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数的认识1-10总结(一年级上册数学11)
《11 -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一年级数学数的认识1-10总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年级数学数的认识1-10总结
《11 -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摆、捆小棒的活动,认识11~20各数,知道它们的组成和大小顺序;在把10根小棒捆成1捆的活动中,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通过辨析“11”、阅读绘本、在计数器上自主构建等活动,建立位值概念,在猜数活动中初步发展数感。
3.在观察、比较中(与一位数),体会11~20各数的构成特点,感受数学的简洁,体会位值制的优势。
4.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三、 教学准备
课件、集星卡、小棒、绘本等。
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是这些吗?一起数一数?
从图中,大家数出来这么多的数。(课件出示:数)中间的字,既可以读成shu,也可
以读成shu。数起源于数。如果听数摆小棒,你会摆吗?咱们试试看。
(教师报数, 一学生在黑板摆,其他学生在桌子上摆。)
师:3里有几个-?几个一是5?老师也想摆一个数(出示一把小棒12根)猜猜看,
老师要摆的数是多少?
生猜。
师:猜的对不对呢?怎样才能知道?
生:数一数。(教师一根一根的摆,学生齐数,数出是12根小棒。)
师:12根小棒,这样摆,我们要一根一根的数才知道。那怎样摆,能让别人一看就清
楚地知道是12根呢?
师:谁听懂宋老师的要求了?那个男生特别棒,你别看他离老师最远,但他听得可
认真了。老师的要求是什么呀?谁听懂了?
生:分一分。
师补充,分一分,争取让别人很快的看出你那是12根小棒。
师巡视,寻找不同摆法的几名学生
2.说一说,尝试理解1个十
师: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想法了是不是,刚才宋老师也搜集一些同学的想法,大家想
不想一起交流一下?
师:你们的手里都有老师发的小板,把你们的想法贴到黑板上去。
师:谁知道,他想的什么办法?让你们觉得很快就能看出是12呀?谁看懂他的意
思了?
生1:一个一个的摆在板上。
生2:两个两个的摆的。(互动,数一数)
生3:左边有5根,中间有5根,旁边有2根。(太了不起了,这是他的想法)
生4:6根6根的摆(师,配合展示,询问谁看懂了)
生:左边有6根,右边有6根。
师:最后要展示一位同学的,这是她的想法。(10个为一捆)我看到了,这是他的
想法,谁能理解他的想法呢?这个不好理解,谁能试着说说看。
生:那一捆有10根小棒,旁边有2根小棒。10 2=12
师:刚才我们共同努力,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争取让别人很快的能看出你表示的
是12.你发现了吗?其实不论怎么摆,每个想法,都是多少根小棒?
3. 捆一捆,概括1个十
师:你觉得在这五种想法里面,他们谁的想法,能让你很快的就能看出这是12呢?
你选几号?
生:5号。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是二号
师:看来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没关系,那咱得交流交流,看到底是2号这种摆法,
你看的更快,还是5号你看的更快。请坐正。
师:刚才你们说,这一捆是几根?那我们得验证一下。(学生看着师手里一起数到 10根)他把十根小棒围成一捆,就是10,对不对?再加外面的2根,合起来就是12
根。你觉得这样快吗?
师:太了不起了,我觉得咱们班孩子特别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我也特别同意刚才 这位同学的摆法。而且,宋老师想和你们,从今天开始,有一个约定。什么约定呢? 以后当我们遇到小棒,我们数准十根,捆成一捆,捆起来以后, 一定是几根?谁来说
说 ?
师:真好,那我们今天就有一个约定了,能记住吗?捆起来以后,再和外面的2根 合起来,这样看就很快了。想不想试试?好,轻轻地数准十根,数好十根,把他捆成 一捆,旁边有皮筋。如果捆好以后,举起你手里的一捆,再把剩下的两根也举起来。
让你的同桌看看,能不能很快的看出你那是12,行么?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有了新的约? 定,什么约定来着?
生:以后遇到10根的时候,要把10根捆成一捆。
师:捆成10根这样看起来就会更清楚,方便,快捷,对吗?
4.比一比,理解1个十
师:刚才老师听到还有位同学说另一种也挺快的。接下来,我们到底看看哪种方法
快。我出几个数,你看能不能快速说出这个数是几,行么?眼睛看老师这。
生: 一捆是10根,还有4根,加起来是14根。
师举起另一种方法(比如2根2根的摆)出示的14根, 一起来数一数,2,
4,6,8,10,12,14,也是14,你觉得是用我们今天的新约定更方便呢,还是用这样的方法
更快呢?
生:用约定,看的更快。
师:其实还真是这样,有了我们今天的约定,我们看数的时候就会更快,接下来,
我们把刚才的过程回忆一下行么?
师: 一根小棒就是1个一。现在这是10根小棒,我们就可以把他看成10个一。
师:我们今天把10根小棒怎么样?
师:今天凡是够10根小棒,我们就把他捆起来,这样就变成了1个十。
师:如果把他拆开,是几根?,也就是10个一,所以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其
实就是1个十。反过来,1个十里面就有10个一。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上也有10个一。找一找,在哪里?
生:出示一双手,我们有10个手指。
师:发现了,手指张开,是10个一;两手合拢,可以看出是1个十。
师:有了这个10,我们的生活就更方便了。比如铅笔10只装一盒,餐巾纸10包
装一袋,火腿肠10根装一袋,羽毛球10个装一筒。
5.练一练,深入理解1个十
师:想不想接受点挑战?用姿势告诉老师,你想接受挑战。请你快速说出,下面这
个数是几,看谁反应最快。
师课件出示,13(左边一捆,右边3根)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 一捆是10个,然后加后面3个, 一共是13个。
师,出示17,不急,慢慢数。
生抢答17
师:这里(指一捆)我都还没数,你怎么知道是17呀?
生: 一捆就是10,外面是7,合起来是17.
再添2根小棒:这是多少?19
师:再添1根小棒,现在是多少?20
师:为什么是20根呢?
生:2个十是20根。
师:20里面有几个十?(课件出示10根捆成一捆)
师:那3个十呢? 30 5个十呢?(课件出示)
师:那9个十呢?90,再添一捆,是多少?100(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学习的“以一当十”,是我们学习更大数的基础呢。
师:老师特别想问问你,这么多的小棒我们都能快速数出来,是谁帮我们的忙啊?
看来我们今天的约定,还真是挺方便的。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师:到这,我觉得大家有点累了,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好不好?给数找家的游戏, 快看,在黑板上,有一条长长的直线。在这条线上,住着好多好多的数朋友,快看这
是谁来了?(举卡片10,20)老师把10和20给他们送回家了,那接下来,我们就
把10和20中间的那些数,给他们找找家,行么?
师:在课前的时候,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小卡片,有些同学没有,都不急, 一会老 师念到哪个数,你就可以轻轻地把他送回家。那没有卡片的同学怎么办呢?你们的任 务更艰巨,你们要当小小指挥官,指挥他们让他们把数送回家。行么?让我看看指挥
官们坐正了么?接下来,我们开始给数找家。
师:15,15在哪?你能把他送回家吗?(学生上台放卡片)指挥官们可以给他指挥
可以告诉他往哪放。
生:放在中间。
师:凭什么把15放中间啊?
生:15的左边右边都有四个数,所以我们把15放在了中间。
师:真了不起,真会思考。继续看,18在哪里?把他送回家。掌声
师:这18是离15更近一些,还是离20更近一些呢?凭什么离20更近一些?
生:18和20之间只隔着一个19
师:15和18之间,隔着哪些数呢?15之后是?再往后一个?所以18离20更近
一些。
师:15的邻居?
师:15有几个邻居呀?(2个, 一个是14,另一个是16)继续,比10大,比14
小的数是几?谁上来贴?还剩几个数了?
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我们帮这些数找到了家, 一起读一读好不好?
师:游戏过后,坐端正。其实在这条直直的线上,不只住着这些数朋友,再往后,
还有很多很多的数朋友,以后我们有机会,还要和他们一起交朋友。好不好?
四、 整理回顾,总结提升。
师:学到这里,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 一起来看一个古人计数的故事吧。(播放视
频 )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知道吗?
故事还没结束呢,聪明的古人用一颗大石头表示了10,一块小石头表示了1,合起 来就是?11了。今天我们班同学特别了不起,我们用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也能表示
11.
师:那现在问题来了,老师手里,只有两个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小珠子了,你觉
得他们还能表示11吗?
生: 一个表示10,一个表示1。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时间关系,我们不研究了,但宋老师要告诉你,其 实这两颗小珠子,如果我们把它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他们也是可以表示出11的。其
实数学家为我们发明了一种计数的工具。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任务。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这本书的后面, 画一画,表达出你对这些数的认识。其实宋老师今天带你们认识的就是11~20(板书11~20)
老师,走到这儿了,点个赞,给个关注吧。欢迎再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