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四队镇并入徐圩新区(江苏省灌云县)
石佛寺
灌云县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素有“东海福地,北方水乡”和“东赢胜境,少昊古国”之称。 灌云县总面积1538平方千米,有大伊山风景区(4A级)、潮河湾景区、伊芦山景区、开山岛等旅游景区,曾被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灌云县,面积1538平方千米。名胜风景区有大伊山、东磊石海、石佛寺、潮河湾。
开山岛
大伊山风景区
潮河湾风景区
城区夜景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北部、黄海西岸、新沂河北岸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灌云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黄海之滨,南以新沂河与灌南县交界,西接沭阳、东海两县,北与连云港市区毗邻,建县于民国元年(1912年),因南有大川灌河、北依名山云台而得名。
飞机场
高铁站
建置沿革
大约距今20000年以前,大伊山一带就有人类生活,在朝阳(现属市区)等旧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简陋的工具,证明当时先民们已学会同自然作斗争并能从事简单的劳动。
据《尚书·禹贡篇》记载,灌云境属“东至海、北至岱、南至淮”的徐州之域。
西周时地属兖州。
春秋战国时期,属郯国,归越地,旋为楚域。
秦时是朐县的一部分,先后分属薛郡、郯郡。
汉代属东海郡。南北朝时,南朝宋武帝改朐县为朐山县。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首设海州于龙苴(今龙苴镇),统辖6郡19个县,灌云县境为东彭城、海西、东海3郡的领地。
北齐年间,海州首邑从龙苴迁至朐山,县境乃为海州辖地。
至隋、唐、五代十国、宋、金仍为朐山县的一部分,隶属海州。
元朝时属海宁州。
明初改海宁州为海州,朐山县撤销,县境并入海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设县,析海州直隶州为东海、灌云二县,县治始设板浦。因南带灌河水,北枕云台山,取二地名首字为县名,与东海、沭阳、赣榆合称海属4县,属徐海道。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江苏省划十三督察专员行政区,灌云属东海行政区辖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灌云县境,成立日伪县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属苏、皖边区第六行政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灌云县政府成立,隶属于苏皖区党委第二地委。

灌云县区域位置
民国三十年(1941年)曾一度改为东灌沭办事处,隶属于淮海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恢复灌云县政府。根据当时斗争需要,成立灌东办事处。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裁撤灌东办事处。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7日,灌云县解放。
1949年后属苏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属江苏省淮阴专署。
1958年3月,将新沂河以南的乡镇以及同涟水县的百禄、新集、花园、六塘、硕湖五乡合并设立灌南县。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
2005年,将灌云县宁海乡整建制划归新浦区管辖。
2009年,调整后的板浦镇划归海州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灌云县行政区域面积1775.25平方千米。
2010年,灌云县管辖的江苏省东辛农场和划归连云港市连云区管辖。
灌云县特产豆丹
传统点心玉带糕
粉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