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妻妾制度(妻妾成群的古代)

很多人都对中国古代男人“一夫多妻”制度艳羡不已,但如果真的穿越回去,这些羡慕“多妻”制的兄弟可能要傻眼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代妻妾制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代妻妾制度(妻妾成群的古代)

古代妻妾制度

很多人都对中国古代男人“一夫多妻”制度艳羡不已,但如果真的穿越回去,这些羡慕“多妻”制的兄弟可能要傻眼了。

当然了,如果你有钱多娶几个不是不可以,但“妻”很长时间以来,真的只有一个,没有好多个!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有些朝代对“纳妾”的数量有明确的规定,为解决男人下半身的需求,代之以地位更低的“婢”“姬”

为了说清楚家庭成员的等级,我们先把“妻”、“妾”、“婢”、“姬”的关系捋一捋。

在古代王朝里,一个人只能娶一个“妻”,这个家里的母老虎,也叫“嫡妻”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了,家里就只有跟她有关的人才能叫“嫡”,其他的人最多只能叫“庶”这就是“嫡”和“庶”的关系。

一人分配一个母老虎是个长期以来的规矩,就算是皇帝可以三宫六院,娶各式各样、品质不一的后妃,但皇后永远只能有一个,没听说过哪个朝代“母仪天下”的皇后有俩并列的。

网络上流行的种马小说里,男猪脚经常弄一大群美女回家环伺,为了解决各自地位的问题,弄了个“平妻”的概念出来。

这其实是偷换概念了,所谓“平妻”是指“嫡妻”在家里的地位和男主人平等,而不是几个老婆之间平等。

要知道,嫡妻在家里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的高,不但能跟男主人坐在一起吃饭,享受相同的服制、车制等礼仪待遇,甚至可以决定“妾”、“婢”和“姬”的命运。

古代婚宴图

另外,从嫁娶的仪式上也能看出“嫡妻”的地位。古代婚嫁讲究“门当户对”,成为儿女亲家的两家基本上门地相似。

但这仅限于迎娶“嫡妻”,从下聘问名开始,三媒六证各种复杂仪式后,开正门迎娶入家。(古代大家族,正门一年也开不了几次,但大婚一定是要开启正门以示隆重的)

在中国古代,姻亲关系意味着两个大家族的联盟和融合。

如果您一不小心凡了忤逆的大罪,要“诛九族”。对不起,“妻族”也是九族之一,您老婆家跟着一起菜市口外,开刀问斩。

从来没听说过“诛九族”有杀“妾族”的,因为“妾”这一族跟您家根本不是姻亲关系。

这句话翻过来说就是,“妾”族和您家就是简单的人肉买卖关系,什么“门当户对”、“三媒六证”、“开大门”都想多了吧?!

而且,一旦哪家的女儿给您做了妾,她也就在本家族内部除名了。她的本族根本不会承认,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女儿。

某些古代王朝为了保证婚姻系统的稳定,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条文,这就是所谓的“七出三不去”规则。

“七出”指的是有以下七种状况,丈夫可以提出“休妻”: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礼记•大戴礼》)

而“三不去”则是指,即便老婆犯了“七出”规则,在下述三种情况下也不能休妻。

“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唐律疏议》)

具体约束性的条件,大家自行百度吧,说真的“七出三不去”的条款,就是放到现在,我们都不一定能够做到。

所以,很多古代话本小说,“嫡妻”天天在家河东狮吼,老公也没辙,想闪婚?门都没有!

但所有这些条款,都是保障“嫡妻”的,没“妾”什么事儿。

我们前面说过了,有些朝代“纳妾”是种待遇,不是什么人都有权“纳妾”。

比如说在汉朝,您要是个平头老百姓,“纳妾”这事儿就跟您没有一毛钱关系了,守着“糟糠”过一辈子吧!(“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庶人一夫一妇”)。除非您有特殊的贡献,皇帝点头答应了,才能享受特殊待遇,“功成受封,得备八妾”

直到元朝以后,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原因,纳妾的规定才逐渐放开,“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以为宗祀计”(《元史》)。

直到明嘉靖时期,法律还规定“至于庶人,必年四十以上无子,方许奏选一妾。私纳妾者,赐以四十皮鞭。”

“妾”字的书体演化(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另外,从妾的来源也能看出“妻”和“妾”的区别。

“妾”这个汉字是个会意字,《说文解字》上的解释是“从䇂(qiān),从女”。“䇂”在甲骨文上的意思是刑刀,表示有罪、受刑,结合在一起就是“有罪的女子”或“女奴”。

这说明,妾的来源除了小门小户将女儿卖出外,还有很多是从获罪的教坊、妓寨中买来或赏赐的。

这种来源女子进入家中,还期望有多高的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至于“婢”和“姬”在家里的地位就更低了,基本就是人形财产。中国历史上多见文人雅士互赠“姬”、“婢”的记载,甚至一度被称为美谈,可见这二者的地位的低贱。

说完了家里女性的地位等级,接下来说说儿子们的地位差了。

嫡妻所生的儿子毫无疑问是“嫡子”,如果他有又是家里的第一个儿子,那就是“嫡长子”

这个根正苗红孩子,必须是全家人的心头肉、口中珠,是一家之主当仁不让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其地位可以参见贾宝玉。

如果家里大老虎的产量比较高,一气儿生了好几个,那就依次往后排嫡次子、嫡三子但无论如何带“嫡”字的儿子,地位都要排在“庶”子前面。

除了嫡妻所生的儿子外,家里所有其他的儿子都叫“庶子”、意思就是“庶出”。

有意思的是,庶出的孩子必须要认“嫡妻”为“嫡母”,而生母只能认作是“庶母”。“庶母”见到孩子时要称呼少爷、小姐,而孩子只能称呼庶母为“姨娘”。这一点,可参加探春对自己亲生母亲赵姨娘的称谓。

如果长子是“庶出”那这个孩子就是“庶长子”,虽然年纪排老大,但庶出地位的地位是不能改变的,地位依旧要排在“嫡子”之后。所以,一个大家族里很有可能,既有(庶)“长子”也有“嫡长子”。

那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大老婆不小心挂了,“妾”扶正成了“嫡妻”呢?

确实有这种可能性,但实际案例极少。古代家庭伦理中,“妻”和“妾”的关系有点像官场中的“官”和“吏”。

只有通过国家考试的天子门生才有可能是“官”,而没通过国家考试由为国家服务的人都是“吏”。当一个县令死了,国家只会在空降一个新的县令来上任,而不会从“吏”里选拔一个变成“官”。

所以,一般来说大老婆死了,解决的方式是再娶一个大老婆,称为“续弦”。这个第二任大老婆生的儿子依旧是“嫡子”,只不过位置要排在之前嫡子之后,即所谓“长幼有序”。

那如果“妾”一不小心扶正了,成了“嫡妻”,那她再生的儿子算什么呢?

妾扶正成了“嫡妻”后,生的儿子也是“嫡子”,而之前身份变化前生的儿子还是“庶子”。虽然都是一个妈生的,但身份的变化“不咎既往”和法律一样。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清楚古代家族伦理的规则了,孩子们的排位顺序是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嫡N子>庶子。

说真的,庶子们,你们还是哪凉快,哪儿待着吧!

最后,我们说一下家族继承的问题。

一个大家族家主位置的住宅和爵位,一般只由嫡长子继承。如果嫡长子死得早,是不是嫡次子补位呢?

并不是!家族顺位的第二继承人是嫡长孙,也就是嫡长子的儿子。因为,虽然都是嫡子系统,但嫡长子本家的优先级高于其他嫡子。只有,嫡长子断了香火,才会有其他嫡子系统来承接。

在这一点上,皇家的传承规则和大家族是一样的,简单说就是一句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长幼有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