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低发烧可以打升白针吗(打升白针后骨痛)

在化疗患者中,白细胞下降是很常见的副作用,“升白”也是大家广泛讨论的话题。因为很多人对使用“升白针”之后会面临怎样的副作用不甚了解,以至于面对身体的不适会过于担心。

“升白针”主要是指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使用后患者可能会面临哪些状况呢?今天为你一一细数。

状况1:忽高忽低的白细胞计数

这是因为升白治疗后,白细胞升高会呈现双峰型,第一峰是用药后2-3天,5-6天降到最低,后又升高,8-9天达到第二高峰[1]。

  • 第一峰,是升白针促进身体中成熟的白细胞向外周释放的结果。
  • 第二峰,是升白针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白细胞释放进入外周血所致。

不少患者在打了一针短效升白针后,发现:“哎,白细胞恢复到参考值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打?”这是因为此时达到了上文所说的第一个高峰,但骨髓未被调动,白细胞数量并不多,加上白细胞的“生命”较短,第一个高峰很快就会过去,不继续使用升白针,白细胞很快就会降到低点。短效升白针常需要连续数日使用,具体需要医生根据病情判断。

还有一些患者发现自己的白细胞检查结果超出了参考值范围,该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需要停用升白针,停用升白针1-2天左右,升高的白细胞就会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状况2:骨痛

这是使用升白针之后最常见的副作用,约10%~30%的患者会发生轻度至中度骨痛,常见腰骶部骨头疼痛,这是骨头造血的表现。

非麻醉性镇痛药通常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状况3:发热、皮疹

这些副作用也比较常见,发热的话,多数在38度以下,多数持续1天左右,可自行缓解。有时也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治疗。

患者出现高热、皮疹,也可能是sweet 综合征(也叫嗜中性粒细胞性皮炎),需要皮肤活检确诊,治疗主要是给予皮质激素。

白细胞低发烧可以打升白针吗(打升白针后骨痛)(1)

状况4:第二肿瘤风险

虽然有报道称,使用升白针的患者更容易患第二种恶性肿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RR 1.85),但接受化疗加升白针的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更低(死亡RR 0.92)[2]。

相比没使用升白针的患者者,接受剂量密集化疗方案加升白针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更明显(死亡RR 0.86)。

因此,虽然在化疗期间使用升白针会增加治疗相关髓系肿瘤的风险,但相对来说,患者的获益可能更多。

状况5:过敏反应

皮肤、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过敏反应较为少见,无需常规抗过敏治疗。

白细胞低发烧可以打升白针吗(打升白针后骨痛)(2)

状况6:脾脏破裂

使用升白针后发生脾脏破裂的病例可见诸于报道,其中一些是致死性的。多发生在潜在造血功能障碍患者和实体肿瘤患者[3]。

升白针诱导脾脏破裂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尽管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鉴于它有潜在的生命危险,也应该多加注意。患者可以注意是否有腹痛(尤其是左上腹)、恶心、呕吐以及逐渐恶化的贫血、全血计数低等情况。

状况7:肺毒性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含博来霉素方案化疗,尤其是ABVD 方案后,升白针治疗可引起肺部毒性。

白细胞低发烧可以打升白针吗(打升白针后骨痛)(3)

状况8:其他

还可能会出现头痛、乏力,极少数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出血、镰状细胞病患者发生镰状细胞危象等。

写在最后

总体来说,大部分患者使用升白针后不良反应会比较轻微,一般2-3天也会自行消失,不需要特别的处理,但是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副反应,可能就需要避免再次使用。

合理使用升白针,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是利大于弊的。虽然有一些副作用,但能够帮助患者减少感染发生,减少因白细胞降低而导致化疗药物剂量减少、治疗延期甚至中断,避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参考文献

[1] 邱立新. 如何合理使用升白细胞针[J]. 抗癌之窗, 2017, 000(001):P.51-53.

[2]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use-of-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s-in-adult-patients-with-chemotherapy-induced-neutropenia-and-conditions-other-than-acute-leukemia-myelodysplastic-syndrome-and-hematopoietic-cell-transplantation?search=rhG-CSF 升白细胞&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2~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2#H523774268

[3] 史艳侠, 邢镨元, 张俊,等.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版)[J]. 中国肿瘤临床, 2019(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