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戏剧婺剧经典片段(独特翎子功再现世间)

2018-09-26 11:22 |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 蒋海华

浙江戏剧婺剧经典片段(独特翎子功再现世间)(1)

吴淑娟在表演“桃花霸”

翎子,也叫雉尾,俗称鸐鸡毛,鸐鸡毛装饰在戏曲武生、武旦的盔帽上,则武生更显英俊潇洒,武旦更显飒爽英姿,展现出一种阳刚美。

说到翎子,必然联想到翎子功。在戏曲舞台上,翎子功的运用非常广泛,诸如抖翎、摇翎、弯翎等。一些演员通过对翎子功的潜心摸索以及勤学苦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独门绝技。他(她)们巧妙地运用盔帽上的翎子,使出一个个优美惊艳的动作,令观众朋友们拍案叫绝。

据婺剧史料记载:民国时期,东阳郑金玉三合班的著名四花脸王樟根从师傅那里学来一套“桃花霸”。解放后,“桃花霸”又传给了周越先。周越先在浙江省群文馆曲艺干部阮东英的协助下,记录整理了“桃花霸”教学书,共一百多套动作,大大丰富了中国戏曲的表演内容。

1987年,相关单位为了抢救民族艺术瑰宝,录制了婺剧传统的“桃花霸”。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如今,婺剧“桃花霸”除了留下录像资料以外,表演方面几近失传。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吴淑娟,当年曾经跟周越先学过“桃花霸”。为了挖掘民族艺术瑰宝,吴淑娟根据录像资料,通过几个月的钻研练习,终将“桃花霸”恢复,并与东阳的欧吟一起,把婺剧“桃花霸”整理成了文字。

婺剧“桃花霸”来源于草根。为了纪念草根艺人王樟根,吴淑娟与欧吟决定,把“桃花霸”的初演地点定在东阳。于是,阔别30余年的婺剧“桃花霸”重返舞台,与观众再次见面。

9月9日,横店小百花婺剧团在南马镇大厦村演出,由吴淑娟主演了“桃花霸”。

“桃花霸”没有念白,没有唱词,只有背景音乐烘托氛围,表演全部由演员的身段动作来完成。主要就是演员操纵盔帽上的两根翎子,以其千变万化的动态,刻画人物的情绪、个性,同时不失舞蹈美感。

“桃花霸”中的翎子功名目繁多,如“双轮翎”“亮翅翎”“双龙出水”“燕子衔泥”“凤毛麟角”“水中照影”“蝴蝶穿花”等等。截至目前,已整理出翎子功58套,动作数百个,填补了我国戏曲艺术中翎子功表演的空白。

演出结束后,吴淑娟与欧吟在原东阳婺剧团演员齐灵姣的带领下,拜访了东阳籍老一辈作曲家陈崇仁先生,告诉他“桃花霸”演出的消息。陈崇仁高度赞扬了吴淑娟为抢救婺剧传统立下了汗马功劳。一行人在融洽的氛围中,聊起了婺剧表演艺术家周越先的学艺传艺精神,聊起了吴淑娟、齐灵姣都曾受到周越先亲自传教,感慨万千。

“恩师周越先的言传身教,仿佛就在昨天。”吴淑娟动情地说,“上世纪80年代,我还小,剧团里决定排练《三请梨花》。为了塑造好樊梨花的舞台形象,周老师艺不传人誓不休,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我运用好翎子,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直到教会为止,现在想来,好生感动。”吴淑娟接着说,“只可惜,当年时间有限,没把‘桃花霸’学完。近来我用闲余时间,将‘桃花霸’全部学习完整,再次搬上舞台,旨在给‘桃花霸’留下第二代视频。同时,与欧吟把‘桃花霸’整理成文字,但愿能给后人留下一份参考资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