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

古人难道对字情有独钟吗?水浒中有王进、史进、柴进,《儒林外史》中有范进、周进,现代还有个歌手叫光头李进。

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1)

范进中举

水浒一开篇的出场人物就是王进和史进,儒林外史一开篇就是范进和周进。“”者,进一步,博取功名也!古代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就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千里做官,为了吃穿,当官不为财,谁请都不来。

对比现在,古代要出人头地,只有发奋读书,博取功名,否则只能是一辈子窝囊,没有出息。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地位是最高的,秀才、举人、进士的地位更是金字塔的顶端,广受全社会的尊重。

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2)

胡屠户怒打范进

在古代,考取秀才就算是有了功名,人称“相公”,见县太爷就不用下跪了。假如考中举人,那么虽然不能直接当官,但有了候补的资格,最主要的是举人可免除劳役、税赋,家中可雇佣佣人,可免除一定的刑罚。假如惹上官司,官府不能随便对秀才用刑。即使是秀才,一般人不能直呼其名,要叫老爷,房屋可比邻居家高出三寸,穿衣打扮也有专门的服饰。而且,秀才基本上就不用参加劳动了,可以做私塾先生,会得到官方承认。

举人的待遇比秀才更高一级!政治、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更胜一筹。如同而今的人大代表,即使犯了罪,司法部门也不能直接拘留、逮捕,要先罢免他的代表资格。古代就是先取消举人功名,才能被捉拿。举人可与县太爷平起平坐,有当官的权利,但要等候缺。举人的经济待遇更好,可免除数十人的劳役和一百亩的田税,许多财主会找上门,挂靠在举人的名下,这样就不用缴税了。

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3)

岳父怒骂范进

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很多人不理解,要么认为范进的心理承受能力差,要么认为是作者在夸张。其实,换做是你,你比范进还要疯。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吃饭、穿衣、出行以及言行举止都有严格规定,高头大马、八抬大轿、锦衣玉食、良田千亩、奴婢成群,当官者比普通老百姓的特权多得多,这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4)

众相邻一拥而上,送钱送物

当然,有功名好,当官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古代科举之路,是极其艰难的,充满坎坷和不确定性。这么说吧,古代考取举人,比如今考取北大博士还要艰难得多!你考上普通本科,在古代连个秀才都不是。至于中了殿试三甲,比现在当选中科院院士都难!有付出才有回报,考取功名后的各项待遇都极高,但是科举之路也是难度很大,这是相辅相成的,成正比的。

在古代考中状元,难度加运气堪比载人登火星!这么说吧,能考中状元,比中双色球一等奖的概率都要低。

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5)

范进

古代的科举之路异常艰难,远非而今可比。从县试取得童生资格,然后是府试取得秀才资格,再参加院试,取得国子监读书资格,再参加乡试,考中才是举人,具备做官资格,再参加会试进行初选,考中即为贡士,最后参加殿试,由皇帝监考,合格者为进士(一甲进士,二甲同进士,三甲赐同进士)。而进士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范进考中举人时,已经54岁了!搁如今都是儿孙绕膝、黄土埋半截的人了!他考了大半辈子秀才,屡考不中,皆名落孙山。当然,这不能说范进没有实力,实际上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有很大瑕疵的。教育公平这个问题,不仅在现在有争议,在古代也是同样的道理。

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6)

从童生到状元,路途艰难至极

不过幸运的是,范进参加院试时,主考官叫周进,他看到范进年纪颇大,胡须乱糟糟的,分明是考了许多年而不中。况且,范进衣衫褴褛,步伐蹒跚,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麻衣,在秋日里冻得瑟瑟发抖,就起了恻隐之心。此外,周进也是晚年才致仕,花甲之年才考取举人,也是个考了大半辈子的人。看见范进这样的人,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范进是借钱做路费来参加的院试,老丈人和老婆整天骂他,范进不敢吭一声,此番赶考,原本也不抱多大希望。但是,幸运之神来临,挡也挡不住。

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7)

周进

在其他考生还在埋头沉思苦想之时,范进第一个交了卷。周进拿起来读了一遍,感觉文章很低劣,他不由得骂道:“这样的文字,写得是些甚么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怪不得不进学!”

但闲着无聊,他又看了一遍范进的试卷,可能是心理作祟,周进觉得范进的文章有些意思,比较深奥,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他觉得范进此前不第,不是他没有真才实学,而是怀才不遇,考官没能慧眼识珠。

此时,考生魏好古前来交卷,他对周进提了个请求,请求周进对他进行面试,以便借机展示自己在诗词歌赋方面的才华。

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8)

周进阅卷

周进大怒,在他看来,魏好古的请求是离经叛道,不务正业。他骂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这样的童生,就该用心去写文章,那些杂项,学它做甚么!”言毕,喝令差役将魏好古赶了出去。

不过,呵斥归呵斥,周进最终还是录取了魏好古。周进此人,有情有义,算是一个好官。范进后来参加乡试、会试,周进都鼎力相助。

在平复了一下心情后,周进又拿起范进的卷子看了起来,越看越觉得文章写得好,边看边自言自语道:“前古未闻,真乃一字一珠也……”

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9)

古代学子考试场面

周进认为,范进此前屡试不中,不是他水平不行,是碰到了糊涂考官,而今遇上了自己这个伯乐,那就必须提携。

于是,本来又该落榜的范进,竟然考中了秀才,而且是第一名。分别时,周进对范进说道:“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此科一定发达。”

有了周学道的勉励,范进无比激动,信心大增。他要去省城参加乡试,没有盘缠,问岳父胡屠户借,却遭到怒骂:“你中了相公,就想癞蛤蟆吃天鹅肉,趁早收了这心。”范进不想错过,就向乡邻借钱,瞒着家人去应考。回来时,家中已断粮三天,母亲和妻子饿得半死,胡屠户知晓后,又将他痛骂了一顿。

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10)

范进在大街上卖鸡

发榜那天,范进无米下锅,正抱着一只母鸡在大街上游荡,寻找买主。喜报到了,邻居们飞奔到集市上寻找他,只见范进抱着母鸡,一步一踱地四下张望,在寻买家。邻居忙喊:“范相公,你中举人了,赶快回去,莫卖鸡了。”范进只道是邻居取笑他,装作没听见,低着头只顾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追上来一把夺下他怀中的母鸡,掼在地下,拉着范进就往家跑。

范进奋力挣脱,说:“高邻,莫要开玩笑,我要卖它换米救命啊!”邻居不理,直管拽着范进一路小跑回到了家里。

后面的情节,我们在课本里都学过了,这儿就不再赘述了。

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11)

范进拜见周进

范进中举之后,没能及时去参加会试,原因是母亲承受不了这巨大的反差,喜极而逝了,按清朝制度,范进在家丁忧三年。三年后,范进赴京参加会试,又巧遇周进,此时周进已经升职到了京城,正担任国子监司业一职。范进很聪明,考试前先去拜访周进,写门贴时,范进耍了个心眼,只写姓名,其他什么都不写。这让周进在一沓名片中,一下子就记起了范进。

等面见周进时,范进极为恭敬,一口一个恩师,态度谦恭,自称学生,这让周进很受用。范进随后考中进士,很难说没有周进的帮助。

考取进士的范进,先后当了三任官:

1、监察院御史(七品检察官)。

2、山东省学道(教育厅厅长)。

3、朝廷通政史(三品信访官)。

范进为官清正,廉洁奉公,颇有政绩,赢得了朝廷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从范进中举看过去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后疯了)(12)

殿试

范进的故事说明,人只要有梦想、有毅力,就有可能会实现。

周星驰说:“人若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