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失聪女孩考上清华(湖南失聪姑娘开口说话)
1993年春节后,刚半岁的江梦南因一场高烧导致双耳失聪。多彩的世界瞬间褪了色,黯淡无光。未来一眼就能望得到头:上特殊学校,习得一门求生技能后艰难度日。生命充满了无限可能,江梦南的父母仿佛得到了神的旨意,引导孩子学“唇语”,进普通学校,从此一路开挂,直到成为清华博士。上天给江梦南发了一手“烂牌”,她竟力挽狂澜打出一串“王炸”,从而收获金光灿灿的人生。
江梦南
1.半岁失聪,天使从此坠入无声世界
江梦南是个瑶族女孩,1992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爸爸赵长军和妈妈江文革都是中学老师。
在生命之初,江梦南和其他婴儿没任何区别,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斑斓的色彩,曼妙的声音,无一不是她了解世界的途径。
闻着软香可爱的小婴孩,赵长军夫妻对她的未来有了美好的希冀和向往。他们为孩子取名为江梦南,这是三个颇具诗意的文字,咧开的双唇轻轻触碰旋即张开,舌尖顶住上颚,读起来仿佛让人置身于烟波浩渺的清凉世界,生命之路如画卷般在脚下徐徐展开。
儿时的江梦南
然而,半岁时的一场意外,导致美好的憧憬戛然而止。那是1993年的正月,夫妻俩到离家一百多公里外的郴州市医院照顾生病的老人,把年仅半岁的江梦南交由奶奶照顾。一场没完没了的高烧,搞得奶奶措手不及。农村的赤脚医生开了许多退烧药,损坏了江梦南的听觉神经。
二十天后,孩子的高烧终于退了。还没来得及高兴,赵长军就发现了异常:孩子变木讷了。从前朝江梦南拍手、摇钥匙扣,她总会有所反应。而此时,不论发出怎样的声响,她都充耳不闻。
由于孩子太小,本地医院没有检查设备,两人便抱孩子到长沙的湘雅医院做听力测试。医生的话真是当头一棒,打得江文革瘫软在地上——无听力,系重度神经性耳聋。
儿时的江梦南和父母在一起
夫妻俩不甘心,也不相信好好的孩子就这样变成了聋人,一连换了好几家医院,结果还是一样。医生建议说,可以尽早让孩子接受手语训练,将来上特殊教育学校。
回家后,赵长军专程到聋哑学校参观了半天,一股寒意从脚底贯入脊梁骨。这是个要强的男人,他不甘心啊,绝不让心爱的女儿被贴上“残障人士”的标签。
与此同时,妈妈江文革也无法接受现实。每次站上讲台,看到班上的学生个个正常,唯独自己的孩子听不见,这样的对比令她心如刀绞。有时在路边看到猫猫狗狗,江文革都羡慕不已,连小猫小狗都听得见声音,多不公平。那些日子,江文革时常陷入一种幻想中,要是听神经可以移植,她愿意割让自己的神经换取女儿的幸福。女儿才半岁,对声音还没有任何记忆,命运就残忍地剥夺了她的听力。
彼时,情感战胜了理智,赵长军夫妻一致决定不向命运低头,竭尽所能让女儿拥有一份正常的人生。不久后发生一件事,让夫妻俩更是坚定了信念。
江梦南
那是1993年末的一天,江梦南还不太会走路,正趴在沙发上玩小球。突然,小球滚远了,孩子一着急,竟然发出一声求救。要知道,自从高烧过后,江梦南就成了个安静的小天使。
赵长军喜出望外,兴奋地抱起女儿,“快,叫爸爸!”尽管听不见,但父母若有所求的神情鼓舞着江梦南。她努力张嘴,学爸爸的口型发出含混不清的“啊啊”声。江文革抑制住内心的狂喜,抱过孩子近乎祈求地说,“叫妈妈,妈——妈”,女儿也配合地“啊啊”两声。那一晚,夫妻俩比中了头彩还开心,轮番逗弄孩子,鼓励其发声。女儿口中毫无含义的“啊啊”,在他们听来,仿佛成了天底下最动听的交响乐。
第一个助听器花了300元,尽管医生告诉赵长军夫妇,像小梦南这样高级别的失聪,佩戴助听器毫无意义,但他们却固执地相信,戴了总比没戴好。
江梦南
结果不尽人意,戴上助听器的江梦南,依旧对外界的声响没任何反应。自从女儿能发出“啊啊”声之后,医生的忠告再也无法阻止夫妻俩的执着。他们坚信,只要孩子能发声,哪怕听不见,也能训练她开口说话。
直到长大以后,江梦南才清楚,她一生都要感谢父母当初做出这个看似愚蠢,又近乎偏执的决定。
2.志气如虹,唯有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上幼儿园的时候,江梦南才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那天,老师教了一首小诗。短短一节课时间,同学们就能做出整齐划一的口型。在她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声音。她只是疑惑,为什么别人的嘴型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自己却不能。
回到家里,妈妈重新抱起江梦南坐在腿上,面对镜子,逐字逐句教她发音。
江梦南
彼时,妈妈已经通过这种自创的教学方式引导江梦南三年了。早在1994年,妈妈就参加了“聋儿听觉言语康复培训”,获得当地最早一批特教老师资格证书。
如果说当年是基于感性做出一个疯狂的抉择,那么培养江梦南学说话则是基于理性的坚持。选择很重要,选择后的坚持更重要。
为了强化舌头的灵活性,妈妈还自创了寓教于乐的“泡泡糖训练法”。不久,年仅三岁的江梦南就能把泡泡糖吹得花样百出。
那些年,家里贴满了看图识字挂画,生活用具、交通工具、动植物……只要看到江梦南对某个画面感兴趣,妈妈便把她抱在腿上,面对镜子做出夸张的口型。
学完口型再练发声,妈妈把江梦南的手放在喉咙处,让其触摸声带的震动;把她的小手放在嘴边,让其感受气流的强弱。正常孩子几秒钟就能学会的音节,江梦南得经过成百上千次训练,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江梦南和父母
在江梦南的记忆里,这些枯燥的训练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三岁时,她的语言能力几乎与同龄孩子没什么区别。只是,小小的江梦南还不明白,她历经艰辛获得的技能,别人轻而易举就拥有了。
直到在幼儿园朗读小诗的那一天,江梦南才懵懂地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存在某种差别。尽管当时无法准确理解,但她清楚这是一种弱势。从那时起,她便无师自通懂得一个道理:努力是唯一的出路。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一连找了两个学校都不接收。校方无法相信,一个完全听不见的孩子如何获取知识,又如何同其他孩子交流。
江梦南
回到家里,妈妈江文革也接受了一个现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单单教孩子开口说话,依旧无法完成有效沟通。
在江梦南六岁的时候,妈妈决定训练她“听”的能力。耳朵是指望不上的,唯有眼睛。或许生活在寂静世界的孩子,有着比常人更敏锐的观察力。那时,江梦南已经认识很多常用字了,妈妈给她看带有字幕的电视剧,体会不同口型的差异和共性。一年后,江梦南就可以通过读唇语来揣摩说话者想表达的意思了。
1999年,年满七周岁的江梦南,终于以旁听生的身份迈入小学。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一连四年,江梦南都获得了年级前三名的好成绩。
江梦南对父母说,由于比别人晚一年上学,她打算利用暑假自学五年级课程,然后直接跳入六年级。虽然父母不愿意看到孩子太辛苦,但还是尊重了她的选择。
江梦南
2004年,12岁的江梦南以全市第二名的中考成绩,被保送到了郴州市第六中学。
此时,江梦南在当地已经成了个小名人。人们很惊讶,一个丧失听力且连发音都不标准的孩子,怎么会如此优秀。他们哪里知道,这个三口之家到底付出了多少辛苦与汗水。
江梦南是不幸的,尚在襁褓内就失去了听力;而江梦南又是幸运的,拥有一双品格坚韧的父母。父母的初衷,仅仅是让江梦南跻身在正常孩子的行列,因而有意识训练她的自主学习能力。无心插柳,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习对江梦南来说,竟然变成一件特别轻松的事情。
了不起的父母,用超凡的耐心与智慧,为身处无声世界的江梦南架起一座通往希望的桥梁。
江梦南
3.逐梦飞翔,做一个为别人撑伞的人
郴州市第六中学离家有一百多公里远,得住校。起初,妈妈并不同意让江梦南独自离家求学。
没办法,江梦南只好向爸爸求助。她说:“我越是听不见,越应该早一点接触外界,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12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着实令爸爸吃惊不小。江梦南中考取得的好成绩,更是激发了爸爸的“野心”,于是爸爸说服了妈妈。
第一学期,妈妈去学校偷偷看过江梦南八次,每一次都是在远处观察,看她如何学习,如何照顾自己,又如何与同学交往。经过几次观察,妈妈放心了,这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
江梦南
远离了父母,江梦南也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但都被她一一克服了。
听不见起床铃声,江梦南便用手机设置闹钟,调成振动握在手里,整晚不敢放手。
每每交到一个新朋友,江梦南总会说:“如果你在后面叫我,我没搭理你,那真不是我高冷,而是我听不见。”
如此活泼可爱,很多同学都愿意和江梦南做朋友。置身于身体健全的同龄人中,没人看得出她的异样。
此外,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也帮了江梦南不少忙。上课之前,知识点已经被她掌握得差不多了,上课时通过读老师的“唇语”巩固知识,课后再向同学请教。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让她成为班上其他同学永远无法超越的神,成绩一直遥遥领先。
江梦南
2010年,江梦南第一次参加高考,考了573分。按理说,这个分数已经很不错了,超过重本线2分,可她不满足,决定复读一年。妈妈很心疼,不愿意她再受备考的煎熬。
江梦南说:“如果止步不前,就只能站在这个高度,可我还想站得更高。”听了这话,爸爸再次给予江梦南底气:“那就复读,登上你想要的平台。”
2011年,江梦南以615分考入吉林大学药学院。志愿是和爸爸一起填的,因为她清楚妈妈一定会阻止她疯狂的想法,干脆来一次先斩后奏。
选择吉林大学基于两个原因。从小生活在南方,她想到广袤的北方看看,此其一。另外,江梦南心中还藏有一个英雄,那就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吉林大学则是张海迪阿姨的母校。
江梦南
药物导致江梦南失聪,因此她立志要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由于身体受限无法成为真正的医生,于是退而求其次选择药学,这是距目标最近的专业。
2015年,江梦南考入本校研究生,并被评为吉林大学“十佳自强大学生”称号。2018年,她又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2022年3月,江梦南与杨振宁等杰出人物站上同一方舞台,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至此,这位自强不息的九零后女孩才被大家所知晓。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医药专业时,江梦南说:因为我淋了雨,才想努力成为一个为别人撑伞的人。
江梦南
4.后记
四年前,为了见证不一样的世界,江梦南鼓足勇气植入了人工耳蜗。有了人工耳蜗的帮助,她才真正听见了世间曼妙的声音。
小时候,江梦南在书中读到过关于鸟鸣的描写,很是好奇。为此,她曾一动不动站在树下,把自己扮成小树的一部分,足足站了一个小时,终于等来一只小鸟停靠在枝头。鸟儿啁啾,江梦南把手放在树干上,感受小鸟引颈高歌时的欢快颤动。那一刻,她也如小鸟般欢跃得恨不能飞起来。
江梦南
植入人工耳蜗后,江梦南第一时间来到公园里,去寻找令她神往多年的鸟叫声。当高频的声响传入耳朵的时候,江梦南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只有失明的人才知道看见色彩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只有失聪的人才明白听见大自然的声音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这份美好,是身体健全的人永远无法体味的。
在长达26年的时间里,江梦南一直身处无声的世界。而在父母的坚持与她的不懈努力之下,才使得原本惨淡的人生,最终展开了一副“无声胜有声”的壮丽画卷。
江梦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