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云嘎巅峰颜值(海的尽头是草原里演阿爸)

阿云嘎长大之后才知道“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他突然回想起,小时候听长辈说过,“谁家的爷爷奶奶都是从外地来的”。

他感到自豪:“内蒙古人有这样的大爱,他们像草原一般拥有宽阔的心灵和胸怀,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是阿云嘎的首部大银幕作品。他饰演铁骨柔情的阿爸伊德尔。在现实中,阿云嘎只比演员王锵年长7岁,却要饰演王锵的父亲,对此阿云嘎说不用特别找状态与感觉,因为本来就有很多人说他特别老成,“像老干部”,“可能跟我的经历有关,所以过早成熟。当我穿上这身装扮的时候,大家能看出来这个人岁数肯定是不小的”。

阿云嘎巅峰颜值(海的尽头是草原里演阿爸)(1)

在分享中,“突然发现”“突然明白”,是阿云嘎常提及的字眼。拍摄这部影片,他不断有“顿悟”的瞬间,这也是他实现多方面进步的过程。

以姨夫为参照,演出“一个父亲的隐忍”

《海的尽头是草原》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在“三千孤儿入内蒙”的背景下,两个民族、两个家庭用爱与善意托起新生的动人故事。

时间回到20世纪六十年代,3000多名南方孤儿被送往物资相对有保障的大草原,与当地牧民组成了新的家庭。

阿云嘎饰演铁骨柔情的阿爸伊德尔是一名军人,也是一个和自己的家人孩子沟通比较少的父亲。“我在伊德尔身上找到了我姨夫的影子。我姨夫娶妻生子之后就去当兵了,没能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他看到我就叫‘宝贝’,我感觉他对我的爱,是他没能给到自己孩子的那份爱。”

阿云嘎巅峰颜值(海的尽头是草原里演阿爸)(2)

阿云嘎以自己的姨夫做参照,寻找伊德尔身上父亲和军人气质的情感抓手。他发现反倒姨夫对自己的孩子是淡淡的情感,在阿云嘎看来是一个传统且典型的草原男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尤其姨夫还当过兵,更加有一种自我克制,更多是把对于家庭的爱与责任放在心里。阿云嘎最终角色的呈现,被观众点赞“演出一个父亲的隐忍,像平静海面下的波涛”。

在片中,妻子萨仁娜(马苏 饰)在收养杜思珩的时候,是没有事先与伊德尔商量的,这是她自己做的这个决定。阿云嘎认为,在蒙古族人的家庭里,真正的核心主导人就是母亲。“为什么我们都说蒙古族母亲那么伟大?因为她们太无私了,在这样空旷的草原,她还要养育一群儿女,尤其是我们‘三千孤儿入内蒙’真实历史中,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但都没有任何私心的抚养。这是蒙古族历代传承下来的,尤其是我们晚辈们都会赞颂母亲,关于母亲的歌很多。草原母亲的那种善良,她们眼睛里透露的那种淳朴,是很奇妙的。”

用眼睛传递情感,而不是身体

在片中,阿云嘎除了蒙语,还专门说着带内蒙古口音的普通话,为此他也回忆起上学后当“复读机”学标准普通话的经历。刚开始学汉语的时候,当表达不出来时,阿云嘎会觉得“哎呀,我的汉语不听话”。因而在表演的时候阿云嘎也会在发音上做一些修饰,尽量断着说,“因为他在捋词儿”。

在拿捏人物和细节时,尔冬升导演对阿云嘎帮助很大。一开始,在有些语气词上,阿云嘎讲两句停顿一下,讲两句停顿一下。尔冬升提醒他:“你不要刻意演一个老人,否则在镜头里放大,你会显得过于苍老。”

阿云嘎突然反应过来,他不是在演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而是演一个身强力壮、四五十岁的男人,“我就把语句中间的停顿都取消了,导演说很好。”

阿云嘎巅峰颜值(海的尽头是草原里演阿爸)(3)

阿云嘎因为演舞台剧,会习惯性夸张,比如说演哭戏。有一场“先大全景,然后瞬间摇臂给特写”的戏,如果是表演舞台剧,往往呼吸和整个的动态幅度会很大,尤其是眼泪流下来的动态,因为这样台下的观众才能感受得到。但尔冬升认为面部表情可以再收一点。

阿云嘎突然明白了,有时观众只要看你的眼睛就好了。“电影可以无限放大,那么大的银幕上,大家看的就是情感在内心涌动,这是靠眼睛去传递,而不是身体,所以我也恍然大悟,谢谢导演。”

“最没有包袱的剧组”

“我也没拍过太多戏,”但是在阿云嘎拍过的戏当中,这个组是“最欢乐的,最没有包袱的”,“所有人都很放松地认真工作,我觉得这就是草原的神奇之处”。

阿云嘎说,因为这里的天气变化多端,一开始,尔冬升导演跟天、跟草原、跟大自然“斗智斗勇”。后来导演就“听天由命”了,他的心态完全变了。“可能是草原才能够让你变得那么自然。导演对演员也特别好,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不高兴的事儿,对演员有什么情绪,非常保护演员。我之前一直以为尔导是个特别严厉的人,但接触下来发现,他跟想象中很不同。”

2015年,阿云嘎就认识马苏了,在他印象里,那时的她是属于为了事业奔忙的女性,“眼神里非常犀利”。这次在《海的尽头是草原》剧组再碰面,发现“她的眼神变得非常柔和”。阿云嘎认为,这缘于马苏尽量把所有一切放下,跟草原融入,去塑造一个蒙古族母亲。在这样辽阔的草原上,方圆几公里内都没人,不会上演城里人问“哎呦早,您吃了吗”的场景,草原会改变一个人的心境。

阿云嘎巅峰颜值(海的尽头是草原里演阿爸)(4)

在剧组,主创们一起唱起歌颂母亲的歌曲时,马苏哭了,她说,“对这个民族,我之前没有太多的感受,但是大家同时唱起来的时候,就觉得很想哭。”

阿云嘎也深感神奇,“蒙古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快乐?为什么那么豪放?一首歌就像共通的语言一样。当你来到草原,这种感受很自然,而且这种感受对于塑造角色更有帮助。”

【记者】刘长欣

【作者】 刘长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