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字迹 官员上疏写了一万多字

朱元璋对自己亲手创建的大明王朝,几乎是用全部的精力、时间来进行管理。举凡全国政务,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处理,如果让别人来办总是不放心。他大权独揽,连小权也要独揽,丝毫不放松。因此,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办公,批审文件,直到深夜,无暇休息。

官员字迹 官员上疏写了一万多字(1)

朱元璋每天要处理一切政务,要批阅上百件,甚至上千件奏疏。出于高效率的办事速度,他要求公文、奏疏要简要、明晰、切中要害,对那些卖弄学问,说了一大堆而又不知所云,看了半天还是莫名其妙的奏疏,极为恼火。为此,他大力提倡改革文风,力杜文牍之弊。这里,就有个很典型的事例,就是朱元璋要求茹太素长话短说的故事。

茹太素,泽州人。洪武三年(1370年),授监察御史。六年,擢四川按察使,七年,任刑部侍郎。八年,因罪受牵连,降为刑部主事,十年任浙江参政,十六年,召为刑部郎中。十八年九月,擢升户部尚书。

官员字迹 官员上疏写了一万多字(2)

茹太素为官清廉,性情刚直,爱说老实话,几次因为说话不投机,被朱元璋下令廷杖、降官。可是他一如既往,坚持向朱元璋直言陈事、纳谏。洪武七年(1374年)任刑部侍郎时,他就向朱元璋上奏陈事,指出监察御史难以检核天下钱粮,请求增加人员,予以监察。朱元璋认为茹太素提出的建议有道理,遂命有关部门一一办理。

洪武八年(1375年),时任刑部主事的茹太素又上书朱元璋直陈时务,批评皇帝用刑太苛。这次上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堪称万言书。朱元璋让中书郎王敏将万言书读给他听,可是读了六千三百七十字以后,还没有听到具体意见,说的全是空话、套话。

官员字迹 官员上疏写了一万多字(3)

加上此文中有“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之类的话,又忤逆了皇帝。所以,朱元璋还没听完就脾气大发,把茹太素叫来斥责了一番,并处以廷杖之刑,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第二天晚上,朱元璋又叫人读了一遍,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以后,才涉及本题,建议五件事情,其中四件事情是可取的、可行的,朱元璋立即命令主管部门施行,同时指出这五件事有五百多字就可以讲清楚了,却啰啰嗦嗦写了一万七千多字,这是繁文之过。

于是“令中书定奏对式,俾陈得失者无繁文”,这才把茹太素放了,还表扬了茹太素为忠臣。为了教育全国官民,朱元璋把这件事的经过亲自写成文章予以公布,并规定了建言格式,再一次强调:“若官民有言者,奏章只陈实事,不许繁文,若过式者问之。”

官员字迹 官员上疏写了一万多字(4)

经过这番整顿后,奏章只陈实事。从此,朱元璋读文件就省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立《案牍减繁式》颁发各衙门,使公文大大简化,明白易懂,官员易于办理,吏员无法舞弊弄权。

虽然经过这次惩罚,茹太素本人也被降职处分,但茹太素抗直不屈的性格促使他仍然上书纳谏,朱元璋尽管了解其性格,并也曾对他宽大处理,但最终还是没有饶恕他。

官员字迹 官员上疏写了一万多字(5)

不久,朱元璋将茹太素降为御史,甚至叫他与同僚带着镣铐治事。最后,以茹太素犯法而将其处死。茹太素被杀,我们暂且不论,至少朱元璋批评茹太素繁文缛节,大力改革文风,这对今天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