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

时隔整整8个月,从《中国女排》更名到《夺冠》,电影终于在9月25日与大家见了面。

对于很多人来说,《夺冠》是国庆档必看的电影,很多影迷第一时间便给出了观后评价,从影迷的反应来看可谓好评如潮: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1)

前一个半小时看的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眼含热泪,后面一个小时让人热血沸腾。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2)

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沉浸感做的太棒了。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3)

儿子今年初二了,还想再看一遍。

目前,淘票票高达9.1分,而猫眼也有9.2分,绝对是票房与口碑双收了。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4)

那么,《夺冠》到底凭什么能表现得这么好呢?

其实,玄机早就在大家的评论中就透露了出来。

可以看到,在对电影一片的赞誉中,有两类呼声最高。

第一类:白浪简直就是郎平本人,女排姑娘们演得太好了!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5)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6)

毫无疑问,这样的评价是在夸姑娘们的演技,但是我们不妨可以再往深一步想: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些“0经验”的职业女排运动员演得好呢?

要知道,在拍里约奥运会那场戏时,朱婷、惠若琪、张常宁等冠军队员几乎是全员出动。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7)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8)

而拍戏时时间却特别紧张,在2019年电影拍摄时,队员们打完世界杯第二天就进组了,一共仅仅拍了8天。

当然,有的人可能要说,那是女排运动员对于演戏“天赋异禀”。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9)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10)

肯定女排队员们的演技固然没有错,但晨晨更要指出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

因为整部电影拍得都太真实了、太还原了。

正是由于影片从环境营造到情节再现,都能让职业运动员仿佛回到了真实的赛场上,女排运动员们方能本色出演,使得人物与整部电影融为一体,毫无违和感。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11)

而这,也正是电影的一个很大的优点——由“真实”带来的深刻的力量。

在电影开拍前,导演陈可辛曾想过选择1米8以上的演员来扮演运动员们,然而职业运动员哪是临时抱佛脚能呈现得完美的,最终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把职业运动员全部请到电影中来。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12)

首先,从选角上来说,在里约奥运会这场戏中,除了杨方旭和在孕期的魏秋月以外,12名运动员有10名都是本色出演,自己演自己,简直不能再真了。

而对于更难呈现的老一代运动员们,电影选角副导演从全国几千个运动员中最终挑出了十几个人,进行演戏培训。

虽然影片中没有出现她们的名字,但我们可以看到电影选角也是极尽可能去接近原来的运动员的相貌和体型。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13)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14)

千人选拔十几位,堪称史上最严女团筛选标准

其次,从环境营造上来说,由于电影讲述的是横跨30多年的女排运动史,影片对年代感的还原也是下足了功夫。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影片前半部分对于1980年代的神还原。

由吴刚饰演的袁伟民教练带领的女排队员们,主要的训练场地是在漳州排球训练基地。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15)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16)

那时的条件叫一个艰苦啊,一开始训练基地没建成,队员们只得在临时搭建的竹棚里练习,而墙面也是用黄土、石灰、盐水混合的“三合土”,经常摔得血肉模糊。

在拍摄电影时,正好遇上漳州排球训练基地翻新,剧组就把基地的每一块地板都运到了北京,进行实景的场馆搭建。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17)

因此,我们能看到片中演员们训练时脚踩的每一块地板,都是当年真正的队员们在上面挥洒血汗的地方。

其中,电影里的好几个细节看得人非常心疼——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18)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19)

有的队员竹刺扎进了肉里,双腿也摔得皮开肉绽,墙壁上的每一个坑洼都是队员们千万次练习给凿出来了——

真的是,苦啊。

在场馆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当年的自行车大队、影院张贴的海报、姑娘们烫的波浪卷,简直是分分钟穿越到了80年代。

值得一提的是,摄影师赵晓时还用丝袜罩在摄像机镜头前,配合上光影,整个环境都处在一种如泛黄老照片的怀旧复古感之中。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20)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21)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22)

最后,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队员们的“魔鬼训练”才更让人揪心。

不论是每2秒接一个球、训练扛打能力,还是没有计算机配合训练,就把网升高15cm,以男排的标准进行严苛的练习,队员们是真的拿命在博。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23)

这么拼是为什么?

正如吴刚的角色所说:

“我第一次出国,望着窗外的高楼大厦,我哭了,中国太落后了。”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24)

此时的女排运动已经超出了体育本身,更代表的是国家竞争力,在古老的中国面对现代体育竞技时,只是想咬牙证明:

“中国人,行的!”

要说影片最出彩的,莫过于对排球赛事如现场直播般的拍摄。

在1981年中国女排勇闯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战东道主日本时,中方先赢得2局,此后却被日方连胜2局。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25)

在苦战到第5局时,从14比14,到15比15,女排队员们每一个吊球、扣球都让人紧张万分,球咚咚的砸地声就像我们的心跳声一般。

最后,中国女排们以2分优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夺得中国三大球的首个世界冠军,听着当年直播中国女排比赛的央视解说员宋世雄的配音,让银幕前的观众也仿佛亲身参与了这一场女排比赛。

而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朱婷跃起一个传球,画面突然切到了35年前郎平扣球的一瞬,彩色直播转黑白电视——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26)

动作一致的扣球,时空交错间让人恍惚,从条件艰苦到战术升级,不变的,是超越时空不断传承的女排精神。

其中,不施粉黛、素面朝天的女排姑娘们,背弓拉开、完全腾空,飞跃起来的身躯,动作行云流水,在扣球的一瞬定格。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27)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28)

不得不感叹,专业运动员果然不一样,女排姑娘们实在太美了,每个人都在闪闪发光!

第二类呼声:巩俐、吴刚、黄渤实力演绎,彭昱畅让人惊喜。

如果说郎平的女儿白浪是形似,那么巩俐便尽己所能做到了神似

开拍前多次随中国女子排球队前往宁波北仑排球训练基地观摩学习,与郎平贴身交流,整整做了一本笔记。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29)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30)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31)

不论是推眼镜的动作、标志性的笔、竖大拇指,还是后仰的站姿和走姿、说话的口吻,巩俐演出了二次当上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的那一份沉稳与内在的狠劲。

如果说严厉中有柔情的吴刚和耐心实在的黄渤完成度很高的话,那么彭昱畅的存在确实让不少人惊艳。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32)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33)

跟他有许多对手戏的白浪说他“很接地气”,网友称赞到:

明明是个小鲜肉帅哥,硬是用演技把自己拼成了黄渤。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34)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35)

看起来只是在夸演技?

其实不尽然。

在过硬的演技背后, 影片更需要的是以彭昱畅为代表的——由“平凡”特质产生的巨大代入感。

片中彭昱畅饰演的陈忠和,19岁进福建排球队,由于个子小只能当替补,之后22岁调到国家女排当陪打教练,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片中初来乍到还有点怯生生的他。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36)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37)

随着彭昱畅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女排姑娘们有多么不容易,记得在一开始训练时他不忍心用力发球,吴刚严厉示范,姑娘的一声声哭泣让人心碎。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38)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39)

之后,终于有了为赢拼尽全力训练觉悟的他,不仅为了帮助女排更好的比赛而加强训练力度,还不断琢磨战术、与女排共进退。

可以说,彭昱畅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既内且外的视角,一边从他的视角见证女排们训练的点滴,而另一边他也在女排训练中得到了成长:

只要能让你们拿冠军,要我做什么都可以。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40)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41)

从陪打教练到主教练,正是有他的存在,让银幕前的观众不仅代入了女排追梦的艰辛,也能明白身为女排教练的不易。

在拍摄《夺冠》时,为了展示接球的真实效果,没有带任何护具的彭昱畅,狠狠地在地板上摔了许多次,在导演觉得OK的情况下,不满意的彭彭还坚持重来,连工作人员都为他鼓掌。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42)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43)

可以说,彭昱畅与“老戏骨”吴刚对戏一点也不虚,完美接戏气场相合,演出了与女排运动员一样的韧劲和不服输。

而以“平凡英雄”彭昱畅为切入点,让银幕前产生极强代入感的,更是因为其中千千万万个平凡的观众。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44)

在1981年中日决赛时,围坐在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旁的观众,紧紧地跟随着女排们的一举一动。

终于,等到比赛胜利,从钢铁厂到师范大学,全国不同地方的观众在同一时间爆发了齐刷刷的掌声,大家相拥、欢呼。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45)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46)

烟花齐放,每个人都举着旗子和火把涌上街头。

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细节是,在大家欢庆时,连一个破锣都敲得起劲,自豪与喜悦都穿透了屏幕。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47)

可以说,为了对得起历史,全片藏了数不清的心思,每看一遍都能有新发现。

真实与虚拟的影像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忍不住满眼热泪,还有什么比这更有代入感的呢?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48)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49)

从80年代的为国争光,到如今的“成为你自己”,正如冬天训练场外郎平看见穿着短袖就出来的朱婷的对话: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50)

郎平:“这孩子怎么就一个短袖出来了?”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51)

朱婷:“身体火热。”

新老两代排球女将相拥,传承的是内心对排球的那一份火热的爱。

回顾中国86年的体育电影的历史,自1934年孙瑜的《体育皇后》开创了中国影史的第一部体育片,经过了《女篮五号》 《沙鸥》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等影片的发展,如今的体育片更多的成为了一种披着体育外表的娱乐片。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52)

“电影人不懂体育,体育人不懂电影。”

面对美国片《愤怒的公牛》 《卡特教练》,印度片《摔跤吧!爸爸》,俄国片《绝杀慕尼黑》等无数体育经典——

什么时候中国能出现一部“现象级”的体育大片呢?

从这个意义上讲,厚度与广度兼顾的陈可辛的《夺冠》终于做到了。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53)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54)

随着中国队夺得2019年日本女排世界杯的冠军,中国世界排球“三大赛”上已经成为10冠王!

就像2019年10月22日,在湖北武汉观众席上的兵哥哥们忽然集体起立齐唱起军歌,变身最硬核啦啦队,为女排加油。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55)

女排的精神已融入国人骨血,而《夺冠》的存在,也连接了曾见证80年代女排五连冠辉煌的观众,也重燃了千禧年一代对排球的热情。

看完电影,我们可以自豪地大喊:

教练,我想打排球!

含金量最高的总决赛(为了对得起历史)(56)

青石电影编辑部 | 晨晨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