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怎么和孩子沟通(用对方法内向孩子一样可以很出色)

初为人母喜悦之余,更多的是战战兢兢。说具体点就是迷茫和不安。虽然从孕期开始就参详过很多育儿书籍,但对于新手妈妈,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当小生命真的哇哇啼哭时,更多的是无助和抓狂。幸有婆婆帮忙,才度过最初的困难期。

孩子的养育,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是吃饱就好,要身心兼顾,智情共生。鉴于老一辈过于溺爱,在儿子长到3岁左右就基本上我一个人带了。

筛选适合自己的养育理论,接纳孩子的特点

为了孩子聪明伶俐,不错过任何一个发育敏感期。我买了很多书籍辅助我教育。但有时候书籍给我的答案,与孩子实际表现不符,所以有时候我还是按照实际进行具体调整。而不是完全参照书籍。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的表现各不相同,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孩子和完全相同的个性。需要根据不同具体对待。

就像每个妈妈都想要活泼开朗的孩子,但现实中就有那么多内向的孩子,我的孩子也是。如果一味要求这样的孩子变得活泼,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这是在伤害孩子,后果不堪设想。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每一个人的性格中都不是单一的外向和内向,而是兼而有之。所谓的外向性格,只是性格中外向比内向的占比更多一点而已;同样所谓的内向性格也只是性格中内向部分较外向稍多一点。

很多研究发现高智商人群当中有75%都是内向型人格。而且成功人士当中也有相当大比例是内向者。比如:爱因斯坦,牛顿,比尔盖茨,巴菲特,迈克尔乔丹,J.K.罗琳,林肯 ,奥巴马等。

由此可见,运用好内向的性格优势,也可以非常成功。所以,父母不必纠结自己的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只需要接纳就好。

育儿知识怎么和孩子沟通(用对方法内向孩子一样可以很出色)(1)

顺着孩子的兴趣,发掘他的潜在优势

宝宝小时候喜欢看动画片,也喜欢唱歌,跳舞还有运动。跟小朋友出去玩时,我发现他的运动神经还是不错的。无论是赛跑,还是跳远,攀爬总是能超出同龄的小伙伴。特别是一次户外挑战“勇敢者之路”,预设的项目有攀爬,走摇晃木桩等一些稍有难度的孩子的挑战项目,他竟然能够超越队里中途放弃的10岁大哥哥,走完全程。给我很大震撼。

还有5岁左右带他去大学城体育中心穿冰刀鞋滑冰,小家伙没有学习过,刚开始不熟练的爸爸摇摇晃晃地扶着他滑,渐渐地他就自己滑起来了,而且滑得很稳。所以在别人面前,当着孩子的面我总是不吝夸奖他的运动很棒。不知是我夸赞奏了效还是他本身的运动天赋,直到现在一直喜欢运动,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小学六年级一直都是每年运动会上的活跃分子。跳绳,接力,仰卧起坐,800米,打篮球,他都积极参加。还多次给班级拿过奖状。

育儿知识怎么和孩子沟通(用对方法内向孩子一样可以很出色)(2)

好习惯(阅读)的有意识训练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谓热爱阅读,受益终身。因此我也有意无意地在这条路上动起了刻意培养的心思。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就给孩子读故事,或自己口述故事给他听。但他总是在听的过程,突然问我“奥特曼会不会飞上天?喜羊羊和灰太狼谁更厉害?”导致我兴趣全无,感觉我和儿子不在一个频道上,几次都因同样的事情,我终止了这种不适用我家孩子的无效阅读。

后来,我做了拼音卡,尝试教他拼音。在学习拼音前,他爸爸买了一本500汉字的小书,每天教他认识1个字。小孩子的记忆可能因为是空白的,记性特别好。而且我发现他还会对比去记东西。有一天他翻一本绘本看到一个“酒”字,他马上找到他的500字小书,翻出“洒”字,告诉我,这个“酒”字多了一横。直到现在他还有这个习惯,阅读时看到一句名言如果说的跟哪本书上有出入,她会立刻找出那本书并翻到有这句话的地方去比对。这是我非常佩服他的地方。扪心自问,我做不到。学习时好像自己也没有这么巧过。

待他识了一定的字,我开始教拼音。我把拼音字母摆成一座桥。认识的就踩上去。有时候还将卡片凌乱地摆在地板上,我说一个字母,两个人一起找,先找到的为赢家。他赢的时候很多,实在找不到时,那就我赢。这样玩了一个阶段我发现他基本上已经掌握拼音,于是到网上找到带拼音的童话故事集。每天一起读一页,而且一起出声读。我们读的第一本故事是《大林和小林》,一共读了6天,把这本小书读完了。

育儿知识怎么和孩子沟通(用对方法内向孩子一样可以很出色)(3)

接下来我就在网上搜到了一套四大名著图文版,有好多个版本,儿子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版本,让我买了回来。书中以图为主,字为辅。儿子看得津津有味。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翻来覆去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红楼梦》他好像没多大兴趣,看的遍数最少。自此之后,他的阅读一发不可收拾。幼儿园里的绘本他也会借着看。

进入小学之后,同学们流行看的《查理九世》《亨利王子》还有唐家三少等作家的一些连载的书籍,他都从同学处借回来看。我也同时给他补给,先后买了传统武侠经典《岳飞传》《杨家将》《七侠五义》《薛刚反唐》《封神演义》《孙子兵法》《海底两万里》等,学校里图书馆中他自己还看了一部分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繁星,春水》《青铜花》《草房子》等。因为我知道8~14岁是阅读的黄金期,实在不能错过。

在这过程当中我还参照了刘称莲著的三本关于教育的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这几本书是她陪自己女儿一路成长的经验点滴。针对有点偏科的女儿,刘妈妈的有些做法很值得借鉴。特别是鼓励孩子阅读的方法,潜移默化,不留痕迹。

她给孩子的教育很开放。不拘泥于书本的阅读。书本之外,给女儿更开阔的心灵滋养。读物是非常多样化的,不仅有书,还有杂志报纸。用她的话说杂志报纸就像前菜。可以及时了解当下时事,对孩子非常必要。

她经常把买来的书放在孩子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包括床头,茶几,厕所里都有不同程度放书的习惯。隔两天就会换一本新书。用她的话说:如果书买来后束之高阁,孩子看不到或无法及时阅读,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我也借鉴了她的作法,买了一些《读者》《意林》等杂志。儿子特别喜欢。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习惯的培养需要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和坚持。我的法则是尝试 思考 坚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