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荒废的土地种西瓜(种树30年的农人10万斤苹果卖完)
如果用拇指触摸苹果果皮,顶部凹陷处没有突起的棱角,就是“国光”,而“红富士”则更硕大,果皮也没前者那么光滑。这些不同品种苹果间在果形上所隐藏的细小差别,在深山里种了30余年苹果的邢守明,一望便知。
毗邻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宝山寺村,像一枚发卡,全域嵌在燕山山脉之中。邢守明的50亩果园是在一面巨大的斜坡上,当地人称之为“西梁头”。密密麻麻的果林向谷底倾斜,一眼看不见底。但在斜面上部,有一处约80米长、10米宽的平整土地,那是邢守明在十几年前花费十几万元积蓄,用机器铲平的。上面整齐地栽着70余棵挺拔的果树,是农人半生的心血。
邢守明和老伴儿翟桂兰。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10万斤国光售罄
“平原,果树才能长得大。”邢守明在十几年前,花费十几万元,在原先坎坷不平的斜面顶部,开辟出一块长方形平地,前前后后栽上70余棵苹果树,分立在两边,人在两排树间的路上走,既可以俯观燕山南麓景色,还能随手摘下枝条上的苹果。小国光模样扁平,吃在嘴里酸甜硬脆,邢守明用戴着一只破旧白手套的右手,将苹果从枝上摘下来,搓了几下递给客人,“这里风景好,生活也自由。”
邢守明已经55岁了,但能带着一只空篮子爬到树顶的杈子上,再携着满满一篮子苹果从树上缓缓下来。“树顶上的苹果,才好吃。”邢守明笑的时候,额上皱纹舒成鲜明的深线,将篮子递给妻子,妻子蹲下将篮子的苹果分拣到写有“翟桂兰”字样的纸箱里。
55岁的邢守明,带着一只空篮子爬到树顶的杈子上采摘苹果。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拍摄 唐峥 制作
翟桂兰是邢守明的老伴儿。纸箱上面有把手,一箱能装30斤,翟桂兰计算,这70余棵果树装了将近300箱。以前用的箱子是不带把手的,是装电视机那般大小物件的大纸箱,邢守明夫妇称其为“老纸箱”,老纸箱能装40斤。
“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变喽。”邢守明记得,以前人们买苹果,都要装大箱子,而现代人看重包装,要求苹果能方便携带,倾向用小箱子。所以果园就购进“新纸箱”。宝山镇街道上,几家果农支起的摊子上,同时摆放着红富士和国光。“红富士外形比较大,口感比国光甜。”卖苹果的果农介绍,现代人要是送苹果当礼物,选择红富士的好像会更多一些,“瞧,红富士多好看。”
宝山镇街道上,果农支起摊子卖自家苹果。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邢守明的果园里种着少部分红富士。相比红富士的大红圆润,国光扁平的果形有些不起眼。“我家果园,还是国光卖得最好。”邢守明今年所装箱的10万多斤国光,均已售罄,“现在树上的这些国光,是留给人采摘的。疫情原因,许多人没法来园,到时候就发快递了。”邢守明丝毫不担心园里的国光苹果卖不完,“我们的小国光,不愁卖!”
“儿时的味道,依然在!”
镇上一位59岁的孙先生表示,现在国光的味道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小时候酸酸甜甜的滋味儿,现在好像不见了。”一些居民认为是气候发生了变化,将“儿时的味道”给偷去了。邢守明否认这种说法,“树只要好好照顾,结出来的果子,什么时候都不会差的。”
平地上的70余棵国光果树,邢守明会提着水桶挨个浇一遍。“这些树,是果园里的宝贝。”邢守明说道,宝山镇之所以国光出名,是因为地势高,昼夜温差大,土壤也比较适宜,而且要有充足的水分,苹果树会长得更好。“去年秋天,我做了一个实验,专门给三棵国光果树多浇水。后来发现,还是这三棵果树结果最多。”
结果多,不是邢守明的主要目的。“我要的是果子好吃。”邢守明笑起来,会露出两排黄牙,左手抓一下有些发白的蓝色工装服,“我这几年没有套袋。”邢守明觉得,给果子套袋虽然会省下不少防虫害的精力,但是会让果实风味变差,“套袋减弱果实表面的蒸腾作用,从而降低幼果对一些元素的吸收;还会降低含糖度。”
邢守明初中毕业,小时候和家里大哥一块种苹果,“但那会儿种苹果,不知道要种树需要精细打理。”回忆以前打理果树情形,邢守明感到惋惜,“以前打药就直接用百草枯、草甘膦这样的烈药;肥料也是用大量复合肥。其实那样对果树根部的损害是很大的。”
“后来请教专家,他们建议我用菌肥,用果树专用的农药。”果树渐渐长得快起来,发起许多枝条。“不同的拉枝角度,对果树的作用和影响都不同。”邢守明介绍,后来自己又要学习拉枝技术,“果树枝条在经过拉枝处理后,才能提高树体内膛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能,从而提高果实品质。”
数量和质量是很难平衡的,对于果树来说也是如此。“有时候,见这棵树长那么快,枝条太多,就得需要剪掉一部分;开花过多,也得需要疏花。”邢守明扶着一棵生长6年的果树,仍看起来比较细,“果子好吃,才是第一位的。”
宝山小国光
“国光苹果含糖量不高,口感不算甜,但是脆。所以国光苹果,是爱吃水果的糖尿病患者们的‘福音’。”邢守明不常用微信,没有刷手机短视频的习惯,他喜欢沿着平地边缘散步,看果树下笼子里的公鸡低头啄食,看树枝发出的角度,也和偶尔来访的客人在坡上聊天。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订单仍然如数而至。“我种了30多年苹果了,没坑过谁,苹果也是好吃的,所以每年买我家苹果的,都是回头客。处久了,就成老熟人了。”
邢守明家的小国光等苹果装箱。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国光苹果抗寒性强,适宜生长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而燕山南麓、北京北端的宝山镇,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深厚,是国光苹果优质产区。上了年纪的居民回忆,以前“宝山小国光”可有名气了。
“以后,宝山还是国光最好卖。”邢守明断定,现在的人们仍然喜欢吃国光,“只要好吃,为啥不吃呢。”曾经有商贩,打着“宝山小国光”旗号,抬高所卖国光苹果的价格。“我们知道后,又气又着急。”翟桂兰现在感觉很好笑,“外面的人还认‘宝山小国光’这个牌子,我们就更不能放弃了。”
“家里孩子们都没有再种果树的了。现在年轻人,都在上班嘛。”邢守明的视线,通向远处的溪涧,那里周围林立着密密麻麻的杨树,树上的叶子已经落掉;不起一丝波澜的秋水,倒映着整齐肃穆的树林,“希望这块平地,还有人接着种下去。”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张树婧 摄影 王巍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