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有遗址吗(曾经的楼兰古国)

如果不是唐朝诗人王昌龄诗歌中,那句气势磅礴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可能时至今日,我们并不认识这个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百年的西域小国。事实上,得益于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建国于公元前176年的楼兰国,由于位于中西贸易的咽喉要道,曾经非常繁荣富庶。

但是仅仅在五百多年后的公元450年左右,西行的高僧法显经过这里时,此地却已经变成“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枯骨为标记耳”的一座空城。

按考古专家们的说法,除了瘟疫和战争外,塔里木河改道,造成城中生活用水逐渐断绝,也是楼兰古城最终被弃的根本原因。

楼兰古国有遗址吗(曾经的楼兰古国)(1)

(楼兰古城遗址)

为了生存,城中的居民们不得不弃城而出,以寻找适合生活和种族延续的新居住地,而楼兰城,最终也被滚滚的黄沙所淹没,直到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发现了它,古城才得以重见天日。

转眼间1500多年过去了,人们不禁要问,当年那些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楼兰人后裔们,如今又在哪儿呢?

一、被遗弃的楼兰古城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由于其位于西汉边境和西域诸国之间的咽喉要道上,为了生存,只得在匈奴和汉朝之间左右摇摆,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时,本欲以这里为纽带,与大宛诸国通好,可在单于的威逼下,楼兰不仅多次将汉使的路线透露给单于,使得出使队伍多次被劫,其军队甚至还直接沿途攻劫汉使王恢等,让渴望打通丝绸之路的西汉苦之久矣。

等到赵破奴和王恢率领的汉军攻破楼兰,楼兰只得归顺汉朝,这下匈奴又不高兴了,也派兵攻打楼兰,于是当飞将军李广借道楼兰攻击大宛时,楼兰只得依匈奴之意,又在汉军背后跟踪盯梢,汉朝终于忍无可忍,于是派傅介子前往,刺死楼兰王,将其质押在汉朝的儿子派回来担任新王,并将国名改为鄯善。

楼兰古国有遗址吗(曾经的楼兰古国)(2)

(瑞典人斯文·赫定)

按《水经注》记载,进入东汉以后,由于上游塔里木河中游的孔雀河改道,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剧减,导致原本碧水绕城的楼兰城严重缺水,为此敦煌的索勒率1000人,与鄯善、焉耆、龟兹三国的3000人一道,隔断河流以引水到楼兰城,但是尽管付出了大量努力,楼兰的缺水问题却并未解决。

除了缺水,突然爆发的瘟疫,也给了楼兰最为致命的一击,由于地处中西咽喉,来往商贾如云,一种被称为“热窝子病”的急性传染病,突然在城中爆发,大量家庭遭受灭顶之灾,而尚未感染者则拖儿带女连夜逃亡,楼兰很快沦为一座空城,被淹没于漫天黄沙之中。

二、哈密境内的拉博乔克古城

逃出楼兰城的楼兰人,又去了哪儿呢?据《魏书·鄯善》记载,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即公元422年,当时的楼兰城鄯善王比龙的太子帅,率领仅存的4000鄯善国臣民,弃城而出后,在库木塔格沙漠北罗布泊边缘,一处名叫蒲昌的绿洲定居下来,他们以打鱼和狩猎为生,将这里作为鄯善国新的领地。

楼兰古国有遗址吗(曾经的楼兰古国)(3)

(楼兰古城原貌)

按《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人少势微的鄯善国被丁零人所灭,楼兰人只得再次逃亡,他们其中一部分人翻过天山,向北进入伊吾,建起名为纳织的城池,如今它则是哈密五堡乡四堡村境内的拉博乔克古城遗址。

哈密干燥的气候,以及荒滩戈壁上的农耕生活,让楼兰人非常不适应,他们念念不忘昔日闲适的渔猎生活,渴望回到水草丰美,鱼儿和飞禽捕之不尽的罗布泊。

大约经历了五代人之后,这些楼兰人最终放弃了纳织城,整个部落再次回到了罗布泊,但是他们发现由于罗布泊的水面不断缩减,昔日的绿洲已今非昔比,而且已经熟悉了耕种的他们,对于向往已久的渔猎生活却是那么生疏,无奈之下,他们只得重新回到纳织,从此安心定居,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乡。

楼兰古国有遗址吗(曾经的楼兰古国)(4)

(迪坎村)

如今的四堡村,只是一个有着300多户人家的维吾尔族村落,已经完全没有了昔日楼兰的影子,村后当年楼兰人定居的拉甫乔克故城,早已破败不堪,关于这座城的历史,村里人也几乎无人知晓。

在与故城一墙之隔的一户人家中,一名老者告诉我们,这是“卡拉玛克人”的旧城,传说城中埋藏有金子,多年以前曾有人进去挖过,结果金子没找到,倒是挖出了死人的骨头和破羊皮等物,那口气,仿佛这些与他毫无关系。

三、逐水而居的罗布人

鄯善国被灭后,除了北逃伊吾的一脉外,另外的楼兰人中,只有极少数进入中原,融汇于汉人不知所踪,其它原本游弋于罗布泊岸边,被称为罗布人的楼兰人,选择继续在湖边过着悠闲的渔猎生活。他们与世隔绝独来独往,世代追随着罗布泊的变迁傍湖而居,所聚居的村庄名叫“阿不旦渔村”,下湖捕鱼乘坐的独木舟俗称“卡盆”,以芦苇搭建而成的草屋名叫“萨托玛”。

楼兰古国有遗址吗(曾经的楼兰古国)(5)

(鄯善县楼兰老街)

数百年来,“阿不旦渔村”的楼兰人后裔,依靠捕鱼和猎杀野鸭,过得悠闲而丰足,他们捕获最多的,当属罗布泊特有的大头鱼,这种鱼身体呈梭状,体长一米,体表无鳞,一般能长到50公斤左右,是当地楼兰人的主要食物。

而随着上游的孔雀河和塔里木河改道,罗布泊湖逐渐干涸,阿不旦渔村的楼兰人后裔再次面临生存危机,他们只得弃船上岸,开始了并不擅长的牧民生活,定居在辛地、辛格尔等地,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迁到鄯善县的迪坎村。

英国作家约翰•海尔在写作《迷失的骆驼》一书时,曾到迪坎村采访过这批楼兰人后裔,其中的叶赫亚沙依木,便是1901年时,与奥尔得克一起为斯文•赫定找寻楼兰古迹时,担任向导的猎人阿不都热依木。

楼兰古国有遗址吗(曾经的楼兰古国)(6)

(迪坎村的罗布人)

叶赫亚沙依木老人表示,听家族的长辈们说,他的祖先们经历了楼兰、罗布泊、辛地、辛格尔的迁徙变迁,1950年,不少和他们一样的楼兰人后裔家庭,从辛格尔搬迁到吐峪沟乡洋赫村,但六年后他们又迁回辛格尔,1961年,由于辛格尔被列入军事禁区,他们一家再次迁到了鄯善县迪坎村,而这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迁徙。

如今,类似叶赫亚沙依木老人这样的楼兰人后裔,尚有万人之多,他们分布在阿尔金山脚下的料兰、若羌、鄯善、洛浦等地,或耕种或放牧,终日劳作不辍,依靠勤劳的双手,不断创造着愈加美好的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