被搬走了,这教室就成了我和几个同学,下午自由活动时悄悄看书的好地方。

院子里长着两棵高大的松树。东南墙角处,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它的荫凉遮住了炎炎烈日。下课后,同学们有的在这树荫下甩香烟盒叠的三角;有的在一块石头上斜立一块平石头,在上面滚旧铜元或大一些的旧垫圈,玩滚钢赢洋糖纸的游戏(那时水果糖叫洋糖);有的还在地上挖三个尕坑,滚钢蛋玩。

西北角空着,东北角有一个双扇小门,出了门可以直接到大操场的台子上。“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这小门就成了演出时的进出口。

在这有着大殿、松树、四周都是瓦房的中院里,我度过了三、四年级的学校生活。回想起童年的许多往事,总是和这个古老的中院紧紧相连。

6

三年级时,我们班调换班主任了。新来的王老师个子不高,说话很和气。她给我们上语文课,布置的作业除了语文练习和作文,每星期还要用毛笔写一仿大楷和一仿小楷交到她的办公室。

康老师给我们上珠算课。上课时她拿来一个大算盘,挂在黑板上的一个钉子上。她讲课声音很大,一次又一次的给我们讲解着三遍九、九遍九,边讲边还在大算盘上进行示范。

康老师比较胖。那时我个子不高坐前面,上课时不好好听讲,低头总看康老师那双系着带子的圆口黑皮鞋,脚跗高高地突出鞋口,像肿起的一个水泡。

教音乐的杨老师就住在中院西面的一间办公室里。我看见在他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白石膏的半身女人像,石膏像的嘴唇不知是谁用墨水涂成了红色。

一次班主任请假了,杨老师给我们班代了一天课。到了下午第三节自由活动时,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杨老师就让全班同学进教室给我们讲故事。刚开始他没说故事名,说讲完了再告诉大家。同学们坐在位桌后静静地听着,杨老师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把故事讲得很吸引人。最后他讲完了才告诉我们:“这故事的名字叫《活捉乌斯满》”,同学们意犹未尽嚷着还想听。可下课铃响了,杨老师对大家说:“等下一次我再讲给你们听吧。”

教美术的是一位梳着两条长辫子的杜老师。她不但画画得好,墙报上粘的花边剪得也很漂亮。

图画课上,杜老师先在纸上画好样子,拿到教室后用图钉钉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看着画。有时画图案,有时画向日葵,课堂上画不完,下课后抽时间画好了,再交到她办公室里。

杜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一天下午,第一节课是图画课,她一进教室,看见我还趴在桌上急急忙忙赶写其它课的作业,还没把图画本拿出来,就几步跑到我跟前,一把抓起我写的作业本,三两下就给撕了。弄得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很难为情。我想有了这件事,杜老师肯定对我有所看法,但她并没有这样。

一次图画课上她让同学们画萝卜。我画好以后用红蓝铅笔把萝卜染成红色,把叶子染成了蓝色,还在右下角学着写了四句打油诗:萝卜萝卜是好菜,农民伯伯辛苦栽,红红的尖尖绿尾巴,大人娃娃都喜爱。本子交上去以后第二节图画课上,杜老师举着本子给全班同学看了我画的萝卜,并念了那首诗,她巧妙地把我写的“红红的尖尖绿尾巴”改成了“红红的果实绿尾巴”。她还吿诉大家:这种有诗有画的表现形势叫诗配画。

她见我和班里的另一位男同学对美术有兴趣,就利用下课时间对我们画的画仔细看,耐心讲。她还告诉我们:如果在画图画时遇到啥问题,可随时到办公室找她。

7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进行文艺汇演,各班都要编排文艺节目。

在我们的语文书中,有一篇《刘文学》的课文。

刘文学是一个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热爱新社会,努力学习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一天晚上,当他路过一片集体的辣椒地时,看见地主正在偷摘辣椒,他就跑上前去一把抓住想把他拉到生产队里去,地主挣扎着不去,最后,他把刘文学给活活掐死了。第二天社员们在地里发现了刘文学的尸体,地主被抓住后,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对少年英雄很是佩服。王老师根据书上的内容编排了一个《刘文学》的节目。

刘文学由我们班的班长扮演,地主由一个姓赵的胖乎乎的同学装扮。我们几个同学还利用第三节自由活动课的时间,在教室外面,自己编了一个《打掉U2型飞机》的小歌舞。

儿童节的早上,大操场南边的土台子上,挂起了紫红色的幕布,高年级的同学们把土台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中午吃过饭后,我们早早赶到学校,来做一些表演前的准备工作。

王老师让班长换上一个同学新穿的白衬衣,让他把衬衣下摆装到蓝裤子里,脖子里系上红领巾,并嘱咐他把白领子翻到红领巾外面来,这么一打扮,一个少年英雄的光辉形象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了。

打扮完刘文学,王老师又从她的布书包里取出一件大襟黑衣裳和一顶瓜皮帽,让演地主的同学穿戴上,并用墨汁在他鼻子下画了两撇小胡子,并在额头上画了三道黑皱纹。

同学们在一边帮着忙,一边围着看。见到“尕地主”的这身装扮,都禁不住哈哈地大笑了起来。

演出时,我和同学们坐在台下看。我们班的节目一报完,尕“地主”就急急忙忙上了场,他一边用手撩起衣服的前襟,做着偷辣椒的动作,一边说着王老师教的台词:“这是生产队的辣椒地。趁着现在天黑没人,我在这里偷些辣椒,明天拿到集上卖了换些钱。”还不时转过头来紧张地看一眼站在幕布边,鼓励他好好演的班主任。

刘文学是唱着《社会主义好》的歌上场的。演出时整个对话都很顺利,表演结束前,当地主把掐死的刘文学拖下台时,台下观看的同学们脸上都现出了愤怒的表情。

在表演《打掉U2型飞机》时,我们几个穿着平时穿的衣裳,系着红领巾。装扮美国兵的男同学,穿件黄衣裳扎根腰带,戴个不知从哪里借来的一顶钢盔帽。上场后他撇着脚弯着腿抬头望着天,半土半洋说着自编的台词。

他的滑稽表演,赢得了台下同学们的一片笑声,引得我们参加表演的几个人,也忍不住地抿着嘴笑了。

平时我和班里的同学们关系都很好。学习上互相帮助,课后大家一起玩耍。

我记得班里有一位姓贾的女同学,不但学习好,性格也很活泼开朗。她家住在学校后面的北城墙跟前,每次劳动或打扫卫生,我们就跑到她家去借笤帚和铁锨。学校只有一口井,有时候在井边等着拉水的同学们多,我们就跑到她家里去提水。

一天中午,我和班里几个同学在院子里玩。只见她手里耍着一把笤帚,从教室里走出来,站在门前台子上,眨着眼睛装孙悟空。随后她走进教室把门关上,等出来时只见她把自个的红围巾绷在绣花的圆绷子上,做着绣花的样子扮淑女。过一会她又进去把红围巾包在头上,拄一棍子走出来,弯着腰抿着嘴,用棍子砰砰地使劲敲打着栏沿台子装歪婆。她这一连串的表演,可把我们玩的几个人,惹笑得前仰后合停不下来。

还有一次我们几个在院子里和她斗嘴说笑。她一个丫头娃说不过我们几个儿子娃,最后只好随着我们,我们说句什么话,她也跟着说句什么话,我们就联合起来朝她喊:

看样和样,

寻的个大脚婆娘,

大脚婆娘不会填炕,

一木掀捣地者房上,

房上有些韭菜呢,

你和你的尕女婿(啦)商量(者)做些卖买呢……

她一看我们几个耍开无赖了,气得没办法,就说:“不和你们尕娃们玩了。”就转身上了台子跑进了教室。

小时候我们很淘气,记得几个人还搞过一次恶作剧。

一天中午上学后,我们在大操场上追着玩,看见班里的一个同学急匆匆的从拐角处跑过来要上厕所,我们几个人上去一把把他拽住,不让他去,最后憋不住他把大便拉在了裤子里。

这同学脾气很好,虽然很生气,但又当着我们几个人又不好发作。只好跑到厕所里,用瓦片去刮。我们几个站在操场里就一个劲地拍着手笑。

8

顺着中院西南角再往前走,就是原来弥陀寺的西院。北房和东房原来是寺里的大殿和偏房,学校扩建后变成了同学们上课的教室。院子西面新盖的几间不大的房子是老师们的办公室。

西院南面的一片空地和中院南面的土地相连,老师们利用星期天都种了麦子。因为粮食紧张,老师们对这片麦子地都很上心。

给我们上算术课的罗老师是上海人,她个子不是很高,但穿着很洋气。平时总穿着一件豆沙色的青果领短外套,翻在外面的白衬衣领子洗得很干净,黑色的里伏尼布鞋的鞋底边子上,喷着白色的油漆。

一次,我和两个同学走过麦子地边时,被罗老师看见了,她把我们叫到教室门前,不问青红皂白当着同学们的面,就把我们三个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我们踏坏了地里的麦子。

当时我们觉得很冤枉,对罗老师的批评也很不服气,我就壮着胆子顶撞了她几句。

自顶嘴事情发生后我心里很后悔,多少也有些害怕。但罗老师不但没有记恨我,她还把我叫到办公室谈心,并对我不懂的算术题,单独进行辅导。

夏天来了,学校里的麦子开始慢慢变黄。走过地边,麦子的清香都会让人直流口水。个别胆子大一些的同学走过地头,趁人不注意就顺手捋几个穗头装进裤兜里,找个僻背处搓着去吃。

一天下午天有些阴。学校通知各班,排着队去尕操场开会。拐过东院西南角的豁口,走进操场后我看见在北面土台子上,低头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和一个瘦瘦的尕娃。那妇女头戴一顶灰色帽,穿件旧大襟衬衣和旧裤子。那尕娃脸色蜡黄,穿的衣服也很破旧,裤子很短,两只圆口布鞋的前面露着脚趾头。

校领导讲话后大家才知道,那尕娃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昨天夜里趁着天黑学校里没人,翻过墙来偷老师们种的麦子时被门卫抓住了。今天校领导让他娘俩在全校师生面前做检讨,意在“打黄牛,惊黑牛。”通过这件事情让全校师生引以为戒,不要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首先校领导让那个尕娃先检讨。那尕娃低着头什么也不说。逼得急了他就转过身来扑向她妈妈,他妈妈拨开他的手说:“你偷了学校里的麦子,你自个说呗。”我们看见那同学一边哭一边再次扑向她妈妈怀里,嘴里喊着:“妈妈,我饿啊!”他妈妈听到这喊声,张了下嘴什么也没说出来,她抓着儿子的瘦肩膀,呆呆地在他脸上看了一会,慢慢蹲下去把儿子一把揽在怀里,母子二人在土台子上抱着头嚎啕大哭了起来。

看到这情景,土台子下站着听检讨的老师和同学们,也都不由自主低下了头。

9

那时候钱财很紧张。同学们为了节约几分钱,都不买一毛二一瓶的蓝墨水,而是去买几分钱一包的墨水精。在用完的墨水瓶里灌上水,再把用纸包着的墨水精倒进去用棍子搅匀,就成了一瓶墨水。水笔贵就买一个蘸笔尖,把它用线绑在一节扫帚棍上当蘸笔。

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同位的一位女同学有一支透明塑料的水笔,同学们觉得很少见,都拿在手里看稀罕。一次上课时,我不小心把她的笔帽给弄断了,这女同学就提出要我赔她五毛钱,因为做了亏理的事,我也就答应了。

虽然我同意了赔,但不知哪里去寻钱。尽管那时三哥已有了工作,在新华小学当上了老师,但我又不敢对家里大人们说,怕他们知道了骂我。可那个女同学她每天一上学就向我要,逼得我都害怕上学了。实在没办法我想到了“偷”,准备偷家里的钱来赔她。

那时候是父亲管家,我知道钱放哪。一天中午,趁家里没人,我爬上堂屋炕,把被和枕头抱一边,翻开窗子后炕角头的毯子和毡,竹子席上面卷放着一元的几张红票子,本想只拿伍毛,可一看没有零钱,全是一元一张的红票子,一狠心就从中抽了一张。

换开后我把伍毛钱还给了她。剩下的本想放回原处,但始终没找着机会。

后来我作业本用完了,就用那伍毛钱买了两个本子。回头又转到新华书店,看到里面挂的许多画片,一张张看过去都很好看。其中有一张,天蓝色的底子上中间是一个红红的大双喜,两边飞着两只金凤凰,两个系着红裹肚的胖娃娃满脸含笑,举着一双小手骑在凤凰上,两凤凰中间是一朵粉红色旳大牡丹,整个画面显得很喜气。就用那剩下的一毛多钱买了这张画片,卷好后拿回了家。

后来这张画还真派上了用场。上街王家的两间东房,被二姐的同学租了以后当了结婚的新房。一天晚饭后,二姐的两位女同学来到我家,商量着要去贺禧,可是没有礼物。情急之中二姐想到了我买的这张画片。她把我叫到东房外悄悄和我商量,我思谋了一下,就答应送给二姐,让她们几个拿着去当贺礼。我也提了个要求,要她们去时一定要领上我。二姐没办法只好又进去商量,最后她们答应领着我去了。

新房很简单,不大的土炕上放着一床被子,地上放着一个小桌子和两把背靠椅。屋里一下子来了四个人,显得很拥挤。我这才明白,怪不得先前二姐她们三个人哼哼叽叽不领我,原来新房这么小啊。

两位新人一见来了客人很高兴,男主人点着了放在尕桌子上的灯盏,两口子展开画片一看很是惊喜。男主人就急忙跑到院子里从花椒树上摘了几个刺进来当图钉,二姐她们说笑着脱鞋上炕,把画片钉在了炕角头的墙上。小小的尕房贴上了新画片,一下子就有了新房的样子。

因为房子小,来的人又多,新娘和钉画片的那个人就坐在了炕上,其它人坐在了炕沿头和椅子上,男主人满脸歉意地说:“想给你们倒个水,可现下连个杯子还没有。” 来的几个人连声说:“刚喝过了来的,不渴。”

几个年青人说着笑着一直玩到很晚,两口子才把我们几个送出了大门……

那一元钱就这样让我花完了,但为了那不翼而飞的一元钱,父母亲你一言我一句地吵了好几天。父亲说是母亲拿了,母亲说是没拿,父亲说难道钱长翅膀自个飞走了?母亲说这我可不知道。

每次听到这样的争吵,我心里总是很难受。便一次次暗下决心,想鼓起勇气说明事情的前后经过,可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我很清楚父母的性格,这辈子他们最见不得的就是做贼说谎。我只好在内疚自责中选择了沉默。

10

为了提高我们的阶级觉悟。学校对我们进行了“忆苦思甜,新旧社会对比”的教育。

红园广场西边是州文化馆。在这个馆里曾举办过一次大型的阶级教育展览。一天早上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

我记得展览共分三个展厅。

第一展厅在西面古建筑式的大殿里。门顶上挂有一块黑底白字写着“万恶的旧社会”的牌子。我们排着队走入展厅,看见墙上挂着的版面上,贴有照片和手绘的图,照片和图画的下方配有文字说明。手拿竹棍的女讲解员一边指着着版面上的图,一边声情并茂按照文字给我们进行讲解。里面还有许多实物和搞的人物雕塑。最后是一幅“欢庆解放”的油画。画面上是临夏各界各族人民在南门城楼下,举着三角旗,梳着羊角辫的尕姑娘抱个大西瓜,欢迎王震将军带着队伍进城的欢乐场面。长大后我才知道,这幅油画是在文化馆工作的周大正老师画的。

下午接着参观第二个展览厅。它在北面一排新修的大厅里。门顶上挂着一块红底黄字写有“社会主义好”的长方形牌子。在宽敞明亮的展厅里,展示着临夏解放以来,各行各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所取得的伟大成绩的照片。实物有丰收的麦垛、玉米、洋芋、瓜果等。

第二天早上,我们又参观了第三个展览厅。第三个展厅也是新修的,它在第二展厅的后面。门顶上挂着一块红底黄字写有“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长方形牌子。

展出的实物中我看见一些家用的桌子、椅子也摆放在展览厅里。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才知道这些东西原来是地主老财家的,解放后打土豪分田地,把这些东西作为果实分给了穷苦的农民。但是被打倒的地主阶级不甘心,他们又伺机进行反攻倒算和报复,他们又把这些分得的果实从农民手中抢了回去。板面上还挂着一件带血的军装,下面配有文字说明,这是解放后不法分子残害人民解放军的铁证。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教育我们时刻提高革命警惕,严防阶级敌人的破坏和捣乱。

参观完阶级教育展览,下午上学后在教室里,老师让我们在班里发言,说一说参观了阶级教育展览的心得体会。临下课时,还给我们布置了一篇题目叫《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的作文。

我记得在学校大操场的西面,还召开了一次忆苦思甜的大会。各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戴着红领巾,拿着凳子,排队进入了操场。坐好后,杨校长首先讲了话。讲完后,他请上来一位解放前给地主当过丫鬟的回族妇女,给我们做忆苦思甜的报告。那妇女四十多岁,站在桌子后面,对我们说:旧社会因为家里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有钱人家当使唤丫头,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被打骂,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罪。是共产党、毛主席把我从苦海里解救了出来,过上了好日子。最后她说:你们现在生在新社会,长在甜蜜罐罐里。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里大人的话,当一个毛主席阿爷的好乖娃。她讲完以后,杨校长上去做了大会总结: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革命,努力学习,做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学校还组织我们参观了南门外的蝴蝶楼。

蝴蝶楼位于前河沿路西端。现在是部队的驻地。我们排着队进去,看到里面有一个呈四方形的大院,北面是两层形似蝴蝶的旧式木楼,南面是门,东西面是走廊,院子的花园里种着牡丹芍药。部队的一位同志,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蝴蝶楼是马步青解放前为其四姨太所修建的宅院,规模宏大,占地五百多亩。整个建筑施工历时五年,花费了很多银子。其主体建筑北面正中主楼为蝶身,两厢随楼相连的房舍呈半园形为蝶翅,远处望去尤如展翅的蝴蝶,因此得名“蝴蝶楼”。

上级领导又组织我们参加了在东门外大地里召开的斗争大会。我记得在西面搭了一个高高的台子,参加大会的人们情绪很是高涨。斗争大会一开始,先让被揪斗者交代自己所犯的罪行,我们离台子较远听不清交代的声音,我只记住了他说的一句话:“党的伟大,我的罪恶……”

学校还组织我们参观了东门外的面粉厂、南门外大寺旁边的印刷厂。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对麦子经过机械加工成面粉的流水过程及如何将纸切好再一页页印成本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11

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上午。学校尕操场西面土墙上,挂上了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把操场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洒上了水。

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排着队站在队旗下,举起拳头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时刻准备着!我那时心里很激动,恨不得跑到前面举起拳头,大声喊几声。

那一天,我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年先锋队队员,我们高唱着“少年先锋队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

顽强学习,坚决斗争,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嘹亮的歌声在校园的上空久久回荡……

(作者祁振辉———1953年出生,临夏州农业系统退休干部,临夏民间手绣艺术家,兼任临夏市社区文体联谊会秘书长,是临夏州首位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获得者。《小学》是他的回忆录系列之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