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渔火画面(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朝诗人张继(约715—779 年),是襄州(今 湖北襄阳)人。他流传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 了一卷。其中,真正为后人熟知的只有一首《枫桥 夜泊》。但仅凭这一首诗,张继就跻身唐代最优秀 的诗人之列,成为唐诗大家。
张继是一个纯粹的书生,一心 只想靠锦绣文章博取功名。唐朝学 子步入仕途,除了参加科举考试, 还可以由他人推荐或自荐。因此, 拜谒(yè)名人和权贵,成了升迁 的捷径。就连才高八斗的李白,也 写过不少推荐自己的诗。
可张继不屑于这样。他在长安 城里读书求学很长时间,却连一家 王公侯门都不认识。他曾写了一首 《感怀》,记述这件事:
天宝十二年(753 年),张继 考中进士,却没有被选中做官。两 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天下由此大 乱八年,唐玄宗仓皇逃奔到了巴蜀, 唐朝从盛转衰。相对来说,江南政局比较稳定,许多文人学子纷纷到 江南避乱。张继就是其中之一。
苏杭二地,历来被誉为“人间 天堂”。张继到苏州的时候,这里 正被战争的阴霾笼罩着。他在《阊 (chāng)门即事》里,展现了一幕 令人惊骇的场景:
耕夫参军走了,万顷良田长满 春草。清明时节,连焚香祭祖的人 都寥寥可数。一天晚上,张继失眠 了。时局动荡,前途渺茫,让他无 比惆怅。月亮渐渐西落,偶尔传来 几声乌鸦的凄鸣。诗人枕着波涛, 眼瞅着点点渔火,耳听着潺潺流水, 漫无边际地想着心事。
“当……”寒山寺夜半钟声传 来,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在钟声的撞击下,多愁善感的士子心,化作 情味隽永的诗意,从胸中涌出:
《枫桥夜泊》诗的前两句,集 中写了6种意象:月落、乌啼、寒 霜、江枫、渔火、未眠客,密度很大。 后两句只叙述了一件事:夜半闻钟, 特别疏朗。一个“愁”字统领全诗, 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意蕴悠长。 这短短4句28字,不仅让人 们记住了张继和那个不眠的夜晚, 名不见经传的寒山寺也拜它所赐, 从“南朝四百八十寺”中脱颖而出。
唐代宗年间,张继终于出任洪 州(今江西南昌)盐铁判官。这本 来是一个肥缺,像盐铁这样的生活 必需品,在古代实行国家专卖,很 多人上门来求他。可张继一不贪污, 二不受贿,三不搜刮民财。一年后, 他在任上辞世,家贫困窘到 竟然无钱下葬。好友刘长卿 帮忙料理了他的后事,在《哭 张员外继》中哭诉:“世难 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张继去世八九十年后, 唐武宗成了他的“铁杆粉 丝”。他命人精心刻制了一 通《枫桥夜泊》诗碑。刻好 后仅一个月,唐武宗猝死,这块诗碑陪着他一起殉葬。临终前, 武宗还颁布遗旨:只有他可以赏刻 《枫桥夜泊》诗碑。可见他对这首 诗的极度喜爱。
但独占好诗的想法,未免太不 切实际。后世有北宋宰相王 ,明 朝画家文征明,清末国学大师俞樾 等“粉丝”,都曾书刻《枫桥夜泊》 诗碑。有趣的是,寒山寺现在还存 有一通“张继”书写的《枫桥夜泊》 诗碑。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此 张继非彼张继。这位立碑的“粉丝” 是民国诗人张继。
在新时代,人们找到了新的方 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一首脱 胎于《枫桥夜泊》的歌曲《涛声依 旧》,曾唱遍大江南北:“流连的 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月落 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 见当初的夜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