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发展前景(官渡区关上街道)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编者按:
昆明城东,滇池左岸,是为官渡。
漫步时间回廊,岁月如沙。
100年前的1922年,这片土地上建起了第一个飞机场——巫家坝机场。当时,唐继尧从法国驻越南空军手里,买了30架旧战斗机和15架教练机,建立了云南的第一支空军力量和第一个飞机场。建成后的巫家坝机场,成为继杭州机场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机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巫家坝机场因昆明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中国抗战最重要的飞机基地之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巫家坝机场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进出口机场。
1941年,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来到昆明后,其总队就驻扎在巫家坝机场。当时,巫家坝机场平均每2分15秒,就有一架飞机起降;每日的空运量达到数万吨,是当时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
机场周围,就是关上的地界。
多少年来,这里也一度是“官渡街区”最靓的那个仔。
关上曾经是官渡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2012年,随着巫家坝机场的转场运营和官渡区政府的搬迁,这里曾一度显得“萧条和落寞”。10年时间里,关上蛰伏发展。近年来,随着巫家坝片区的高速发展,这里不但成为中交集团等全国500强企业纷纷入驻的“总部”经济片区,也成为昆明市城市新中心。
从官渡区政治经济中心到昆明市城市新中心,一度“落寞”的关上片区,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10年后,又重新成为“官渡街区”最靓的那个仔。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今日的关上街道,已今非昔比,承载着太多的发展重任。那么,“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哪些成绩、“十四五”期间,作为基层街道和社区,又准备如何踔厉奋发呢?
2月25日,环球网和官渡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造访关上街道,深入探寻关上从官渡区政治经济中心到昆明市城市新中心的“密码”。
八九天气,正月将尽,春风和煦,暖阳明媚。
“‘十三五’期间,关上街道按照官渡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改善民生,各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阳光透窗而入,关上街道党工委书记谈起了关上的未来。
“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官渡区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的历史机遇期,是加快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期。
“所以,关上街道要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在经济发展上实现新跨越,为关上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献计出力。”
谈到的重点企业和绿色发展理念,包括“云车城”项目。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汽车行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领域,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减少碳排放,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势增长已成定局。
“云车城”破冰云南,吹响绿色发展集结号。2019年12月21日,“云车股份”启动会在昆明举行,汽车后市场各板块精英齐聚,深度探讨汽车产业链创新模式,见证云车股份未来。
“云车城”项目是官渡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是西南首家服务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专业化集散地,拥有当前云南区域最优的扶持政策。通过政企联合引导全产业链跨界合作,与广大汽车品牌携手共建开放共享、协同共进的良好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与发展。
关上,因集市而兴起、因城市而成名、因未来而触手可期。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城崛起
官渡区因滇池古渡口“官渡”而得名。
宋大理国时,高氏于蜗洞置治所,建官渡古城、法定寺。至元十二年(1275)鄯阐府改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后废州,置中庆路,并官渡县入昆明县,为路治,于蜗洞置通往高峣之渡口,“官渡”由此得名。
元代,一条古驿道成为了西南边陲连接京城的重要交通要道。这条通京大道,从昆明拓东城经过石虎关,上而通省,下而通黔。建国初,伴随着贵昆、昆墨等国道和省道的修建通车,它们纷纷从昆明一个叫石虎关的地点启程。
建国后的几十年光影里,老贵昆路和老民航路构成了关上片区最早的十字交叉。两条主干道旁,阡陌纵横,这是关上留给昆明人最初的印象。
而提起关上,昆明人念念不忘的是一条集市,叫“关街”。
张芙鸣现在关上街道基层党建办工作,30多年扎根基层,见证了关上从1988年设镇、到2004年区划调整至今的变迁。
那时候,关上一带只有一个供销社,需要购买点生活用品,都要“进城”去市区的百货大楼去买。年轻女孩想吃点水果,都要去赶周六的“关街”,多买一点留着吃一周。那时候,关上设置为关上镇,下面的村委会称为办事处。
要下乡开展工作,除了步行只能骑着自行车出去。
那时候,年轻女孩喜欢穿高跟鞋。下乡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不说,有时候高跟鞋陷在泥泞里;抬腿使劲时脚丫是出来了,高跟鞋却还陷在烂泥巴里……
以前的时候,张芙鸣的工资只有几十元,现在已经涨到了几千元;年轻时住房只有10多平米,现在的房子都是一两百平米。生活和环境的改善,让已经快到退休年龄的她,依然红光满面。
关上自然资源所的李建华是1962年生人,今年到退休年龄了,也在关上工作多年。在他的印象里,当时交通不便,只有一辆26路公交车能通到关上一带。现在,关上已有10多路公交车,让居民出行更加便利。
时序分明的十二时辰,把无涯的时间平分进官渡人琐碎的日子里,半山半水伴炊烟,有声有色有诗意。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一个难得的机遇,降临在这片土地上。
官渡区委、区政府抓住机遇,顺势而谋,抓住中国第三届艺术节在昆明举办的机会,投入巨资,修建了“通天之路”春城路,把昆明市区至飞机场的道路“瓶颈”打开。利用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投资数亿元的“昆交会”场馆,在官渡区境内落户。
全区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对关上中心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关上与国贸中心及昆明市中心区连成一片,成为城市新区。官渡广场,官渡森林公园……雨后春笋般崛起,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市场发展:渐成体系,辐射增强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
嗅着春天的气息,听着花开的声音,有个季节是云南人的最爱。
每年的6月份,雨季来临。这时候,云南大山之中的众多野生菌,陆续拱出土来。菌子破土的声音,也开始搅动着人们一年一度的味蕾和肠胃。
每到这时候,“明知菌有毒,偏向菌中行”的云南人,舍不了“菌儿”的美味,在舌尖味蕾的诱惑下,纷纷涌上街头,涌向一个地方去“淘菌”——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场。
这个很大的野生菌集散市场,就坐落在关上街道的关兴路。关兴路本是美食一条街,当年进出巫家坝机场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顺便停车品尝下这里的美食。这条街上,专门经营菌子的餐馆就有10多家。
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场成立于2005年,设有野生菌新鲜货交易大厅、野生菌冰鲜交易场所、也有干货交易区,是一个专业化的野生菌交易市场。而且,这里还有农贸交易区,成为以野生菌为主体的大型专业化市场。
进驻这里的商户多达420多户,野生菌交易量占云南省的90%、全国的70%,成为中内驰名的野生菌专业化市场。
这里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而且也是出口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其中,包括松茸、牛肝菌、块菌、松露、羊肚菌等等,远销往法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地区,占海外市场的60%。多年来,野生菌出口创汇仅仅次于烟草,销量稳居全国第一。
目前,云南木水花野生菌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野生菌集散市场。
风掠过树梢,碎落一地的花瓣,成为季节里的残痕。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木水花野生菌市场最热闹非凡的时候,而且是24小时营业。
这些野生菌都是来自于云南复杂地貌的大山之中,生长在海拔高1500米至3000米之间的山区中,受到雨水的滋润。
在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这些野生菌尽情地吸收着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不沾染半点的世俗之气,以最美好的姿态呈现在食客眼前。
因为不同的野生菌出土时间不一样,刚刚被采摘的,还沾满了露珠的野生菌,被陆续送进了木水花市场里。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地……
时间,不一定能证明许多东西,但一定会看透许多东西。
关上,因集市而兴起、因城市而成名。自古以来,关上片区就有经商的习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营企业和自发市场的崛起,以至于关上商贾云集。
随着城市形象的提升,带来了城市产业的升级、改造等连锁反应。东聚汽配城、中林汽配市场、博美建材城、明珠商城、华洋家居……一大批如今依然在全省、全市响当当的专业市场和商贸集群,在关雨路沿线落户。
关上街道,也再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一度,关上的步行街、美食节和展会遍地开花,极大地拉动了关上的市场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品牌效应。
经济崛起:商贾汇聚,再铸辉煌
有了强大的市场品牌效应,一大批企业陆续落户关上,带动了关上经济的崛起。
以官房为主的建筑企业、娱乐企业,以大润发、融城金阶为主的商业综合体,陆续云集关上,带动了关上经济腾飞……
云南康乐茶文化城,是由昆明晨力商贸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兴建,是西南大型专业茶叶交易中心。市场设置了名优茶拍卖中心、云南名优茶叶博物馆、茶叶商铺、茶艺表演厅、茶文化艺术书画作品展、茶艺培训认证、茶文化产品出版发行等。完善的管理体制、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国内外茶商的青睐,纷纷入驻。
在中央、省、市、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康乐茶文化城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成为云南第一家以茶文化为主的企业和宣传中心。
2004年,康乐茶文化城获得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系统“先进单位”殊荣;还分别被云南省政府、昆明市政府、官渡区政府命名为茶叶类唯一的“诚信市场”和平安商(市)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5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批准问“农业部定点市场”,2007年,先后通过国家商务部“双百市场”及“绿色市场”认证验收。
在关上街道辖区的宝海路,还有一个集民间民俗文化、民俗博物馆、民族歌舞餐厅、普洱茶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缅甸翡翠加工、批发零售等为一体的综合企业——“云南人家”。
云南人家创建于2003年,以开发、宣传民间民俗文化为宗旨,对云南民间民俗文化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
云南人家的发展历程,有效带动了昆明乃至云南旅游业由小到大、由观光向休闲、由经营商品向经营文化的转变,有力促进了昆明和云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云南人家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数十万人次,已成为云南向世界展示、弘扬、传承、保护民俗民间文化的窗口和示范基地……
2004年,昆明区划调整后,云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重大战略部署。
面对机遇,官渡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走出城郊型、融入都市圈、建设中心区”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创业在官渡、购物在官渡、居住在官渡、休闲在官渡”四大城市品牌。
苦心人,天不负。
随着巫家坝机场的转场,巫家坝片区建设正式启动,再次成为关上经济飞跃的一个里程碑。
巫家坝片区位核心区面积15.87平方公里,距主城区3公里,距离呈贡新区15公里,距离长水机场约15公里,北面连接呼马山,南面连接滇池,靠山连水达四方,区域位置优良。
“十四五”期间,官渡区将优先发展以服务贸易为引领、总部结算和文旅健康为特色、数字经济为支撑的 “中心经济”体系相关的楼宇经济。
重点以巫家坝片区为承载,加大与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和洽谈力度,引入跨国型、区域型总部和商务服务、跨境金融等产业,争取南亚东南亚区域总部基地、国际金融总部中心落户,推进茶叶等要素交易中心建设,推动巫家坝片区真正形成商业中心及总部聚集区。
随着11家总部企业的入驻及市政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巫家坝片区金融中心、总部基地、商业中心、传媒中心的集聚效应已逐步凸显。
锚定“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设成形”目标,巫家坝片区建设正全面提速提质,迈上裂变式发展征程。可以预见,随着这些项目的建设,巫家坝CBD将全面成型,从而带动昆明整体活力的提升。
传承百年历史,汇聚时代繁华。
一个以飞虎大道为中轴、巫家坝为中心的现代高原湖滨城市、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呼之欲出,大昆明的城市梦想将璀璨绽放!
文化变迁:承袭发展,文化厚重
中午时分,阳光柔和,周围静谧。二楼上,一位年轻的姑娘一边吃着零食,一边专注地看书。
与以往在书店和图书馆借阅不同的是,姑娘看书的地点是在社区居委会二楼;而书,是从楼下社区书院借阅的……
在关上街道,就有一处社区书院。
书院位于民航路与关育路路口,是一家由关上街道中心区社区和新华书店携手打造的社区书院。
“云上乡愁书院以图书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以文化为灵魂,打造零距离服务群众文化生活新阵地。”关上中心区社区监委会主任吴萍介绍,书院将书店与社区便民中心结合起来,分为销售区和阅读休息区;楼上楼下动静结合,使得书院的空间安排更加合理。
在这里,透过书院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街景。阳光洒入书院,闹中取静、别有韵味。
在这里,云上乡愁书院,书香溢满心房。
“2019年10月21日,中心区社区还在‘云上乡愁书院’启动了全市首家社区‘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的海量学习资源和云上乡愁书院的空间,集线上学习、线下交流为一体,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定期开展党史、文化、人物、文艺、科学、法治、军事等内容活动。”
中心区社区书记张惠介绍,云上乡愁书院的成立,只是关上历史文化底蕴的一个缩影。
关上人深知:价值,并非外在财富,而是内在修养。
多年来,关上片区不仅有多所学校、医院、电影院,还有官渡区博物馆和文化馆。厚重的文化传承,一直积淀在关上居民的心里。
因为成绩突出,关上街道中心区社区自2009年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全国家庭教育示范社区”“全国侨务工作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奋斗百年,初心如磐。
承袭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注入了现代化发展的澎湃动力。作为中国百强区,官渡区奋力推动城市新中心建设和文化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近年来,关上街道注重文化建设,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搭建了“百姓大舞台”。现在,关上街道的文艺团体共有87个,其中合唱和舞蹈团队24个。演员分散在社区里,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演(唱)”,成为民间传播正能量的主力军。
为展现关上“百年巫家坝”的文化特色、历史上“昆明东大门”的文化底蕴,以及今日“新关上”的文化品牌,关上街道还举办了关上首届文化艺术节,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社会治理:依靠群众,探索创新
昆明东郊,过去有一座关隘叫石虎关。它是昆明的东大门。出昆明首先要过它,入昆明最后也要过它。现在,石虎关已了无痕迹,只留下一个“石虎关”的地名。
“关上”指的是石虎关以上之地,过去就是石虎关戍卒的生活给养之地;也是周围老百姓赶街的地方,俗称“关街”。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目前,城东石虎关犹在,却不见当年石虎。
石虎关社区书记段春丽介绍,社区成立于2019年,在社会治理中,针对社区老旧小区较多、老人较多(辖区80岁以上老人有260人)的情况,加快了“百佳示范小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创建工作。
为全面推进官渡区“十四五”期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1年3月在官渡区住建局的牵头下,石虎关社区申报的第一批5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工改造,实现了“干净、宜居、平安、有序”的小区居住环境。
根据官渡区“百佳示范”小区创建工作安排,石虎关社区推荐关岭路“89号院”作为社区“百佳示范”小区创建点。“89号院”有5个单元,均为原部队转业、退休干部,大部分年龄在65岁以上。2020年4月成立了小区管理委员会,采取积极争取、多方协调,自筹自建、主动有为等方式,全面推进小区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社区联合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社区商家,建立了“石虎关社区长者守护联盟”,组建了社区“银龄行动”老年照护队,志愿者队伍达110余人。对社区内有需求的高龄老人进行日间照护、精神慰藉、老年教育等活动;还定期组织高龄老人举办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缩小老年人群与青年人群间的“数字鸿沟”。
岁月,温婉了时光,凌乱了乡愁。
栗春美的炒板栗和煮豆,赵斌的米线铺,颜嘉祥的羊旺米线,“官渡老张”的兰花糖,老梅家的豌豆粉,老华家的牛肉……
作为昆明故土一部分的官渡,它与昆明一同走过历史的岁月;作为官渡大地一部分的小街,也和官渡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当年的小街,美食如云,引得食客趋之若鹜。那时,一首民间顺口溜有这样的句子:“吃穷卖尽小街子”。
向新而生!向远而行!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小街社区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
小街社区现在有两个居民小组,2.8万人。经过10多年的拆迁建设,现在一组的群众在2019年底,顺利回迁到春城大观的“领秀玉坤苑”的1191套新房里,实现了从城中村“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圆了幸福安居梦。目前,二组的拆迁建设正在进行中。
“小街社区的辖区内,有盘龙江、金汁河和明通河穿境而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社区将辖区内3条主要入滇河道及小区内的独立景观水体,作为工作的重心任务来抓。”
小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云艳介绍,除了严格落实河长制,还和辖区学校开展联动,对盘龙区沿岸的部分墙体进行了彩绘,宣传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倾听民声,有一种幸福叫党的关怀。
社会治理的根本在基层,落脚点在社区。
关上街道社会建设办公室的吕丽介绍,面对新形势,关上街道坚持“一核多维·共建共享”工作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突出不同类型社区特点,积极探索社区社会服务和管理工作新模式。
来源:环球网 张密、官渡区融媒体中心 向文、关上街道 蔡密
责编:徐望格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建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