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城市最新规划(奋斗七十载史忆新湖南1988)

张家界城市最新规划(奋斗七十载史忆新湖南1988)(1)

张家界城市最新规划(奋斗七十载史忆新湖南1988)(2)

1988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大庸(张家界)设立地级市,辖永定、武陵源、慈利、桑植两区、两县,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崭新篇章。张家界城市更名成经典。1988年底,两名党报资深记者建议城市以“张家界”命名,1994年4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张家界”名动全球。

张家界城市最新规划(奋斗七十载史忆新湖南1988)(3)

张家界城市最新规划(奋斗七十载史忆新湖南1988)(4)

张家界城市最新规划(奋斗七十载史忆新湖南1988)(5)

张家界城市最新规划(奋斗七十载史忆新湖南1988)(6)

2019年9月7日,张家界市委大院。

82岁的张家界市第一任市长、张家界建市的亲历者萧征龙精神矍铄,忆起30年前张家界建市的过往,他说,张家界建市的节点性事件有两个:一是1988年大庸(张家界)设立地级市,二是199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大庸设地级市以前,武陵源核心景区分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大庸市(县级)、桑植县和常德地区的慈利县。三县(市)的群众为了各自的利益,在景区发生过一些矛盾和纠纷,这严重制约了三个景区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末期,省委、省政府多次要求大庸市向省里和国家民政部提交更改市名的报告。

张家界城市最新规划(奋斗七十载史忆新湖南1988)(7)

1988年2月,省委专题研究大庸市升地级市和武陵源风景行政区划体制有关问题。3月,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关于大庸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再次请示》。5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湖南省大庸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批复》。国务院又于同年8月份公布了国家第二批风景名胜区,将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等三个风景区合为一体,称为武陵源风景区。

这次管理体制的巨大变化,解决了这个长期困扰景区管理和发展的大难题。建市之后,没有了地域和利益之争,群众之间开始友好往来。

回忆建市的艰难,萧征龙深有感触,他说,建市靠的是“三个一”。这“三个一”即:100名工作人员、一辆旧桑塔纳轿车和100万元筹备金。虽然那时候条件简陋、物资匮乏,但大家团结共事、精神充实、工作勤奋,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记忆。“三年里,市委市政府办公地点就搬了三次。”

萧征龙说,从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掌故。

1988年底,媒体人士给大庸市委市政府来信,建议大庸改名为张家界,“庸”正面理解为安居乐业,反面理解则是庸人、平庸。他们还表示,更名具有现实意义,“张”有张开之意,“对外开放,国家振兴,才能走向世界,故名张家界。”

在当时市县区召开的两会上,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提出更名之事。在游客的呼吁、对外开放的要求和各界代表的建言之下,1991年,更改市名的工作启动。

1994年4月4日,国务院下文批复同意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同年4月23日,省人民政府在长沙召开了行政区划更名新闻发布会。5月18日,大庸市直各单位正式挂出“张家界市”的招牌。从此,大庸作为行政机关的名字,成为历史。

“30年前大庸地级市的组建,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产物,当年的初衷是,希望以旅游业为龙头,全面实施旅游带动农业,工业、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萧征龙告诉记者,建市30年来的发展证明,当时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是正确的,是实事求是的,也是与时俱进的。

目前,张家界正实施"旅游 "举措,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经济现代化体系,开创张家界市旅游新局面。“张家界现在的发展态势,超过了我30年前的预期。”萧征龙激动地说。

张家界城市最新规划(奋斗七十载史忆新湖南1988)(8)

张家界建市为湖南改革开放镌刻下众多的探索印记。据统计,2018年,张家界市接待游客从建市之初的54.7万人次增加到8521.7万人次,增长了155倍,旅游收入从2491万元增加到756.8亿元,翻了11番。30年,张家界市从“旅游立市”到“旅游大市”,从“打开山门”到“开放崛起”,从“深闺山水”到“璀璨明珠”。

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 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朱玉文 视频 周林熙 视觉 陈青青

[责编:胡泽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