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丧葬习俗大全(江苏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及文化变革)

常州人注重丧葬,礼仪繁琐,而且许多迷信活动。旧时,大多采用棺材土葬,所用棺材有的提前定做或购买,择吉日竖放在家中,同时举行仪式,称为“竖寿”(棺材被称为“寿器”),亲人弥留之际。即为之揩身、换殓服,俗称“穿老衣”。发财人家还焚化纸轿一乘,及纸扎轿夫两名,俗称“烧轿子”,气绝后,合家哀号,将遗体移置木板上,用白布覆盖头部,点“幽冥灯”,放置尺、秤、镜、筛等物,木板前放一张桌,置一碗半生半熟的米饭,饭上插一枚鸡蛋,俗称“倒头羹饭”,另供豆腐干、豆炙饼、青菜等3碗素菜。焚烧纸锭、经卷,派人赴亲友处“报丧”。有的人家请阴阳先生推算入殓吉时。三或五日内家属披麻戴孝,设灵堂祭奠,亲友上门吊唁,送挽联、孝幛,俗称“开吊”。死者家属须回给白布一块,掷在地上,俗称“孝条”。

扬州丧葬习俗大全(江苏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及文化变革)(1)

常州城乡民间形成的这一套繁琐的丧葬封建礼俗。太平天国时期曾明令予以禁止。镇守常州的太平军将领护王陈坤书,按天王命令发布告示:“所有升天之人,俱不准照凡情歪例私用棺木,以棉被绸绉包裹埋葬”、“父母死,不得招魂设醮”。

扬州丧葬习俗大全(江苏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及文化变革)(2)

民国初年,武进安西乡、延政乡、陈渡桥镇等地的有识之士,先后倡议改革旧丧葬礼俗,行之未久,旋即复旧。

解放后提倡移风易俗,积极推行火葬。人亡,亲友前往吊唁,送花圈、挽联、绸幛等。家属及亲友缠黑纱、佩白花。1958年市民政部门接受天宁寺火葬场,以后经过改建扩大,增添设施,逐步用火葬代替土葬。至70年代,形成以火葬为主要形式的丧葬习俗。人死后在家至多放3天,尸体送到殡仪馆进行火化。火化前把尸体停放在殡仪馆冷冻室内,既安全又卫生。有的单位还为去世的职工召开追悼会,寄托哀思,有家属、亲友、单位领导参加,一般只需45分钟左右,仪式简单而又隆重。举行悼念仪式时,将黑布袖套(即黑纱)佩于左臂,白色纸花佩于胸前。佩戴黑纱时间,一般亲友为3天,家属为49天。火化后的骨灰盒由家属寄存在殡仪馆或乡镇、村见着的骨灰纪念堂内。有的把骨灰撒在长江里或其它名山大川。丧后,丧家备饭菜招待亲友,以示谢意。但仍有少数人家大操大办,进行烧纸钱、设灵堂、请僧尼拜忏诵经超度等迷信活动。1983年以后,常州市区的火化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扬州丧葬习俗大全(江苏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及文化变革)(3)

随着火葬的普及,封建迷信和大肆铺张的厚葬礼俗,逐步为庄重、简朴的节葬礼俗所代替。丧户在门前张贴“家有丧事,谢绝送礼”的字条,仅通知少数至亲。亲友只送少量赆仪或1只花圈。尸体火化后,只办1——2桌便饭宴请亲友。

扬州丧葬习俗大全(江苏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及文化变革)(4)

至今,经过各级领导和殡葬管理部门的努力,终于革除了旧习,树立了新的丧葬礼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