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角和平会议(他给非洲之角以和平)

非洲之角和平会议(他给非洲之角以和平)(1)

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因“在解决与邻国厄立特里亚边境冲突中的决定性作用”,获得2019年诺贝尔和平奖。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10月11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公布201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为帮助埃塞俄比亚和邻国厄立特里亚实现和解的埃塞俄比亚第15任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通常简称阿比)。这也是非洲连续第二年有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去年两位获奖者之一是刚果妇科医生穆克维格。

瑞典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瓦伦岑在阿比获奖前曾指出,阿比作为一个“非洲人口第二多、民族多达80个以上国家”的总理,在促进民族和解方面表现突出,缓解了该地区猖獗的种族间暴力,并努力与相互仇杀二十多年的邻国厄立特里亚实现关系缓和。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在去年9月称赞阿比改善埃塞-厄关系的努力,是“给非洲之角带来的和平气息”。正如许多“圈内”人士所指出的,阿比是一个“任何人都难以反驳的、本年度最合适获奖人选”。

阿比1976年出生于咖啡的故乡——埃塞俄比亚咖法省贝沙沙镇,父亲是穆斯林,母亲却是虔诚的阿姆哈拉派基督徒,在这个多民族、多宗教混居的地区成长,令他自幼就感受到民族、教派冲突和暴力的可怕。上世纪90年代,他参加了推翻门格斯图政权的游击战,期间和厄立特里亚人、提格雷人等并肩作战,令他产生了更浓厚的“跨民族、跨教派和解”意识。

战后厄立特里亚独立,埃塞俄比亚则因此丧失了海岸线,两国间矛盾激化并一度引发激烈战争,此后则陷入长期敌对状态。作为一名军官,阿比曾回到家乡贝沙沙,努力调解当地穆斯林和基督徒间的冲突,也曾在1995年“卢旺达大屠杀”后作为“蓝盔兵”军官前往卢旺达维和,目睹种族暴力所导致的危害和创伤,深深理解了“没有任何人能从种族和教派暴力中获利”的道理。2010年,他下决心脱下军装,作为一名政治家致力于为本地区带来和平。

2018年4月2日,阿比当选总理,7月9日即亲赴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和厄立特里亚总统阿夫韦基实现了历史性握手。正如许多常年致力于东部非洲和解人士所言,在短短一年里,阿比做到了许多人20年来都无法做到、甚至根本不敢想象的事,为非洲之角带来和平、和解的曙光。仅此一点,其获奖就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但“和平气息”或“曙光”毕竟还不是满天阳光。

自“历史性握手”以来,埃塞-厄边界再未发生大的暴力冲突,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积怨毕竟不是一人一力、一朝一夕所能化解。曾给人带来无限憧憬的边界开放,短短几个月内就走了回头路,期待中的永久性贸易协定至今遥遥无期,而两国间关系紧张的最大死结——出海口问题至今不见解决,埃塞俄比亚仍不得不舍近求远,仰赖吉布提和肯尼亚的港口。对此,阿比在努力,但暂时还不得要领。

对此,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也心知肚明,主席雷斯-安德森雷斯-安德森将今年奖项的意义概括为“对阿比昔日努力的认可,及对其未来努力的激励和期待”。2009年,诺贝尔委员会曾以同样的“激励和期待”理由,将和平奖颁给上任不久的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引来争议,“诺贝尔和平奖是否应该有期货”也成为争论焦点。不过这一次,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大约都会期待,颁给阿比的“和平奖期货”能获得收益,因为这意味着非洲之角的和平气息,将最终成为当地人民人人可以呼吸和仰赖的“和平空气”。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何睿 校对:张彦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