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帝王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年号:康熙

在位:1661—1722

享年:69岁

庙号:圣祖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陵寝:景陵(清东陵)

子女:35子,16女

皇后:赫舍里氏

继位人:胤禛(雍正)


青史语录

“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清史稿·圣祖本纪》


幼年登极,习武修文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玄烨出生在北京紫禁城内景仁宫。母亲佟佳氏,为汉军旗人图山额真伶图赖之女,是顺治的一个连封号都没有的小妃子。玄烨6岁出痘被送出宫外,与母亲分离了很长时间,没有享受到多少母爱。而顺治全心扑在董鄂妃身上,心无旁骛,佟妃并不得宠,而玄烨也没有得到父亲的关爱。玄烨好不容易回到亲人身边,却在8岁时丧父,11岁时丧母,所以童年生活并不幸福。值得庆幸的是,他终于平安地出了痘,仅在脸部留下几个细小的麻点。这使他对当时这种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而出过痘竟成了他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1)

“千古一帝”康熙

玄烨的成长,更主要的还是得力于祖母皇太后的特殊钟爱和培育。在教育儿子方面,至少在顺治婚姻问题上,孝庄并不是一个成功者。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年幼的皇孙身上,一手承担起对其教育的责任。康熙幼年,五官端正,双目有神,口齿清楚,举止庄重,孝庄认为这个孩子一定会有出息,倾注了很多心血,她教玄烨如何做人、怎样为政。正如玄烨自己所说:“朕自幼会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祖母对玄烨既慈爱备至,也处处从严要求。凡饮食,一言一行,玄烨都得照规矩和礼仪而行,稍有疏忽,就受到责备。尤其是在政务方面,祖母时时给予指点,授以方略,使他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这位贤德的祖母给予玄烨的思想以重大的影响,帮助和推动他去完成一代伟大的事业。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2)

康熙亲书“飞龙”

玄烨自幼聪颖好学,5岁时依清制,随众上朝,“站班当差”,并入书房读书。他读书十分认真,勤学好问,每每读书至深夜,而不知倦怠。成年后的康熙知识渊博,通古知今,举凡“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这都得之于他日积月累的刻苦学习。

这得一方面的的得地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又接受严将的军事理条。编马票是调学的主要用日,他练就了一身过的解射功夫。至盛年时,他能换写十五的,十三把路,能左右开马,每矢无不中的,官中的严格要求和他自己不同断的刻苦能练。迅速把他培养成一个多才多艺、文武兼备的难得人才。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3)

康熙1654年出生在紫禁城景仁宫

康熙的汉文水平很高,中国历史知识丰富。“城高干初卫山川,虎明龙盘王气全、车马往来云雾里,民生体或在当前。”他的这首《登高诗》被誉为帝王诗。睡照巡江南题词很多,如为济南趵突泉题“激湍”、“源清流洁”,为珍珠泉题“清漪”一衣带、为描江金山龙神寺题“江天一览”,为济南省城书院题“学宗珠烟”,为我端江龙王席题“话波利济”,为陆秀夫祠堂题“忠节不磨”,为米带海狱庵题“宝背》踪”。题词充分表明康熙高深的汉文水平和丰富的中国历史知识,题词的书法也很好。

康熙善算学。宣城梅成、泰州陈厚耀入值南书房,康熙教过他们算学。康熙善射。他晚年对近御侍卫说:“我自幼至老,用鸟枪弓箭射死老虎135只,熊20只,豹25只,猞猁狲10只,麋鹿14只,狼96只,野猪132只,吹哨引来而射死的鹿几百只。射获其余的野善不计其数。曾一天之内射兔318只。”康熙有丰富的水利知识。他六巡江南视察河工,对每项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体指示。他最后一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一至三月)是亲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开河才去的。经过实地考察,他正确地予以否决。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4)

康熙皇帝8岁登基 成为天下共主

因此,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的为数不多的伟大封建政治家,还是多才多艺的学者。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

玄烨幼年时已显示出与一般孩子不同。6岁那年被送出宫之前,有一次,他同诸兄弟向父亲问安。顺治想试试他们的各自志向,就问他们将来都想干什么。老二福全说:“我将来愿当个贤王。”老五常宁才3岁,还不懂父亲的意思。问到玄烨,他朗朗答道:“待长而效法皇父,尾勉尽力!”可见玄烨自幼就有远大的志向。2年后,这个人小而志大的孩子,终于如愿以偿。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5)

康熙皇帝的成长 离不开孝庄太后的培养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凌晨,顺治帝病逝。临终前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等人的归功和母后的意见,立三子玄烨继位。按照顺治遗诏,玄烨应“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但辅政大臣却以“神器既已攸归,天位不宜久旷”为由,坚持要皇太子及时即位。于是在顺治死后的第三天,即正月初九,8岁的玄烨在祖母孝庄亲自主持下,亲御太和殿登极,成为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清廷颁诏天下,改次年为康照元年。“康熙”,意为安定太平。从此,清朝缓缓拉开了以康熙为起始的“康乾盛世”的序幕。

康熙即位后,在宫里继续由祖母太皇太后鞠育教诲。幼时祖母对康熙严格的教育,为其以后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康熙刚即位,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就问他,当了皇帝以后,想有什么作为。他回答说:“惟愿天下义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6)

“儿皇帝”玄烨

当时的中国,云贵、两广、福建三藩势力不断膨胀,农民军余部仍活动于川鄂,东南有郑成功,漠西、漠北蒙古尚须进一步加强管理。另外,经过连年征战,经济萧条,百业待兴,虽顺治帝已尽力改善,但未达到富国民强的程度。再加上沙俄侵军不断骚扰东北边境,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入侵台湾)、西班牙、英、法等殖民者也开始向我东南沿海地区渗透。欲实现太平、安定之理想并非易事,新继位的幼主康熙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

惜何昔,90后自由撰稿人,偏爱历史,希望可以在历史的往事中汲取精神食粮,借古鉴今交到更多知音朋友。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所有人,你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往期精彩】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

→ 顺治与多尔衮的恩仇

→ 招降猛将 虎视中原——皇太极恩威并施定乾坤

→痛失爱妃,英年早逝——少年天子皆归于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