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次下西洋到底为了什么呢(郑和七次远航西洋)
郑和的航海活动,不仅丰富了我国航海地理和天文导航等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了我国与亚洲和非洲各国的海路交通,密切了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对我国开发海运事业和国际贸易建立了丰功伟绩。我国史书中有不少记述郑和的这一壮举的史料,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南京举办郑和下西洋500年纪念活动以来,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文章也如雨后春笋,为研究郑和这个历史人物和他的创举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和下西洋的外交活动明惠帝于建文元年(1399年)登基称帝。燕王朱棣于1403年攻陷京师(南京),夺得帝位,号永乐。
据说当时宫中起火,惠帝不知所终。有的说惠帝在宫中自焚而死,有的说惠帝削发为僧,有的还说他乔装外逃。总之惠帝下落不明。所以成祖登位后,在派郑和下西洋时,就有一条“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其次オ是耀兵异域,以及表示中国富强。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非常庞大,船队一般拥有大宝船五六十艘,加上中小宝船就有100多艘,最多的一次达200余艘。最大的宝船张12帆,载重量约1000吨。
郑和舰队
据《星槎胜览》记载:“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中船长37文,宽15丈。”
郑和宝船和哥伦布船只对比图
郑和出使西洋的:“官校、旗军、勇士、通事、民梢、买办、书手,通计26003名,官868员,军26800名。指挥93员,都指挥2员,千户104员,百户103员,户部郎中1员,阴阳员1员,教谕1员,舍人2名,医官、医生180员,余丁2名,正使太监7员,监承5员,少监10员,内官内使53员。”船上的专业人员,还有负责罗针的“火长”和“番火长”(外国领航人员),有修理弓箭、火器的军匠,有司舵的碇匠,有制造、修理木铁工具的各种民匠,有办理交涉事务的“行人”有管理梢水(水手)的“管带“等等。在宝船上除装载大量的礼品和商品以外,还备有充足的粮食、淡水、盐、酱、茶、酒、油、柴、炭等各种生活日用品,像这样的出访在历史上是仅见的,很少有的。
郑和下西洋声势较大者有四次,即永乐三年、五年、七年和十ー年。在七次访问中就有三次访问了非洲,即是第五、六、七次。
郑和7下西洋航线图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郑和与太监王景弘奉命第一次出使南洋群岛及印度洋一带。他率領一支由62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出海,先到福建,再从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许经爪哇、苏门答腊.南巫里。(又称南渤里),至印度古里返航。永乐五年(1407年)秋回国。此次出航远至印度东岸,往返2年多,南洋各邦国使者随郑和前来朝贡者其多,明成祖非常高兴。
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郑和奉命二次出使西洋。他率领249艘船只的船队,沿着首次开辟的航线,先后到达瓜哇、古里、柯枝、暹罗(今泰国)、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国。郑和每到一处,颁布天子诏书,立碑文。通商贸易,结交友好,绝不轻用武力,散布仇恨。在离锡兰后,郑和船队满载着各国贡献的和互换的珍奇异宝,于永乐七年(1409年)九月上旬返回南京,历时2年。
永乐七年(1409年)九月下旬,郑和奉命第三次下西洋,他率船只48艘,官兵27000余人,从刘家河出发。这次出使西洋,主要是巩固明朝同西洋已通好国家的友好关系。船队到达古里、满剌加、苏门答腊、阿鲁、加异勒、爪哇、暹罗、占城、柯枝、阿拨把丹、小柯兰、南巫里等国。这些国家对中国非常友好,永乐九年(141年)返航。历时2年,随船前来朝贡者19国。
前三次航线图
成祖认为印度沿岸以东的一些国家尚未臣服通好,遂在郑和回京整休一年后,于永乐十ー年(1413年)冬,又命郑和第四次运航,据史书记载,这次出使所经之地,不仅有远至忽鲁谟斯(今属伊明),而且抵达了非洲东岸的麻林、木骨都束、不喇哇等国。郑和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十月返回。历时2年余。此后古里、爪哇、满刺加、占城、苏门答腊、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不喇哇、阿丹、麻林、刺撒、忽鲁谟斯、柯枝诸国及旧港宜慰司,各遣使贡马及犀象等方物。
郑和访问非洲,走的是两条路线:一是经印度支那、印尼,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然后再横渡印度洋,直抵东非海岸;二是经印度支那、印尼,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斯里兰卡和印度后,进人阿拉伯海,再经波斯湾、亚丁湾,过曼德海峡,沿案马里北海岸到东北方,再经过须多大屿(索科特柱岛)、葛尔得凤(爪达富伊氏角)和哈甫尼(哈丰角)而到达东非海岸。郑和三次访非,主要访向了非洲的东海岸的木骨都束、不喇哇、麻林、竹步慢撒等地。同时木骨都束和不喇哇的使者也四次访间我国。
永乐十五年(1417年)十ニ月,郑和奉命第五次远航。这次任务是护送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节回国,并带有赠送各国国君的礼品。这时明朝的国威已及海外,与各国之间交往和贸易。络绎不绝。交换商品多为经绸、瓷器等,换回大量的琥珀、珊瑚和药材。这次历时2年。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春,郑和率大宗宝船第六次远航。他远至非洲东岸。永乐二十年(1422年)八月回到南京,随来的各国贡使多达1200余人。
第4、5、6次航线图
郑和六下西洋归来后不久,成祖驾崩,由于即位的太子明仁宗朱高炽不了解下西洋的意义,即听从户部尚书的意见,停止了下西洋活动。
此时,京城已从南京迁往北京,郑和奉命带领下西洋一班人马,留南京。
不料明仁宗命短,在位不到一年便离开人世,其子宜宗皇帝即位。宣宗朱瞻基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认识到停止下西洋活动后,中国与西洋各国的交往日益减少,海外贸易几乎停额,于国于民都不利。为了增加与西洋各国的来往,恢复和发展与海外的通商贸易,便决定命郑和再次下西洋。
郑和在南京过着体闲的生活,常为六次下西洋的壮举而自豪,只是没能去伊斯兰教圣地而遗城。当他接到圣旨前去拜见皇上,得知要他再去西洋时,非常激动。他对宣宗皇帝说:“陸下欲承先帝之宏业,派臣率船队再下西洋,宣朝廷威德,示中国富强,通商贸易,结交友好,实是大明大智之举。臣虽年逾花甲,但身体尚健,愿尽有生之年为大明皇朝效犬马之劳,虽万死而不辞也。“ 宣宗大喜,即命郑和回南京作准备。
郑和下西洋-油画
郑和六下西洋,正是青壮年时,成祖很器重他,一切都很顺利,取得了很大成就。时隔九年之后,他又率旨率船队第七次下西洋,体力已不及当年。启航那天,刘家港人山人海,锣鼓声、鞭炮声,响彻云霄,群众为他第七次远航鼓劲。郑和指挥船队,向着辽阔的大海乘风破浪而去。
第7次航线图
宣宗宜德六年(1431年),郑和第七次奉诏出使西洋,于是年闰十二月出海远航。郑和奉命率领部分船队去天方,在天方得各种珍奇和天堂图真本,于宣德九年(1434年)回京,历时2年多。
这次远航返回时,郑和于宣德八年(1433年)在古里逝世,葬于古里,明宜宗又赐南京牛首山建立墓穴。
郑和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历经成祖、仁宗、宣宗二朝,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9年里,七次远航出海,遍访並洲、非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数次横渡印度洋,到达东非最南的麻林(今肯尼亚),总航程约七万海里以上,相当于绕地球二周有余。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七下西详“所历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真腊、旧港、暹罗(今泰国)、古里、满刺加(今马来半岛马六甲一带)、渤泥、苏门答腊、阿鲁、柯枝(今柯钦)、大葛兰、小葛兰(今印度尼西亚南岸)、西洋琐里、加里异勒、阿枝阿丹(今亚丁)、南巫里、甘巴里、锡兰山、喃勃里、彭享、急兰丹、忽鲁漠斯(今属伊朗)、比剌、淄山、孙刺、木骨都束(非洲东海岸)、麻林、刺榆、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梼葛剌、天方、黎伐(代)、那孤儿、凡三十余国”。他在远航中,对上述国家和地区宣谕了元朝皇帝诏书,进行了通商贸易,结交友好,开展了和平外交活动,受到了所到国欢迎。
许多国家的使节乘坐郑和宝船到中国,向元朝皇帝进贡。七次远航中总计同船来中国使节1000多人向元朝皇帝敬献奇珍异宝。
他在航行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二次出使西洋时,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对郑和不恭,派出五万兵丁,欲劫和船,郑和乘其不备,亲破其城,摘其因王,成祖为向海外诸国表示圣明放回国王。
郑和亲破其城 脑补图
郑和在航海过程中,建立了好多奇功。同时,还震慑住了海盗。如第一次到旧港,其酋陈祖义,称霸海上,劫掠过往客商,被郑和缚回南京斩首,从而为畅通中国的海路交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郑和下西洋的同时,进行了科学考察,他们绘制了20幅40面海图即《郑和航海图》及其附图《过洋牵星图》,在这幅图中记有航向、方位航程、停泊地点、暗礁浅滩、港口等,是我国最早的一份航海图。为我们留下了关于海洋的许多记载,为航海和海洋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立献。
《过洋牵星图》部分
郑和航海随员中的马欢、费信著有《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巩珍著有《西洋番国志》,这些著作对所到国的风士人情有真实记述,至今仍为学者们了解西洋各国风土人情的参考资料。
英国历史学家孟席斯在他的新论中说“郑和首先环球航行,并发现新大陆”虽然还没有定论,但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和一个世界性的伟大人物。所以,郑和不仅是中国回回民族的骄做,而且是全中国人的骄做。
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的年代,比葪萄牙人迪亚士于1487年到达好望角早80多年;比达・伽马绕道好望角于1498年早90多年;比意大利人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也比葡萄牙人麦哲伦于1519年~1522年环球航行早1个世纪。而郑和远航船队规模之宏大,组织之严密,航程之遥远,当时我国造船和航海技术之高超,以及海员的机智勇敢和他们所具备的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当时世界各国根本无法比拟。
冲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