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庆人的端午节(北方新报老读者欢聚一堂共迎端午)

老重庆人的端午节(北方新报老读者欢聚一堂共迎端午)(1)

大合唱

老重庆人的端午节(北方新报老读者欢聚一堂共迎端午)(2)

教孙女包粽子

老重庆人的端午节(北方新报老读者欢聚一堂共迎端午)(3)

魏刚现场点评

老重庆人的端午节(北方新报老读者欢聚一堂共迎端午)(4)

粽子出锅

老重庆人的端午节(北方新报老读者欢聚一堂共迎端午)(5)

民族舞表演

5月31日,150余名《北方新报》老读者,在呼和浩特市兴安北路北方新报读者生活馆二楼欢聚一堂,在欢歌和笑语中,包粽子、赛粽子、品粽子,浓情“粽”意话端午。

包出上千粽子

当日,生活馆的工作人员提前准备了大量江米、粽叶、红枣,粽叶浸泡在清水里,散发出特有的清香,会包粽子的读者们看到这些,早已技痒,主动挽起袖子,洗手包起粽子来,包粽子的人群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小,大家一起动手,其乐融融。

“两三片粽叶叠起来,折成漏斗形,捞起一把把江米填进去,压紧、塞满,不然江米会漏出来。”一位阿姨搂着孙女,手把手传授包粽子的技艺,她两三下就捆好了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在她的指点下,小孙女也学得飞快,两人一言一语之间,包了20多个粽子。

记者了解到,当天下午,老读者们和工作人员齐上阵,共包了1000多个粽子,粽子当场送入大锅进行蒸煮,香气四溢,除了供人们现场品尝外,每个人还分到了一份粽子作为纪念。

阿尔泰友谊合唱团献唱

红红火火的舞蹈《张灯结彩》,动人深情的独唱《叫一声我的哥》,充满民族特色的锅庄舞,异国风情的印度舞,念白、身段一板一眼的京剧……当日,阿尔泰友谊合唱团的大爷大妈们送上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记者了解到,阿尔泰友谊合唱团来自新城区呼哈路社区,团员主要为老年人,平时经常组织排练,表演颇具专业水准,当日的演出中不乏75岁左右的老人,跳起舞来轻松自如,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让台下的老读者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我的微笑留下……”节目尾声,阿尔泰友谊合唱团唱起了经典老歌《歌声与微笑》,现场观众纷纷起立,跟着拍子打着节奏,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哼着歌,汇成一首大合唱,成为当日节目中的点睛之笔。“今天的节目太精彩了,大家一起热热闹闹欣赏节目,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我虽然不会什么才艺,不能上台和大家一起表演,但在下面鼓掌也开心。”老读者王亚沁笑着涨红了双颊,眼睛闪闪发光。

紫丁香之爱创始人现场点评

节目间隙,现场还组织了紧张刺激的包粽子大赛,并邀请公益组织紫丁香之爱创始人魏刚进行现场点评。

5名选手一字列开,等待计时开始,台下的亲友团加油鼓劲声此起彼伏。

计时开始了,几位阿姨双手不停地叠叶子、包馅、捆粽子,其中一位阿姨成绩突出,以20秒内包3个粽子的速度取得一等奖,其他选手也以1分钟5个粽子的平均速度完成了比赛。

“大家包粽子的技艺都很出色,获得一等奖的大姐也是实至名归,我们今天来北方新报读者生活馆包粽子,‘生活生活,活着快乐’,我们通过包粽子、赛粽子、吃粽子,寻找生活的乐趣,粽子里的红枣,则寓意着我们红红火火的生活。”魏刚对参赛的选手进行逐一点评后,预祝参赛选手和《北方新报》老读者端午快乐,引发现场热烈掌声。

当日,除了包粽子大赛,生活馆三楼还举办了象棋大赛,吸引了大量老年棋迷进行对弈,现场下棋的、支招的,七嘴八舌,非常热闹。

150余名老读者捧场

当日,150余名老读者来到现场参加活动,其中以夫妻档为主,坐着公交车,从市四区赶过来,尽享端午的节日气息。

74岁的贾玉荣,关注《北方新报》长达18年,如今,纸质版报纸购买起来不方便,她就转换了阅读方式,通过关注《北方新报》微信公众号、下载客户端,将每天读报的习惯保持了下来。“我从去年11月,就来到了兴安北路的北方新报读者生活馆,逢活动就参加,把这里当做一个温暖的家。”贾玉荣告诉记者,自己做了30多年的班主任,如今退休了,找到了北方新报读者生活馆这个大家庭,经常带着老伴一起积极参加活动,让自己心态积极向上,越活越年轻。

60岁的崔兰英则告诉记者,她认为北方新报读者生活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让退休后的老年人有了社交平台,大家聚在一起找到了生活的活力。“祝北方新报读者生活馆越办越好,让我们老年人相聚一起,为生活注入活力。”崔兰英建议生活馆多举办健康类、生活类的座谈,增加活动次数。

老读者的俱乐部

当日,记者来到位于兴安北路的北方新报读者生活馆,只见二楼大厅正在举办端午活动,容纳了200余名老读者、合唱团演出人员、工作人员。读者生活馆三楼设置有阅览室、棋牌室、书法桌、乒乓球桌,墙上挂着不少老读者的笔墨,充满了文化气息,俨然一个老读者俱乐部。

“我们这里不仅经常举办公益活动,还在平时为订报的老读者们提供活动场地,大家可以在此下象棋、打扑克、看书读报、打乒乓球、写书法。”生活馆中心赵主任告诉记者,生活馆的服务面向《北方新报》的订户,其中老读者们多在45~60岁左右,不少老人都把这里当做活动中心,经常跟工作人员预约场地。

记者了解到,生活馆经常组织短途一日游,安排老读者们去白庙子采摘基地、托县、和林等地进行游玩,深受读者欢迎,不少老读者跟工作人员处得惯,家里有需要帮忙,就前来求助,如搬东西、操作智能手机等。

“上周四,我们跟随紫丁香之爱公益组织托克托县,前去捐资助学,为19名学生捐助了近1万元现金以及书包、本子等学习用品。”赵主任告诉记者,生活馆除了在传统节日,为老读者们举办欢庆活动之外,还经常助学助老,为社会献爱心。文·摄影/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郝儒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