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总人口多少白起杀了多少人(史上第一次破釜沉舟战)
引言:公元前278年,秦攻楚,秦国统帅白起与司马错兵分两路进攻楚国,白起亲自统兵两万出武关,绕过楚军前线主力,顺汉水下,绕过强大的楚国第一精锐云梦水师,奇袭楚国,焚夷陵,破楚国都二十万楚军堪堪无用武之地,只能护送王室迁都去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战国总人口多少白起杀了多少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战国总人口多少白起杀了多少人
引言:公元前278年,秦攻楚,秦国统帅白起与司马错兵分两路进攻楚国,白起亲自统兵两万出武关,绕过楚军前线主力,顺汉水下,绕过强大的楚国第一精锐云梦水师,奇袭楚国,焚夷陵,破楚国都。二十万楚军堪堪无用武之地,只能护送王室迁都去了。
第一次使用奔袭战的应该算是秦军大将司马错,司马错在奔袭巴蜀上有着独到的功劳,但奔袭巴蜀不能算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因为,秦军奔袭巴蜀大部分是建立在政治基础上的,主观意义大于客观意义。而奔袭楚国则是另外一回事,楚国作为南方强国,其地广人多,战略纵深长。最关键的意义在于其国力强大,楚国的国土面积几乎是中原各国的总和,其人口数量亦非常多。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只要能有打败楚国北上军队的都可以作为中原的霸主。这样的形式造成一种现象,即,无任何一战国可以完胜楚国,更无一战国可以深入楚国腹地作战。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与中原作战,中原各国无法将其击退反而连淮北也被楚国占领。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蒸蒸日上,以一统中华为主要目标,早在秦惠王时期,秦国就已经开始算计楚国了。可以说,奔袭楚国的计划是早在其数十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只有准备充分方可能打赢胜仗。奔袭的难度除了隐蔽迅速外,军事能力能够战胜敌人才是重重之重。如果无击败敌军的把握,奔袭战只是在送羊入虎口。
奔袭楚国的成功因素在于秦军统帅对战略格局的深刻了解与认识。由于中原战国与楚国的多次战役都集中于淮河流域,战国初期,魏国是当时中原的霸主,甚至连秦国都被压制在函谷关以西,因此,楚国的关防要塞,守军力量多集中在淮南淮北地区,在张仪风波中,虽然楚军曾出击秦国,也只是在与秦国交界的武关地带。而楚国国都则处于远离战场的后方。自秦国拜司马错为客卿后,司马错便着手准备着对付楚国,他奔袭巴蜀获得了成功,开始占据了地理上的优势。
险关无人守等于没有。宁可有备无患,寄希望于敌军的不敢所为是不正确的。在司马错奔袭巴蜀前,巴蜀是楚国的附属国,那时候,楚国国都是远离战场的,其巴蜀有剑阁之险,任何军队也不可能取道巴蜀东下攻楚的,但是当秦军占领巴蜀后,巴蜀地区处于长江上游,从江水流势上看,战船从上游顺风顺水到下游比从下游到上游快速得多,省力得多。并且可以借用自然的力量节省士兵体力,在短兵相接时更有战斗力。楚国水师天下无敌,但在当时的地势上看来,地势已经抵消了水军的战力优势。自然因素限制了楚军无法快速的进行出击,连增援都费时费力,楚国水军无法发挥作用,那么楚国陆军更不是秦军精锐的对手。
楚国在数十年当中竟然没有发觉情势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一味的墨守陈规。一种思路决定一种后果。从布防上看,楚国缺乏统军名将,因此,当秦军攻入国都时其也注定无法组织起有效反击。这是一种连带关系,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得出来。作为一名统帅,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卫一个国家及其人民。因此,用最小代价获得敌人最大的牺牲是其追求。在进攻时,争取以最小牺牲换取巨大的战略意义。在防守时,则希望以最少的力量顶住敌人的疯狂进攻。这就是战略战术。战略是由一系列的战术所组成的,战略决定战术的主动性。歼敌于国门之外是最佳的选择,诱敌深入都是很迫不得已的事。这是作为一名统帅能力强的将领应有的战略觉悟能力。因此,从整体布防上便可以观测出一个国家里是否有统帅能力很强的将领被委以重任。如果一名统帅在布防上缺乏战略眼光,那么当敌人攻入腹地的时候就更加无力组织起有效抵抗,数量的优势得不到利用,反而会制约己方军事力量的发挥程度。所谓的统帅,就是在合理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力量,将手中的力量协调使用,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发挥到最佳状态。白起的胆略正是来源于对敌人的充分了解。将敌人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实际成果上看,秦军统帅在指挥上有着无可比拟的战略指挥能力,其在利用自然因素上的能力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据记载,白起经周密策划,选择经由蓝田(今陕西蓝田西),过商(今丹凤)地,经丹水流域出武关(今商南东南),再顺汉水而南。既可因粮于敌,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又可出敌不意突入楚境,攻取主要分布在汉水流域的楚重镇。白起令秦军过河拆桥毁船,自断归路,示以必战。楚军慑于白起兵威,又因自战本土而有后顾之忧,无法抵挡秦锐卒的猛攻,节节败退。因此,实际上,当时的秦军最困难的还是后勤力量,如此以来,可以派遣的军事力量就相对要小很多了。而且楚国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国中国很多,国中国指的是贵族封地,楚国是相对而言政治制度落后的国家,其贵族在封地内的特权是非常大的,甚至还可以拥有私家武装,这些武装的力量还是国家军事力量的基本单元,因为楚军当时的情况就是一有战争就由贵族出兵,因此,在当时,贵族武装就是楚军的正规部队。这也是当时楚军战斗力不强的原因之一,但又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虽然楚军正规军战斗力不比其他诸侯国的精锐部队,但是后备民兵却比他国的要来得强悍。因此他们的民兵比正规军也逊色不了多少。所以这是秦军在攻入楚国后所面临的第一问题,即,处处有地方武装对抗,虽然地方武装的力量不足以对抗秦国精锐部队,但却可以牵制很多秦军。事实上,秦军也被牵制了许多。就从襄阳战役中,白起手中的秦军仅有万余,其余的都被分派到各地去接收地方武装力量。这更加增加了秦军的兵力不足。所以,秦军奔袭楚国实际上是一步非常非常险的棋。最险的在于对楚军战斗力的估量,只要楚军战斗力那么强一点点,或者秦军晚那么一天攻破城池,那胜负就很难说了。据记载,秦军围襄阳城攻打,月余,克之。楚军集二十万兵力欲与之战,然司马错统帅十万秦军自巴蜀而下沿途接收楚地并增援襄阳守军,楚军不敢与战,遂护送楚国王室迁都去了。
其次,秦国的吞地化地能力非常的强,他们把秦国新法带到了楚国,这是秦国在制定进攻战略上的一步先机,他们的军队未行,派去接收领地的官员属吏已经遴选出来了。他们解放了楚国的奴隶,对一些地方武装进行收编,这些力量成了对楚国的牵制。
再来,国都被袭击,打破了一个国家内部的战略格局。正如一个国家最危险的往往不是来自于外力施压,而是本身的内部危机。楚国在政治体制上一直都是属于比较落后的一方,他们延续着数百年的奴隶制,虽然奴隶制在当时依旧普遍,但楚国是最墨守陈规的一个。本身的贵族封地多不胜数,贵族又拥有私家成军的权力,实际上,楚国可以算是一个联邦共和国了,而楚王就是其中力量最强的盟主,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实力去压制所有封地贵族。如今,楚国王室根基被摧毁,楚国内部已经不再是楚王占主体地位,楚王的实力甚至比自己的大臣还弱,君弱臣强历来都是种权力架构的危机,意味着君主有可能失去对臣下的制约。所以,此时楚国内部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了,各贵族部落都在跌宕,他们在忙着争权夺利,根本不可能团结一气一齐对外。楚国王室匆忙拼凑起来的数十万大军别说战斗力低下,无力与秦国精锐部队作战。也腾不出手来对抗外敌,所以他们在国都被摧毁后只能护送楚国王室迁都去了,这实际上就是用来保持楚国的内部稳定,不发生篡权事件;况且,在军队作战中,后勤给养及装备补充非常重要,楚国王室失去了根据,数百年积累的财富被洗劫一空,从国力上也支撑不起数十万大军的战斗给养。
这是一场奇袭的经典战役,实际上,一个国家,一个敌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利益体,而这个利益又属于无数个人的,一个稳定的政权只是把这个利益体整合到一个平衡程度,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则所有势力将陷入混乱,这一来会造成一个制约。因此,一场奇袭战役最根本的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敌人本身的战略估算,只要测算出这一个点的具体要害,那么只要把这个平衡打破,那么就能瞬间摧毁一个强大的敌人。两只大象在较量维持一个天平平衡的时候,往往打破这个平衡的是一只蚂蚁。但对于一个凝聚得如臂使指的敌人,奇袭战役根本就发生不了。统帅对战略格局的估算是整个战役的关键。战争永远不会只发生在战场上,战场之外的角逐往往更加的惨重激烈。
优己/著 收录 《优己通古》
本文系 社科哲学家、童话作家优己 原创发表
学汉语读历史,交流儿童教学与教育请找 优己导师
微信搜索公众号:优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