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

6月10日凌晨,唐山市路北区某烧烤店发生寻衅滋事与暴力殴打案件。

震惊全网。

6月21日,警方通报事件进展:

9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被逮捕。

被害人中,两位损伤程度鉴定为轻伤二级,另两位鉴定为轻微伤。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1)

事件似乎阶段性告一段落。

接下来等进一步调查判决。

但,离谱的事情还在发生。

就在事发后一周,广州地铁三号线车厢内,一女子遭陌生男子偷拍。

女子上前喝止并要求删除照片,结果旁边另外一人开口:“人家拍你是看得起你,觉得你漂亮。”

下面紧跟的那句话更为刺耳:

“怪不得你这样的女人被打!”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2)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3)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4)

他指的其实就是唐山打人事件,并以此当作威慑武器和女性的前车之鉴。

你会荒谬地发现:

有旁观者在共享暴力的胜利果实。

是的,这些人将其视为胜利果实。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5)

打人警告

不是个例,而是病毒式蔓延。

“吃完这一轮,应该就要去隔壁桌加妹子微信。不给就得看明天新闻了!”

言外之意,不给就打到伤残。

妹子你最好还是掂量掂量。

别不识相!

也有装都不装的:“过来喝一杯,不喝就像唐山那样打一顿。”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6)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7)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8)

“唐山那样”迅速地被具像化。

哪样?

大家心知肚明:被强行拖拽,被暴力殴打,意味着“你”处于绝对弱势地位。

画面一联想,就像拳头已经近在眼前。

抗拒的成本高昂,喝一口息事宁人吧。

可是凭什么呢?

就凭暴徒伤人,与有荣焉,是几位共同的荣光?

恶心不恶心啊。

不局限于性骚扰,逆我者全给警告:

“发消息不回的全部发配到唐山吃烧烤。”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9)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10)

“唐山打人警告”被广泛运用。

无孔不入,如幽灵四处飘乎。

看女孩长得漂亮:

“你小心点,别半夜吃烧烤,毕竟你这么漂亮。”

“河北唐山请你吃烧烤。”

“这腿去唐山,还得上热门。”

“遇见唐山你可千万别反抗。”

这种发言一抓一大把,留言一拉翻不到头。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11)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12)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13)

甚至有人将其视为赞美。

烧烤摊成为新的雌竞场。

“穿成这样去吃烧烤会不会有人打。”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14)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15)

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

漂亮才容易遭惦记,不漂亮谁搭讪啊,都怪被害人过分美丽。

暴力是颜值身材的表扬。

暴力是爱而不得的褒奖。

与文章开头那句“拍你是看得起你”苟合,暴力篇章势要登上大雅之堂。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16)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17)

然后呢?

弱势者下一步就要被捕获:

“跟我去吃烧烤,很安全的。”

内心怕不是要感谢施暴大哥们做出的“贡献”,黑恶势力成了这几位的“红娘”。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18)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19)

如果拒绝,那就要承担无端的辱骂:

“去也行,把妆卸了。”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20)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21)

而在UFC终极格斗冠军赛,张伟丽第二回合KO乔安娜后。

出现了这样的评论:

“奖励张伟丽去唐山吃烧烤。”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22)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23)

图源:视觉中国

羞辱与警告是投出去的飞镖。

轮盘转动,伤到谁,随机吧。

无差别地攻击。

不止“外表漂亮”是触发伤害的开关,“喝酒”是,“烧烤”是,“格斗”是......那到最后,可能“日常”本身就是。

你存在,所以你被伤害。

如果有人认为这是上纲上线,说这些话的人只是口嗨,只是玩梗。

那我仍然要再一次重复莫言那句话:

极度夸张的语言是虚伪社会的反应。

极端暴力的语言是社会暴行的前驱。

尽管暴行已然在前。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24)

无视模仿

如果你看过《狗镇》。

一部应在影史留名的电影。

格蕾斯在逃亡途中,被一个小镇收留。

那是个善良的小镇,住着善良的居民。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25)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26)

格蕾斯为了回报,帮助每一户人家:打扫、种地、照看孩子、心理疏导......

感恩节时,镇上的人深情地对她说:

“你能呆多久,就和我们呆多久吧!”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27)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28)

结果寻找格蕾斯的告示一贴。

镇上人认为收留格蕾斯成本增高。

“你要更加慷慨。”

汤姆这样教导她。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29)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30)

“慷慨”,多有迷惑性的一个词。

文雅点说是“让渡”,好听点说“顾大局”,直白点说是“牺牲”、是“剥削”。

当眼盲的老头开始摸她的膝盖。

当发育的男孩必须坐她怀里面。

当发情的农夫尝试去吻她的脸。

“只是碰巧。”

“你不会想要被赶走吧?”

汤姆这样问她。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31)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32)

忍忍得了,赶走警告。

顺从指令,依附我们。

恐吓是驯化的手段,这部近二十年前的电影讲的事并不遥远。

“唐山打人”警告是,“化粪池警告”也是。

两年前,“杭州失踪女子被丈夫杀害”引爆热搜。

丈夫将妻子分尸后,用近两吨水冲入化粪池。

接着便出现了“化粪池警告”与“两吨水”警告。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33)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34)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35)

更有女性发“感谢老公不杀之恩”。

堪称双向奔赴。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36)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37)

绞肉机商家也趁机蹭一波热度。

是不是以为自己很机灵很幽默?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38)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39)

恶性事件一次又一次被泛娱乐化。

无法共情被害者,没关系。

但起码不要将暴力视为胜利果实。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40)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41)

暴力是会传染的。

《狗镇》中,农夫强暴完格蕾斯,他走出门,告诉汤姆她在屋里。

汤姆走到门口,似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便没有开门。

一个肆无忌惮。

一个视若无睹。

影片最绝的地方,是把话剧舞台当作电影布景,根本没有门没有墙。

当后景的格蕾斯被强暴时,前景的其他人依旧平静无波地日常生活。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42)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43)

很快,由一个人的强暴,发展成全镇人的强暴。

对暴力的无视与模仿总是同时发生。

小孩也都知道了,他们觉得很好玩。

镇上用来报时的钟,被拿来“玩梗”。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44)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45)

格蕾斯想逃走,却被链子锁住。

然后还被告知:

“你受的苦难造就出有价值的东西。”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46)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47)

我仍记得第一次看时的震撼。

近三个小时的电影,感同身受的痛苦煎熬。

直到结束,才得到极大快慰。

格蕾斯最后才明白:

对暴力的宽容与谅解才是真正的傲慢。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48)

需要惩罚

导演跟所有人开了一个玩笑。

格蕾斯所谓的逃亡其实是离家出走。

她出身优渥,只是与父亲产生分歧。

这就使得镇上人承诺的“保护”,所做出的“警告”沦为笑话。

根本不需要。

少假仁假义。

格蕾斯像下凡历劫受难的神,体察完人性就要回去了。

她的父亲来接她,给她枪支、杀手,由她处置这个镇。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49)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50)

唐山打人事件发生后。

罗翔在《没有愤怒,就没有正义》一文中指出:

“如果对于邪恶只有冷漠,而没有愤怒,那么正义也就失去了感性的基础。”

那如果冷漠都靠边站,只剩下起哄与玩梗呢?

那就像阿伦特所提出的“平庸之恶”:

没有残暴动机的作恶。

目的并非做出极恶之事,只是放弃了思考,屈从于惰性,顺随于欲望。

跟着口嗨、警告、抖机灵,进一步就会将此奉为规矩与铁律。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51)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52)

当严肃话题被消解,那必然就会失去:

对法的敬畏。

对恶的怀疑。

对痛的共情。

我赞同博主@张踩铃的一句话:

“人类文明史的每一次进步,都不是因为呼唤良知成功了,都是因为惩罚罪恶到位了。”

就像格蕾斯知道,不严惩不足以“回报”暴行:

“如果世界上缺了任何一个小镇会更好的话,那就是这个小镇。”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53)

女朋友对我说闭嘴(拿她口嗨要不要脸)(54)

“如果世界上缺了任何一种行为会更好的话,那就是对人身的践踏与羞辱。”

这要依靠法治。

不是突发性打黑,而是要法治的普遍。

但是在此之前。

仍坚持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是为了呼唤,而是抗衡。

如果有十分贝的暴论,那就要去发出百分贝的抗议。

如果有十条打人警告,那就要写百句话去质疑唾弃。

道理如此朴素又简单:

“今日我若冷眼旁观,他日事临己身,则无人为我伸张呐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