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文化冷知识介绍(历史上的今天1826年11月24日)

卡洛·科洛迪(1826一1890年),19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原名卡洛·洛伦齐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的厨师家庭,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在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给地方报纸写稿,积极参加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并参加了1848年的意大利解放战争。解放后,他回到托斯卡纳,从事词典编纂和喜剧舞台监督工作,并任地方官员。

历史上的文化冷知识介绍(历史上的今天1826年11月24日)(1)

19世纪70年代,科洛迪为自己背负的赌债苦苦挣扎。这时,他的朋友、出版商菲利斯·佩奇看到意大利全国的学校对教科书的需求急剧增长,便请他尝试编写教科书。佩奇看中科洛迪是因为,一年前科洛迪首次涉足儿童文学,曾将夏尔·佩罗、玛丽·凯瑟琳·奥尔努瓦夫人等几位法国著名童话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意大利文。而这也这启发科洛迪自己的童话之路,从1875年开始,他连续出版了《漫画》《眼睛和鼻子》《快乐的故事》和三部《小手杖漫游意大利》等作品。

历史上的文化冷知识介绍(历史上的今天1826年11月24日)(2)

1881年7月起,科洛迪以科洛迪为笔名,在《儿童日报》上连载了一段木头被雕刻成木偶后发生的神奇故事,原题为《一个木偶的故事》。背景设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结尾时主人公被两个强盗吊到一棵大橡树的树枝上,“气都喘不上来……昏过去了”。科洛迪原想到此结束,停止连载。然而,尽管主人公皮诺乔因贪玩而逃学,因贪心而受骗,但毕竟是个天真无邪的可爱孩子,不过头脑比较简单,自制力比较差,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因此,让主人公吊死是不符合小读者心愿的。小读者们读了他的故事后,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寄往报社编辑部的信件堆积如山。

历史上的文化冷知识介绍(历史上的今天1826年11月24日)(3)

科洛迪创作《一个木偶的故事》等童话原是为了还债,得知读者如此喜爱他的这篇作品,科洛迪万分高兴。在《世界日报》社社长费尔南多·马尔蒂尼的建议下,他将故事从第16章写到36章,改变了故事的结局,使匹诺曹历经磨难后,终于从木偶变成一个“聪明伶俐、很精神的小男孩”这一今天我们熟悉的情节。书名也改为《木偶奇遇记》,还配了画家恩里科·曼德扎蒂的插图62幅。大概连科洛迪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一不小心,竟创作出了一部伟大的童书。从初版之日起,《木偶奇遇记》就成了意大利儿童喜爱的童话。如今它作为一本畅销书,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和成人传阅,还被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多年来,随着不断的改写和改编,《木偶奇遇记》的有趣故事已经以多种艺术形式深入世界儿童和成人们的心中。

历史上的文化冷知识介绍(历史上的今天1826年11月24日)(4)

《木偶奇遇记》叙述老人皮帕诺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人卖掉上衣,供儿子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在木偶戏班获得好心老板的五枚金币,回家路上受狐狸和猫的欺骗,金币被抢走。进了监狱......出狱后,又因贪吃他人的葡萄又被捕兽器夹住,被迫当了看家狗。他后悔极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样喜欢读书,现在我就会和爸爸住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就不会在这里给别人当看门狗了。”夜里,他因帮助主人抓住黄鼠狼而重获自由。他一心想成为一个用功读书的好孩子,可是又经不起诱惑。在坏同学的怂恿下又逃学到海边看鲨鱼,后又被引诱到玩儿国,在疯狂的玩了五个月之后,变成一头又懒又蠢的驴。后来还是仙女搭救了他。最后,他们父子在鲨鱼腹中意外重逢,并成功的逃了出来,在海边住下,并变成一个真正的小孩子。

历史上的文化冷知识介绍(历史上的今天1826年11月24日)(5)

该书描述了木偶匹诺曹从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小木偶,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勤奋干活、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好孩子的过程,以及他所经历的一连串的奇遇,充满了童趣与想像。发生于匹诺曹身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孩子的自然天性在许多方面都是需要修正的。也就是说,在自然天性里往往会有不少不够尽善尽美的表现,等待着我们的逐步克服。《木偶奇遇记》意欲揭示的道理并不复杂,它倚借一个木偶有形象不过是为了向我们演绎一个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历程。问题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并非是一个人生来就可以明白的。否则,匹诺曹也就无需煞费周折才得以完成了这一历程了。

历史上的文化冷知识介绍(历史上的今天1826年11月24日)(6)

《木偶奇遇记》出版后,印数达到了一百万册。1892年,该书就由M.A.默里译成了英文,以后又被译成多种文字,并多次被拍成电影。制片人沃尔特·迪斯尼也于1940年将这个故事搬上了银幕。1983年和2002年翻拍真人版电影。

《木偶奇遇记》创造了意大利儿童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长篇童话形象。在科洛迪之前,意大利虽然不乏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但从不曾拥有广受欢迎的长篇童话及其长篇童话形象。在19世纪,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品中普遍贯穿着一种道德规范思想。强调的是训示和教育。正面儿童形象始终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角。科洛迪则一反常态,大胆启用有缺点的孩子作为作品的主人公。用有缺点的孩子取代所谓有教养的孩子,这不啻(chì)是意大利儿童文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木偶奇遇记》在意大利行销过至少260个版本,英文的版本则至少有115种之多。意大利人认为,《木偶奇遇记》与但丁的《神曲》及薄伽丘的《十日谈》一样,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历史上的文化冷知识介绍(历史上的今天1826年11月24日)(7)

作家巴金:“我费了几分钟功夫把《木偶奇遇记》读完后,我虽然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但我也被迷住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