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辛丑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历史上的辛丑年)

60年一甲子,60年一轮回,今年是农历辛丑年,60年前,120年前,180年前......其实,每一个辛丑年,都有人在负重前行,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人民......

1961辛丑年

这一年的5月9日,朱德写信给伟人说,四川社员吃饭是“两道烟”,即在食堂做一道,社员打饭回家再加工一道,对人力和物力浪费不少。陕西省委对食堂的反映十分强烈。多数群众愿意回家自己做饭,少数群众愿意留在食堂吃饭。群众说食堂有5不好:(1)社员吃不够标准;(2)浪费劳动力;(3)浪费时间;(4)下雨天吃饭不方便;(5)一年到头吃糊涂面。干部反映食堂有11“砸”(整苦了的意思):(1)把眼熬砸了;(2)把会开砸了;(3)把批评挨砸了;(4)把脸上砸了;(5)把上级哄砸了;(6)把群众整砸了;(7)把劳动力费砸了;(8)把树砍砸了;(9)把牲口草烧砸了;(10)把锅打砸了;(11)炊管人员把鬼日砸了。

历史辛丑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历史上的辛丑年)(1)

字里行间,充满总司令的求实和担当。

1901辛丑年

这一年是清光绪二十一年,就是大名鼎鼎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之年,也是大清糊裱匠李鸿章最后一次代表即将落幕的清政府签下又一个屈辱的条约。

八国联军同时侵入大清,连皇上和太后都弃都逃跑了,唯有李鸿章,抱着残躯,一瘸一拐地来同这些洋人做最后一次谈判。因为是与八国谈判,牵涉到纷繁复杂的利益问题,这八个国家都互不相让,都想争取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甚至英德两国不承认李鸿章的代表资格,要逮捕李鸿章。

历史辛丑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历史上的辛丑年)(2)

最后李鸿章还是在俄军的保护下进入北京进行谈判,这对于一个国家的代表来说是奇耻大辱,但是他已经顾不得了,败局已定,他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损失。可是列强开出的条件还是让李鸿章大吃一惊,瓜分领土之多,赔款之重,比得过之前任何一个条约,这简直就是要瓜分大清。李鸿章先晓之以理,据理力争,想减少一些割地和赔款,可列强根本不吃这一套,再说李鸿章一张老朽的嘴怎抵得过列强的几十张嘴。最后,他只能老泪纵横地请求再减少一些赔款,哪怕只是一点点。

等到谈判的最后一天,李鸿章的身体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由于压力过大,他一直咳血。他只能默默地坐在那里,痛心疾首。在不得不签字画押的最后一刻,他对其他人讲:你的路还长,还是让我来签吧。于是他颤巍巍地提笔写上了朝廷给他的封号“肃”,他下笔时又觉得写得不好,于是涂了又写,心情万分复杂。这是他最后一次能为朝廷担卖国贼的罪名了。

历史辛丑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历史上的辛丑年)(3)

在签字回来的路上,李鸿章病情恶化,开始大口大口地吐血,痰中还有紫黑色的血块。2个月后,在李鸿章临死前的最后一刻,他躺在病榻上已经不能动弹,俄国的代表还逼着他在割地的条款上签字。他只是怀着最后一份悔恨和无奈,闭上眼睛离开了。

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争议,骂他卖国贼的一直大有人在。但是他的每一次谈判都在尽力维护清朝的尊严,减少国家的损失,虽然他能做的有限,还是避免不了巨额的赔款和大面积的割地,但是国家的积贫积弱是多方面造成的,这个卖国的锅不应该由他一人来背。

1841辛丑年

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三日,虎门之战爆发。英国侵略军大举进攻清军虎门一带阵地。初五日,英军以十八艘兵舰包围横档、永安两炮台。该处为虎门要塞的中心门户,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曾经惨淡经营,整修炮台,安置木排铁链。但自琦善到粤后,水勇被裁,海防渐弛,所置木排等大多为风浪冲散。英军逼近虎门时,关天培派总兵李廷钰请求琦善增兵。时琦善手握重兵,仅驻防八旗兵、督标兵及抚标兵即不下万人,而镇守炮台之兵每台不过数百人。但琦善拒不发兵。初六日拂晓,英军乘上风向炮台发起进攻,清军奋力反抗,因炮台四面环水,弹药、援兵皆为英舰阻隔,终于失守。同时,靖远、镇远、威远,巩固等炮台也遭到英军进攻。六十二岁老将关天培在靖远炮台率军死战,身受十余处伤,仍亲自燃放大炮。英军从后面登陆,关天培手刃数敌,壮烈牺牲。守台将士四百多名皆战死。炮台陷落。不久,镇远、威远等炮台相继失陷,虎门要塞落入敌手。初七日,英舰开入珠江,乌涌炮台陷落,林则徐所购西洋大炮及原存旧炮三百八十门全被英军抢走,英军乘胜占领距广州仅二十里的猎得、二沙尾。至此,广州门户洞开。

历史辛丑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历史上的辛丑年)(4)

关天培

据说关天培以身殉职时,双目紧闭,挺立不倒。英军见"关天培挺立如生,反骇而仆",个个吓得目瞪口呆。

提醒一下,上一个辛丑年正是关天培诞辰。

林则徐书联: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乡关面如生。

1781辛丑年

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甘肃河州发生回民苏四十三起义,乾隆帝派最为亲信的大臣阿桂前往平定。阿桂在上报军情的奏章中,多次提到由于当地雨水太多,官兵推进困难。乾隆帝回想过去甘肃的灾情报告总是“连年干旱”,不禁疑心大起:“该省向来年年报旱,何以今年雨水独多?此中有无蒙蔽?”他觉察到甘肃年年报旱可能有诈,于是命阿桂等人仔细查办。

阿桂很快就查明,王亶望等人的“捐纳”,所收的不是粮食,而是银子。乾隆帝随即命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陈辉祖,查讯在浙江家中丁忧(旧称遭父母之丧)的王亶望,又命接替王亶望出任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呈报捐纳私收折色(中国历史上对原定赋税征收之财物称本色,改征其他财物称折色,清代折色专指银两)的情况。六月初,王廷赞上疏辩称,自己到任后,原不许折色,因无人报捐,只得照旧章办理;又担心粮价不一,所以统一规定,报捐者以55两为准。

历史辛丑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历史上的辛丑年)(5)

阿桂

六月初十日,乾隆帝指出,甘肃开捐,原本是为收粮济赈,自应收取本色,岂能公然核定折收价格?如此重大之事,为何甘肃各级官员从无一人对朝廷提及?况且,所定55两银子的价格,表明该省的粮价并不算高,粮源充足,又何必赈济?三天后,陈辉祖报告说,王亶望承认在办捐过程中,确实听说过有折色一事,并曾就此事责备过属下,但考虑到收银后可以补购粮食,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乾隆帝不相信这种辩解。又过了四天,因阿桂再报“连遇阴雨”,无法采取军事行动,乾隆帝连下几道谕旨断言:“甘省如此多雨,而历年来俱称被旱,可见冒赈是假,贪污是实。”他指令阿桂一定要追查到底,务必水落石出。

到七月初,阿桂将王亶望等人在甘肃省折收捐纳、冒销赈粮等违法乱纪事实,查明上报。乾隆帝于七月三十日上谕对案情做了概括:王亶望上下其手,公然征收折色;勒尔谨竟如木偶,毫无见闻。王亶望又依靠兰州府知府蒋全迪,胡乱编造全省各地的旱灾情况,报销冒领,下面的地方官更是上行下效,串通一气,肆无忌惮,所以造成了如此重大的贪污案件。

王亶望等人所收的捐纳银两和贪贿,已经无从知晓具体数额,但可以肯定,数目必然非常巨大。按王亶望所说的收捐800余万石,则共有捐生18万余人,以每名55两计,所收的银子应该有1000多万两,而这1000万两银子,最后全部消失在“赈灾”活动中,也就是说,全部被这帮“蛀虫”侵吞了。其贪污数量之巨,堪称清朝之最。浙江查抄王亶望家产时,虽然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陈辉祖私自侵占不少,但上报的数字仍高达300万两。

历史辛丑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历史上的辛丑年)(6)

四十六年七月三十日,乾隆帝上谕将王亶望立即正法,勒尔谨自尽,王廷赞绞监候。八月十八日,乾隆帝又对其他涉案官员做出处理:贪污在2万两白银以上者,立即正法;2万两以下者拟斩监候;1万两以下各犯亦斩监候,并随时请旨定夺。通缉甘肃官员,前后赴刑场正法的多达56人,而以后又陆续免死流放的则有46人之多。经过此番审理,甘肃省的官员几乎“为之一空”。这就是清朝第一大贪污案。

国家有难找阿桂。阿桂是乾隆中晚期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参与了大小金川之役、大小和卓平叛、台湾林爽文叛乱及抗击廓尔喀之役。《清史稿》评论阿桂说:“乾隆间,(他)开诚布公,谋定而后动,负士民司命之重;固无如阿桂者。还领枢密,决疑定—计,瞻言百里,非同时诸大臣所能及”。他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

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