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

宝应县位于扬州北部,水系丰富,风光优美。在众多水系中,大运河称得上是宝应的母亲河,宝应因运河而兴起,也因运河改道得到了全面的开发。今天的《运河扬州》专栏,我们就去水乡宝应逛一逛。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1)

新闻女生 雨薇:

雨薇 新闻女生:在宝应境内,有多个面积较大的湖荡,古往今来它们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邗沟是利用江淮之间的天然湖泊连缀而成,这其中就有宝应的氾光湖、射阳湖、广洋湖,东汉年间,为解决邗沟淤塞的问题,广陵太守陈登开挖了一条名为马濑的新渠,沟通津湖、白马湖 再连接射阳湖,最终从淮安入淮河。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2)

这条线路是当时邗沟最顺直的路线,史称“邗沟西道”,它带动了宝应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宝应由此掀起第一次开发高潮。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拓宽大运河,基本就是利用了原有的邗沟西道,史称“大业邗沟”。历史上,邗沟改道多达十三次,每一次都在宝应境内开出新河道,每一次都促进了沿河两岸的土地开发,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到了明代,这段运河进一步演变。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3)

吴家兴 《扬州交通志》主编、《扬州水利史话》统稿:

明代以前扬州至淮安段的运河,多数都是从湖道走,漕运船舶从湖里面行驶的时候呢,曲折多岔,风急浪险,常常形成浪损,明代洪武二十八年,皇帝朱洪武朱元璋就依照宝应的老人柏丛桂的建言,在氾光湖以南,界首之北,开河筑西堤四十里,首次称为月河。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4)

月河,指的是为减杀水力,开凿成的偃月形的河道。因为有了东西二堤,这段运河从原来的河湖不分变成了河湖隔开,船在两堤之间的河道航行,减少了风浪之险。明代大运河扬州段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是开挖了康济河、弘济河、宝应月河、邵伯、界首月河等河段,使宝应到邵伯之间的运道全线贯通,实现河湖分开,从此结束湖漕时代,并奠定了以后里运河的基础。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5)

吴家兴 《扬州交通志》主编、《扬州水利史话》统稿:

弘治三年,户部侍郎白昂从高邮北至张家沟,开月河40里,取名为康济河,又过了85年,又重新挑康济月河,后来河运总督吴桂芳从板闸至黄埔70里筑堤,建新庄闸,宝应至淮安的这个月河就大功告成,里运河的北段形成了,同时又着手宝应和高邮之间的月河——弘济河的修筑,并在月河两边制闸,又过了30年,到了公元1610年,漕运总督刘东星开高邮至邵伯的月河 长18里,这样里运河中北段形成,那么经过了250多年的修筑,自从里运河形成以后,运河的漕船航行在一个安全的渠道里面,漕运的效率大大提高,在京杭运河的建设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当年的漕运量达到400万石,创历史最高。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6)

从扬州到淮安的这段运河叫“淮扬运河”,扬州老百姓习惯称它为“里运河”。明清时期,里运河全面形成,不仅增加了沿线的漕运量、减少了水患,还带动了里下河地区农业的发展,并为宝应、高邮、邵伯等沿线城镇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里运河及与之配套的水利设施,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7)

高明楼:

砌码头的时候,挖土挖到大石头,挖得不对劲。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8)

2011年9月,宝应当地实施了运河码头整治归并工程,施工人员在里运河宝应段东岸发现了大量条石、大砖、木桩以及石墙。经过考古研究证实,这里是明代运河变迁的一处重要水工遗迹——刘堡减水闸。刘堡减水闸始建于公元1584年,也就是明万历十二年,通过供水和排水,既可保障漕运畅通,又起到了抗旱供水的作用,是研究明代运河水运史和运河水利工程的重要实物资料。2014年,刘堡减水闸被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点。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9)

雨薇 新闻女生:

刘堡减水闸见证了里运河的发展变迁,清代咸丰年间,由于黄河北徙,加上漕运改折,里运河扬州段开始由盛转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国家的大力整治,里运河重获新生,成为了黄金水道与文化廊道。依托里运河,宝应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接下来,我们再去宝应的两个湖泊走一走、看一看,历史上它们都是运河宝应段的重要湖道。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10)

张筱清 《扬州公路发展志》主编:

过了宝应运河大桥,然后西行几华里,就到了一望无际的宝应湖,宝应湖在宝应的西部,它位于高邮湖和白马湖之间。据明朝《嘉靖宝应县志略》中所说,宝应湖是由清水、氾光、洒火、津湖,也就是现在的界首湖,四条湖汇聚而成,在我们古代,文人墨客也经常把我们的宝应湖看做小西湖,比如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描写宝应湖的诗里就这样说道:“渔家足可压尘嚣,结屋圆沙最近梢。外面更栽杨柳树,上头无数鹭鹚巢”。描写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明代扬州府博士曾辰也写过一首《过宝应湖》,诗中写道:“长风万里破巨浪,小舸一叶浮中流”。这样的诗句大气磅礴,写出了烟波浩渺、波澜壮阔的湖上风光。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11)

随着地理的变化和区划的调整,如今的宝应湖南连高邮湖、西接金湖县、北会白马湖,总面积约140平方公里,分属宝应、金湖两县管辖。它风光秀美,水产丰富,是当地百姓和游客观光游览的一处胜地。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12)

白马湖位于宝应和淮安的交界处,古称“马濑”,“濑”是激流的意思。它是东汉末年陈登开凿的夹耶渠邗沟故道,南宋年间随着黄河南徙逐渐成湖,形状酷似一匹白马。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13)

张筱清 《扬州公路发展志》主编:

“湖光百里接长天,白马遥看清水连。斜照红妆收乌外,远山青抹断鸥前”。这是明万历二十年,宝应知县陈烓所作的一首七律古诗《舟经白马湖》,他所说的这个湖并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宝应湖,而是美丽又神奇的白马湖,白马湖风景宜人,气象万千,我猜想这首诗应该是陈烓当年刚到任之初所作的,否则赶上洪涝成灾的年份,他肯定就没有这份闲情逸致了,果然第二年夏天,白马湖水位陡增,如果运河溃堤的话,宝应地区以及整个里下河都会被淹没,事情非常紧急的情况下,陈烓当夜就赶往京城,请求朝廷给予支援,后来此事得到了南河主事黄曰谨的支持,可是第二年夏天宝应又发大水,整个白马湖浪涛汹涌,陈烓与宝应的老百姓一起共同抗击洪水,所以说陈烓虽然在宝应的任期只不过三年时间,却在当地留下了一个勤政爱民的美名。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14)

清咸丰五年,黄河北徒,白马湖成为淮水南下的泄洪区。1954年8月,白马湖大堤在顺河村决口,洪水倾入,顿时一片汪洋,这场灾害激起了人们与洪水作斗争的决心。

张筱清 《扬州公路发展志》主编:

1957年江苏省政府决定兴建白马湖大汕子隔堤,将白马湖和宝应湖分开,1963年江苏省政府成立指挥部和施工总队,逐年对隔堤进行加固,到1968年的时候,堤顶高已经达到11.5米到12米,堤顶宽6米,在此期间,大堤挡住了很多次大洪水和强台风的袭击,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如今的白马湖正像威武雄壮的白马,背负着人们对幸福的向往,扬鬃奋蹄,向着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飞驰而去。

扬州城区古运河景观升级(运河扬州里运河沧桑)(15)

纵观大运河千年的演变发展,它经历了从河湖不分到河湖隔开,这两个阶段都与宝应密不可分,因此宝应在大运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身入宝应县,满目皆运河,接下来的节目中,我们会继续带您探访大运河宝应段的历史人文。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朱蒋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