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人才分类(来宾市实施万才返乡)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来宾市人才分类(来宾市实施万才返乡)(1)

来宾市是2002年新成立的地级市,建市时间晚、起点低、平台少,人才总量和质量与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周边城市对来宾市人才显现出强大的“虹吸效应”。为破解人才瓶颈,该市深入实施“万才返乡 振兴家乡”人才计划,加强来宾籍在外人才的团结联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在外人才带资金、带技术、带资源支持家乡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吸引1.5万名来宾籍人才返乡干事创业,创办各类经营主体4000多家,广大人才真正在来宾这块热土展其才、用其智、尽其能。在各类人才的支撑下,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2021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4%,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7.2%,经济发展速度跃升至全区第一方阵。

打好“乡情牌” 引雁回巢兴业干劲足

来宾市人才分类(来宾市实施万才返乡)(2)

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来宾市以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为引领,通过搭建服务平台、落实扶持措施、完善保障机制等一系列“硬核”措施,鼓励外出人才带资金回流、带项目落地、带信息共享,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来宾的发展面临诸多机遇,我们要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让广大来宾籍人才关注家乡的发展,积极参与到家乡建设发展的浪潮中来。”来宾市委书记农生文强调。为了更好地吸引返乡人才投身产业发展,该市在广州市举办来宾籍在大湾区优秀人才座谈会暨“双招双引”推介活动,筹办广东省广西来宾商会,架起来宾籍在大湾区优秀人才关注家乡、参与家乡建设的桥梁。

“作为地地道道的来宾人,我早就有带项目回家乡的念头,得知来宾市实施‘万才返乡 振兴家乡’计划后,我们立即付诸行动,在家乡成立广西福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这几年公司在家乡得到快速发展,再次证明当初力排众议选择回乡创业的路子是正确的。作为来宾发展的亲历者,我强烈感受到家乡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生活环境等越来越向好发展。”广东省福美材料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石伟志表示。

据悉,广西福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14年10月进驻来宾市,其产品涵盖MCM片材、板材、皮材,MCS运动地板、运动跑道等应用领域,产品从生产到应用均无“三废”排放,相比传统装饰材料节能降耗达80%,实现了社会、企业、人、环境的和谐共存,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及第112届巴黎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并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

“我们长期在大湾区发展,对产业信息相对敏感,希望通过搭建行业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参与到家乡产业振兴中去。”来宾工惠在线电子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来宾籍人才梁猛玲表示。

今年以来,来宾工惠在线助力乡村振兴智慧服务平台项目正式落成,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服务“东融”、服务招商、服务会员、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任务。目前,来宾工惠在线直播基地已建成直播间35间,年内计划分设7个特色专场直播间,并在广东主要城市建设直播基地,利用商会、服务站、电商营销等多种方式,将产品销售网络辐射到大湾区各地,为推介销售来宾市名特优产品进驻大湾区重点核心商圈发挥积极作用。

在来宾,像广西福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来宾工惠在线电子商贸有限公司这样由返乡人才创办的公司不在少数。“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239项,占重大项目的42.6%,百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项,为建市以来最多。其中来宾籍人才返乡带来的产业项目占据重要位置。在外打拼的来宾籍人才,把一个个项目投回来宾,既实现了自身产业转型、战略布局的目的,同时也为家乡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打好“科技牌” 靶向赋能产业增活力

来宾市人才分类(来宾市实施万才返乡)(3)

位于来宾市工业园区的广西中沛光电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内,一群年轻人正在潜心进行触摸屏最新技术研究。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但这个团队已拥有专利150余项、自主开发各类创新产品1000多款,科技成果转化产值超过3亿元。

“当初企业从广东整体搬迁到来宾,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技术人才不愿到来宾来。在来宾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从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回引了一批来宾籍人才充实到技术团队,他们现在已经成长为重要技术骨干。”广西中沛光电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瑜佳介绍说。目前,企业研发团队共有48人,其中来宾籍人才占比41.6%。该企业通过回引本地籍人才建立稳定的人才团队,同时利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和上下游企业科研资源,打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体,先后获认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等。

“创新之道,唯在于人。保持来宾市科技‘承载力’和创新‘续航力’,不仅要为在外高层次人才架起连心桥、铺好回乡路,更要发挥好回乡人才的引领作用,实现技术成果和技能本领本土‘双转化’,形成‘高端人才引领、后备人才补充、基础人才保障’的创新人才链条。”来宾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农毅说道。

近年来,为破解新兴城市人才引领力不强、科技创新力不足等问题,来宾市不仅在厂房用地、资金奖励、金融扶持、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而且搭建“一次不用跑”线上人才服务平台,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在外高层次人才机制,开展“智行来宾”、“麒麟英才”引进计划等一系列活动,通过项目引才、以才引才,大力吸引来宾籍人才带技术、带智力回归,有力提升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把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才能真正发挥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如果既能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又可以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何乐而不为?”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来宾籍岩土工程专家欧孝夺感慨道。2017年,他果断回到来宾市工业园区成立了广西岩土新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并作为“产学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该市通过全职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研发合作等多种形式回引科技人才1000余人,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研发人员有30%以上为来宾籍,高层次人才流失率有效降低。在人才的引领带动下,该市成功创设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1家,市级人才小高地9家,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77项,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44家,新增“瞪羚企业”2家,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打好“三农牌” 乡村振兴能人添动力

来宾市人才分类(来宾市实施万才返乡)(4)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来宾市积极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实施“万才返乡 振兴家乡”人才计划以来,共吸引1.1万外出能人返回农村创业,创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多家,吸纳劳动力就业2.6万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这是无上荣耀,我倍加珍惜,一定再接再厉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广西来宾市合山市桂盛养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韦贵康激动地说到。

韦贵康于2008年在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先后到国内知名企业工作了4年。2012年,在家乡的鼓励和感召下,他毅然放弃了高薪职业,回乡成立桂盛养兔合作社。创业初期非常艰辛,没有经验,技术也不精,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为解决像韦贵康一样返乡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来宾市开展培训、产业、财政金融等六大扶持行动,全力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如今,桂盛养兔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已发展成为年产值达300多万元的广西最大的兔肉养殖基地,并辐射带动356户脱贫户进行肉兔养殖,累计给脱贫户分红达100多万元。

和韦贵康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六段村“90后”村民汪云贵。汪云贵大学毕业后到南京机场工作,2014年放弃体面工作,选择返乡创业,成立广西金秀六段瑶寨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带领乡亲们发展民族风情旅游,每年吸引3万多人次游客观光。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将土特产销往全国,带动六段村六段屯81户3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村民们的幸福小康路越走越宽广,她本人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个人奋进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称赞她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发展乡村旅游精神可嘉。

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是昔日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为改变这一落后贫穷面貌,村党委通过动员返乡经济能人何开峦、韦山峰等回乡成立了3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千亩哈密瓜扶贫产业园”“千亩返乡人才创业扶贫产业园”“万头生猪扶贫产业园”,吸纳近200户农户入股经营,实现户年均增收5000元,带动600多人致富,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并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当选党总支部书记,是党员群众对我的认可,我深感责任重大,将带领班子成员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不负群众厚望。”来宾市象州县象州镇培森村新当选的党总支部书记张志成满怀信心地说。在当选村党组织书记之前,张志成一直在外从事装修行业。2021年他积极响应号召,放弃在外的事业,回乡竞选村干部。在成功竞选后,他充分发挥思路活、见识广、眼界宽的优势,带领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得到了一致赞誉。

来宾市人才分类(来宾市实施万才返乡)(5)

近年来,来宾市加大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的力度,在今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全市共有800多名优秀外出人才进入“两委”班子,班子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同时,该市以集体经济组织换届为契机,大力“筑巢引凤”,吸引人才回乡,挖掘“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乡土人才,选优配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团队,全市共吸引700多名在外人才进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效激发在外人才助力集体经济发展。(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