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

作品形成的要素,不外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诗的内容,又可分为字面上显示的内容,及字面外潜藏的内容。人生百态,宇宙万类,用文字显示出来,不外乎空间、时间、情感、理性四样东西。

时空壮阔、情理雄健典实,则形成壮美的风格;时空短窄、情理绮艳细腻,则形成优柔的风格。情理受时空的诱导,有时宁静,有时恣肆;时空受情理的投射,有时含悲,有时喜悦。

时空变化的方式极多,运用之妙,一如作者的匠心,各各不同。或者在时间上求变化,用今日与昔日相对映,用今日与来日相对映;又或者时间由短而渐长,由长而渐蹙,变化不一。

或者在空间上求变化,用大小相衬映,用远近相衬映;又或者是由远写到近,景物是由大物写到小物;由近写到远,景物是由小物写到大物。时空的流动,比一幅静止的画更易耸动读者的耳目。

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1)

用今日来与昔日对映的,如杜甫的《解闷》诗: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故丘有瓜州,是郑审所居的地方,郑审在做秘监的时候,访者络绎于途,但是现在谪居在南湖,还有谁去访觅他呢?这诗写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深深道出了今昔荣枯的不同。

黄生说诗里用了两个故字,两个秋字,两个瓜字,是“连环钩搭”之法,然而一个“故”字是写十年前的辞别,一个“故”字是写十年后的追忆,今昔对映更可感伤其间的寥落,至于二个“瓜”字,秋瓜是真瓜,瓜州是地名,借着歧义的映带,表现出“文情游戏,天机烂漫”的妙处,又以“采薇蕨”而不是“采瓜”,采薇蕨是粮食少时的事,采瓜是收获多时的事,来暗示今昔穷达的不同,更见连环映带的巧思。

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2)

用今日与来日相对映的,如李义山的《夜雨寄北》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诗用的是问答体,问是假设作现在问,答是假设作将来答。第三句的“何当”呼应着第一句的“未有期”,为“他日归期”作了一番设想,第二、四两句重出“巴山夜雨”四字,虽写的是同一件事,却有来日与今日的不同。

喻守真说第二句巴山夜雨是身在巴山看雨,第四句巴山夜雨是想到将来回家时说巴山看雨的情怀,而身仍在巴山,这种重复句的运用,最可表示一种缠绵的情致。然而这种情致正发自今日与来日的对映。

桂馥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札朴》卷六)傅庚生也剖析道:“归期不敢预定,今日方在巴山听夜雨,缅念将来,何日当可与君相晤,共剪烛于西窗,转更闲叙今日夜雨时情景耶?此悬想将来之能却话今日,虚实颠倒,明纵而暗收,盖遥企于西窗剪烛之乐,正以见巴山夜雨之苦,若微波之漪涟,往复生姿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时间的游移对映,由今日的处悲而思欢,待他日的处欢以思悲,将今昔不同的时间指向同一个空间来,会创设成一幅绝美的诗境。

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3)

时间由短而渐长的,如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在组织的联贯上,是第二句解释第一句,第三句解释第二句,第四句又解释第三句,一句扣住一句,同时,第四句也把全部的谜底揭开。四句的联结是很“圆紧”的。为什么要打?是不许它啼;为什么不许它啼?是啼了会惊醒我的梦;为什么不许把梦惊醒?是只有在梦里才可以到辽西去!为什么要到辽西去?那就是言外的意思了。

就时间来说,“打起”句的时间性要比“枝上啼”来得短,“枝上啼”的时间性又比“妾梦”来得短,“妾梦”的时间性当然比“到辽西”来得短,梦里的时间是变了形的时间,“到辽西”的时间性,可能是无限延长的。四句的时间性逐句衍长,到了末尾,隐没人无穷无尽的时空中去,所以王世贞说它“有余味”。

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4)

时间由长而渐蹙的,如朱庆余的《宫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本诗的特色有二点,一是全诗以“冲突”见长,一是在“时间性”的设计上很成功。就“冲突”而言,“寂寂”与“花时”、“院门”与“闭”是时空背景的冲突,亦即是情感冲突的引线。“含情欲说”与“不敢言”是情感冲突的爆发,到了“不敢言”,用“不说”的方法,却把宫中的幽冷、心中的幽怨,全部“说”了出来!

就“时间性”而言,“寂寂花时”的时间长度是整个春季,“美人并立”的时间长度是赏花的片刻,也是“寂寂花时”中的一小段;“含情欲说”则是互诉感怀的俄顷,也就是“美人并立”时的一小段;“鹦鹉前头不敢言”则是抬头望见鹦鹉的一刹那,话到嘴边,紧急刹住的一刹那,也是把“含情欲说”戛然截断的一刹那,其时间的长度最短、最快、最急,急促的收煞,却留下一大片空白在纸外回响。

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5)

在空间上求变化,用大小相衬映的,如杜甫的《孤雁》诗: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一片影、万重云,大小轻重悬殊,在一片无垠的空白中,“孤”字的精神才特别显示出来。长空万里,望断踪影,却将雁行既远的形象表现得很具体,而孤雁的“飞鸣迫切之情”自然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如果拿来比拟兄弟睽隔,当然更加悱恻动人。

空间上用大小相衬映,相当于时间上用长短相衬映,如杜甫《咏怀古迹》诗:

万古云霄一羽毛。

俞浙说:“一羽毛,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无与为匹也。”(见《杜诗详注》卷十七引)云霄一羽是空间的大小衬映,把“清高”的风致表现得“迥出尘表”,再加上“万古”二字,更使孔明的人品功业,千古以来,杰出无匹了。

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6)

在空间上用远近相衬映的,如王维的《送贺遂员外外甥》:

南国有归舟,荆门诉上流。苍茫葭菼外,云水共昭丘。

樯带城乌去,江连暮雨愁。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

《诗心》中曾说:这首诗有一个别致的布局,凡出句都就近物写,且写一个较小的事物;收句都就远景写,且写一幅壮阔的景色。如一句写身旁的“归舟”,收句“荆门诉上流”是写上游迢迢千里;三句写岸旁的“葭菼”,收句“云水共昭丘”是写天边茫茫一片;五句写船旁的“樯乌”,收句“江连暮雨愁”是写江上淼淼不绝;七句写耳旁的“猿声”,收句“莫待楚山秋”是写秋山的萧萧无边。这种一近一远相布置、一小一大相对待的构思,完全是画面的示现。

在空间上由远写到近,画面逐渐收缩,而由大物写到小物的,如柳宗元的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诗的境界是由空廓的千山,而转入地面的万径;由纵横的万径,而转入一叶孤舟;由孤舟又缩小到蓑笠翁的身上,由蓑笠翁而缩小到一根钓竿上,空间不断地缩小,事物不断地放大,镜头不断地拉近来,把整个冰天雪地里的意趣,浓缩至一根钓竿的尖端,特写这一根钓纶垂在江雪中,而诗意也集中到结尾的“江雪”二字来,紧切着题目,如何不教人喝彩!

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7)

至如李贺的《梦天》诗,前半是由远景写到近景,后半又由近处遥望远景: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前四句写梦魂奔月时,渐行渐近,月里的景物,愈来愈清晰;由月色而见云楼,由云楼而见瑶车,由瑶车而见鸾佩,所描写的事物愈见精小,而景物却在不断地放大,不断地接近。

这种描写的手法,不仅是画面的表出,还像一幅在移近来的图画,直逼到眼前来!后半四句从天上遥望人世,整个中原像九点烟影,江洋大海也只像一杯水在晃动罢了!前半首的视野由大而渐小,后半首回望时则由小而至极大,近景这般精细,远景这般模糊,使读者也像在星际飞行,亲见星球间互望的景象了。

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8)

又如杜甫《秋兴八首》之六,也是同样的手法,先逐层紧缩,又逐层扩展: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这诗照陈延敬的分析,因为上承“蓬莱宫阙”一首,所以先写宫殿,而后池苑。因为下继“昆明池水”一首,所以先叙内苑,而及城外。以为本诗首句从瞿唐引端,是受前后两首的影响。陈氏的话虽不错,然就本诗来分析,在空间的变化上,先由远及近,复由近推远,转换颇为灵活。从瞿唐峡口到曲江,地悬万里,风烟遥接,一片萧森的景象,极为壮阔。复由长安的曲江写到花萼夹城,由城坞到小苑,由小苑而写珠帘围鹄。从“万里风烟”到“珠帘绣柱”,远近大小,逐层收缩,何啻亿万倍!

而后半四句,写“边愁未人之先,江上离宫,珠帘围鹄,江间画舫,锦缆惊鸥。曲江歌舞之场,回首失之,岂不可怜,然秦中自古建都之地,王气犹存。”(见王嗣奭《杜臆》)则是珠帘而画舫,由江旁的画舫而写曲江歌舞游乐的胜境,再由曲江的胜景而写秦中帝王之州,从“珠帘绣柱”到“帝王之州”,近远大小,逐层扩充,又何啻亿万倍!读来顿觉雄浑丰丽,壮思遄飞。杜甫写诗,写小物,或藻绣细腻;写大物,或气厚声弘,在空间转换时,音响节奏与文藻气派,往往都配合着有洪纤不同的变化。

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9)

在空间上由近写到远的例子更多,画面逐层扩张,而所写的事物也是由小而大的,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从床前往远处写,由看床前的一点月光,扩至整片地上,又举头往远处望,望见了山月。是由平面的地,延展到整个立体的空间。山月还能望见,低头却想着远处的故乡!则由立体的空间,延展到眼前的空间以外去了。故乡则思而不见,在诗人的心中,故乡比山月要远得多了!

这样把空间节节扩展,使整夜萦思、踌躇月下的画面,由一张茅舍中的藜床,扩展至广袤无限的空间。一会堕在几榻前的点点,一会邈向云汉外的茫茫,真正做到了“咫尺应须论万里”的短诗要领,就在空间不断地扩大时,心情也由恍惚而转为懊恼,由疑惑而转为清晰,这种心情的转变,也托出旅人辗转反侧,欲睡不睡的愁思,全诗不必说秋而已是一片秋景,不必说旅而已是身在旅中,景物如此而情思倍增,运笔的经济、精确,自然教人深深倾服。

再则本诗说乡思旅愁,完全是随着目力所及,愈视愈广,而自然凑泊,与那些强说乡愁、强装多情者大不相同,俞樾说它是“以无情而言情,则情出;自无意而写意,则意真”,从这个角度看,把本诗推为绝句的“神品”,也是有理由的了!

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10)

又如贾岛的《隐者不遇》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诗是用问答的形式组成,问句先是二个人,答句已属三个人,问句在松树下,答句已在松树外,虽推至眼前此山,而白云深深,何处云游?又没有了定处。“松下问童子”好像是“可遇”,“言师采药去”则是“不可遇”,“只在此山中”好像还“可遇”,“云深不知处”则直是“不可遇”了!全诗也是由一个明确的“定点”推至无限的。而全诗的字面与气氛十分幽澹,加上是用清远的去声为韵脚,似遇而又不可遇,与山居隐逸的题旨是很适称的。

再则如王昌龄的《卢溪别人》诗: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从武陵溪口的扁舟写起,地点随溪水而向北移进,景物也逐渐扩大,先由扁舟而扩展至整个溪水,由溪水而扩大为两岸绵延的三峡,而由三峡而扩大至群山的猿声与长空的月色,空间的扩大展现,景物也繁多起来,思绪与旅愁也随着繁复起来。

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11)

又如贾岛的《客思》诗:

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

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

这诗的布局,就声音而言,由静而喧,就人物而言,由少而多,所描写的景物也随着增多,空间自然也逐句加大了!就声响来说:从静穆的夜晚,开始了蟋蟀的争鸣。由蟋蟀的争鸣,刺碎了旅人的好梦,引起旅人月下的徘徊,自言自语。由旅人的自言自语,又惊起了童子,由旅人和书僮的对话,更惊醒了四周栖宿的禽鸟!由静而喧,像一连串牵连的音符,敲碎了整个秋夜的静穆!人物的增多,音响的此起彼落,造成了本诗奇妙的立体临场感。

王安石的诗,极富空间变化的趣味,任检其诗集第四十三卷,便有几首空间由近及远、层层展开的诗,如《钟山晚步》:

小雨轻风落棟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由初夏的楝花落瓣说到平沙上片片落花,再由槿篱竹屋望到江村路的那端,隐约有卖酒的人家。这是他在钟山晚步时,由近处渐渐向远眺望的景色。由近处清晰的落花到远处隐约的酒家,由一条弯弯的村路,四周布置了槿篱与竹屋,一路透视过去,显现出空间的深度。

诗词表现手法大汇总 17个诗词案例分析(12)

又如《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院》诗:

与客东来欲试茶,倦投松石坐欹斜。

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首句写与客试茶,次句写在松下石上斜坐,三句写远处吹来一阵暗香,末句推想香风起处,必有蔷薇花开,由目力所及的周遭,推想至目力所不及的外界,也是由近处推想至远处的。近处品茶,远处传香,由近处推想至远处,空间自然随着放大。

又如《书湖阴先生壁》诗: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从湖阴先生杨德逢的住所往外写,先见茅檐,茅檐外是成畦的花木;畦外是绿色广大的田野,有一泓河水萦绕着广大的田野;水外更有两座青山,山光粗暴地推门直入,把耀目的一大堆青光直送到眼前来!这是由近处愈写愈远,远到天边的青山,却又忽然重回到门里来了。

#唐诗宋词##原创诗词##诗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