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如何学小篆(小篆入门手法这么简单)

原创 光荣大地、微凉

【编者按】

为了配合中书汇年度精临大赛,切实提高大家的认知与训练水平,我们正展开系列讲座,强调深度和具体指导性。计划为50讲,这是第十一讲——怎样学习小篆?

中书汇《书法天下》第四期半月刊新鲜出炉,下载中书汇App即可阅读:学术观点一针见血,书法好文一网打尽,书坛资讯一目了然,书法江湖一笑了之,一再动人经典重读,一瞥惊鸿当代书痕。

一,学习小篆的目的是什么?

中书汇的《书法入门指导手册》中清晰而系统地论证了为什么初学书法适合从小篆入手,这里就不赘述了。没有这本指导手册的同学,建议拥有。

初学小篆的训练目标有两个:

1.稳定的控笔能力,真正体会“锥画沙”这个最最基础的笔法的深意。

2.培养空间分割的眼光和基础造型能力。

二,从哪个碑帖入手?

我们推荐《峄山碑》和李阳冰《三坟记》,本文将详细解读《峄山碑》的学习方法。

有人认为峄山碑线条粗细匀称,用笔似乎简单,甚至以为用秃笔或将笔尖剪掉书写即可完成,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对小篆笔法没有作深入了解所致。其线条是在圆匀的笔法中凝结着敦厚的力量,滋润而不软沓,流畅而不浮滑。它使人们在圆匀劲挺的点画中,仍能品出隽永超逸的韵味。可以说,《峄山碑》线条的墨迹呈现应当是鲜活的,有节奏的。既有力度又有厚度,更有线条自然的粗细变化及书写时的节奏变化,切忌把它当成板滞僵硬的美术体对待。

初学者如何学小篆(小篆入门手法这么简单)(1)

《峄山碑》整拓,进入中书汇app碑帖库可下载原图

三,怎样进行基础训练?

中书汇有一套具体可行的训练方法:

(一)线条训练

1.直线:先藏锋逆入(藏锋转入时,裹住锋万毫齐力,也就是蓄势),注意入纸动作稍轻一点(太轻会尖,太重头会大)。

动作完成以后稍微用力,可适当衄错(为了衔接起笔和中段行笔),然后一直保持这个力度。把笔锋送到最后就是想要收笔的那一个点(千万不要往下压笔),顶住即可提笔完成收笔动作。

做到起行收三者统一协调,且线条圆润有力,这才是一条好线。(初学者宜长锋羊毫笔站立书写,画长线线条控制在5mm的粗细,万不可一味求细忽略稳定性和动作)

2.弧线:对于弧转笔画与直线不同的一点就是在转处要做提笔调锋动作(稍稍提笔,转必偏锋,所以要求时刻调整笔锋,保持中锋行笔,学会用腕调整笔锋)其余要求和横竖线要求一致(转前转中转后粗细一致)

注意!大笔画大长线以肘为主腕为辅,小笔画腕为主指为辅。一笔写不完的弧可做搭接,具体方法中书汇app,秦小篆课程第一课有详细示范。平时可做s形弧转,左右对接成圆,上下U形开口,这样的练习。

3,先横线竖线,再同心圆,U型线,S线。

初学者如何学小篆(小篆入门手法这么简单)(2)

督导班6月刚加入的同学线条训练

(二)单字训练

1进入写字状态后,先写:王,在,臣,帝等直线较多、分布简单的字,再写:四、国、能,为等弧线长而微妙或者笔画搭接较多、分布复杂的字。

2,单字过关以后,可以进入通临阶段。

3,最后进入集字创作阶段,可以从对联入手。这个过程较为复杂,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四,具体训练方法

关于工具

长锋羊毫笔,中书汇“新风”毛边纸(40X90cm),折成横三竖五的格子(如图)。较浓的墨,不宜多,不宜有枯笔,随着墨渐少,速度可放慢(同画线要求一致)。

关于线条特征

注意起行收三个环节的用笔方法,笔道头尾圆润饱满而不出现虚尖或方头、粗头。弧线圆润饱满,直线平直等粗(同画线要求一致)。

初学者如何学小篆(小篆入门手法这么简单)(3)

关于结字特征

峄山碑里的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对称,一类为不对称,对称的就一定要把握住对称轴,往往主笔就是对称轴,它和脊柱骨一样,脊椎歪了人就站不直了!也可能不是轴对称但是左右的空间对称,这都要把握住。不对称的要分析是怎么不对称的,是左大右小,还是右大左小的避让关系,是左高右低,还是右高左低的交错穿插关系。哪个点或者笔画在最上边,哪个又在最下边,哪个在最左边,哪个又在最右边。这就是大关系!!

大空间定了以后,一定要学会分析字的内部空间。看内部留白大小,看笔画的距离关系,看各个端点的位置关系。从这些地方去分析,去把握整个字。

初学者如何学小篆(小篆入门手法这么简单)(4)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作业,给这份作业做一次点评,如果你能有条理地从线条和空间这两个点来点评这份作业,那么恭喜你,你的眼力入门了。

初学者如何学小篆(小篆入门手法这么简单)(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