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意最火爆的城中村(在这个遍地花开的乡村里)
官也街是位于澳门氹仔的一条老街,远近闻名的手信、欧陆风情的建筑使得街上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几个年轻人却顾不上欣赏眼前的景色,仔细对官也街17号的一家咖啡店进行墙绘设计,搭脚手架、配料、绘画、上色……3天下来,一幅以爱为主题的建筑墙绘创作就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是叶建基团队这个月的第3单业务,本月累计收入超过了8万元。这个团队可不简单,他们来自距离澳门150公里外的广州增城区大埔围村,却在粤港澳大湾区前沿地区,以墙为画板,进行艺术创作。
从扎根乡村到“逆袭”城市,这群年轻人活跃城乡的背后,是“角落村”迈向“最美最红乡村”的蝶变。山不见高、水不见深,优质自然资源“先天不足”的大埔围村如何通过“后天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乡村旅游之路?
人居环境升级
从“散小乱”养猪场到遍地花海
大埔围村位于广州最东,广汕公路穿村而过,再往东一公里便到了惠州市博罗县境内。从公路入村,便能看见玫瑰、紫薇、大红花、黄金竹等花草如波似海,让村庄四处散发花香,美不胜收。鲜花盛开让这里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引得不少游客闻香而至。
“以前村里到处乌烟瘴气、臭味熏天,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大埔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帆坦言,过去大埔围养殖场分布密集,共有82家“散小乱”养猪场,其中规模上万头的有3家,村民私人的鸡鸭鹅场更是随处可见。“在环境被不断破坏的同时,村民收益也不高,经常引起村民之间、村民与干部之间的矛盾,村委公信力也受到损坏。”
困局亟待解决。2013年,大埔围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经过村两委干部的承诺和商量,大埔围村对村民个人承包的“散小乱”养猪场进行集中整治。因势利导,引入一个占地将近700亩,年产约10万头的现代化大型生猪养殖场。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缺乏优质自然资源的大埔围如何‘突围’,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这个问题困扰着张帆和村两委干部。
打造美丽乡村,“以花为媒、用花育人”的想法很快进入大家视野。张帆说,村两委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盘活了村前80多亩农田和闲置地,建设以花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花园,打造“花海”种植加工基地,以“公司 基地 农户”的方式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探索对村庄环境的改造与美化。
2016年5月,累计总投资1000万的大埔围花海正式开放,一时间大量游客前来观景赏花,大片绿地与点缀其间的缤纷花朵,富有创意的巨大装饰魔方,憨态可掬的吉祥物,迎风转动的风车……花海不仅成为“网红”打卡点,也是大埔围蝶变的标志。
“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灯光节一个月,花海卖出超过4万张门票。”大埔围花海总经理刘伟强兴奋地告诉记者。
人居环境的改变促动了村民,越来越多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中。早在启动大埔围村“美丽乡村”建设之初,增城区便组织规划人员进行详细调查,保持原来村屋的历史风貌,通过整饰让它们错落有致。对于原有的大量破旧房、空置砖瓦房“抽疏建绿”,给予适当成本价补偿后,村民拆除这些旧房后用于建绿地、公园和广场。
张帆说,大埔围村一改以往其他地方大拆大建的方式,采取因地制宜的思路,通过可持续的改造形式,让村民自发参与,自己受益,真正成为“美丽乡村”的主人。
截至2017年底,大埔围村已经拆除了破旧房屋166间,面积约5000平方米,种上了桂花、紫薇、大红花、黄金竹等花草,让村庄到处散发花香。一年四季有花,如今成为广州及周边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村民改造的房屋,全部是依托原有的自然位置、地理风貌来进行微改造,通过对外立面、庭前后院等的穿衣戴帽修饰整改,来进行人居环境建设。”张帆说,大埔围村如今变成一番模样:马路干净了,房子焕新了,家家有盆景,处处飘花香。
引得凤凰来栖
为年轻人打造双创“梦工场”
今年24岁的叶建基从小生活在大埔围村,两年前,从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的他,找到高中同学张子林,一起把自家在大埔围村的祖屋——一座破旧的两层高的红砖房改造成工作室,并组建了墙绘团队——π艺术空间。
“在大三的时候曾经接过墙绘的工作,之后就迷上了这个行业,计划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谈及回乡创业的原因,叶建基说,“看到家乡环境建设好了,又给年轻人创业提供了支持,家人朋友也都鼓励我回来。”
原本的老旧红砖房被改造为创意艺术的工作空间,生动活泼的绘画,把栩栩如生地画面搬至墙上。
“在创业初期,我们也曾遇到过资金拖欠、团队矛盾等困难。”张子林表示,后来经过对团队的重新调整以及在大埔围村两委的帮助下,度过了艰难时期,渐入佳境。目前,π团队的业务涵盖了家装工装、教育机构以及乡村文化墙等场所的墙绘项目,月均接项目量 8-10单,年收入逾70万元。辐射范围可达珠三角各地,在广州天河东圃商业中心、深圳和平社区、增城1978文化创意园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印记。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尤其是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创业最需要的是场地和资金,而大埔围给这些项目提供免费场地和创业补贴,从而吸引他们的到来。”张帆认为,大埔围村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奖励办法,让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生根,既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把原有破旧的房屋经过艺术化改造之后,变成新的景点。
年轻人在大埔围这片乡村广阔空间大显身手,全村已经吸引了广州微旅、π艺术空间、幸福花圃、点指色彩工作室、心艺教育、长记文化工作室、华艺园客家风味馆等10余个创业项目进驻。“6个创新团队进驻村里,还有50多名创客、青年长期活跃在乡间。”张帆兴奋地说。
除了为回村创业的年轻人提供支持,大埔围村还携手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省环保技工学校等增城属地的众多高校,创办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我们与大埔围村建立合作关系,成立艺耒手工创意坊作为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之外,还把项目实践放到生活中,让学生去亲自操作。”广州松田职业学院教师滕珍珍表示,创意坊围绕软陶工艺品、延纸工艺品、植物染、蜡染、扎染等项目,在学校召集对手工感兴趣的学生,把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和市场对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创业,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获得收益。
“今年,大埔围村正在筹建一个全新的创业孵化器——增城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园。”张帆介绍,该项目将与现有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增城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效整合,扶持青年自主创业,并给予创业团队课程训练和开办公司的场地支持、实操指导、创业补贴。
目前,已有包括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等8所高校在内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进驻。同时,大埔围村和广州属地各大高校紧密合作,共计与10所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打造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园,引导高校年轻人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发展中。
聚人心汇民智
党建引领村民共建美丽家园
走进大埔围村不时看到,祠堂、广场、村委会前到处挂着一些经典语句、儒家传统名言警句等。这是大埔围村通过创意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乡村景观和日常生活中,打造富有特色的公益广告栏、主题公园、主题广场。
“乡村振兴建设不仅是要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抓住人心,凝聚民智。”大埔围村村支书叶伟浓表示,从硬件的建设到软件的构建,全村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促进发展至关重要。
从2013年起,大埔围村村两委推进民主议事厅建设,建立“民主商议、一事一议”村民议事机制,对乡村土地规划、房屋外立面整饰、破旧房屋拆除、卫生巡查保洁等事务进行公开讨论表决。“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经过公开透明的民主议事决策让村两委的公信力和威信得到了提升,也让村民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大埔围。”叶伟浓说。
家风建设是村里的重点工程,这些年,大埔围村开展“重家教、正家风”活动,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专门定制了一批家风建设的宣传挂画送给村民挂在家中。同时,挖掘一批敬老爱幼、夫妻恩爱、教子有方、勤俭持家、热心公益的和美家庭,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
村党支部通过这些细微的行动,实实在在改变村民的家风,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宗祠、烈士纪念碑代表的是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既是大埔围村的特色景点,也是村民和游客接受教育的生动课堂。”叶伟浓说,“村民们在耳濡目染间传颂爱国精神,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向八方游客传播正能量。”
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民心不断凝聚,乡村经济不断发展。借助大埔围花海的品牌,村民主动把自家闲置房屋利用起来,各种农家餐馆、农家旅舍、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冒起。
“看见村里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萌生了回乡开店的想法。”长期在东莞务工的村民叶伯新告诉记者,早在3年前,他就辞职回到村里后把自家房屋改造为一家农家乐,现在年收入有10万元左右,比在外打工高了不少,还能照顾到家庭。截至目前,大埔围村共有16户村民自己开办的民宿、万家旅舍和农家乐挂牌营业。
张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2013年到2017年,村民年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从9000元增长到18000元,村社集体收入则从2013年的约5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超180万元,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村委还与高校、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村里设立农村家庭综合服务点和四点半学堂,能够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大埔围的农村小孩将得到城市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叶伟浓兴奋地说。
大埔围的发展是城乡融合的共同发展,大埔围的振兴更要全面的振兴。“大埔围村将加快整合周边初溪村、四丰村、陆村村等三条村土地及各类资源,把三条村辖区列入规划建设范围。”增城区增江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推动大埔围村和相邻的初溪村、四丰村、陆村村连片美丽乡村建设,以大埔围为引领打造美丽乡村群落,发挥更大的辐射和示范效应。
【记者】周甫琦 朱伟良
【校对】符如瑜
【作者】 周甫琦 朱伟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