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

作者 | 邢初

因为“难以看懂”,就断言《风起陇西》“难看”,这不太公平。

这无疑是一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古装谍战剧。

年代背景,是与现在相去甚远的三国争霸;“谍战”“马伯庸”两个元素,又决定了剧情叙事节奏紧凑,隐藏信息多;服化道虽然精致,但视觉上雷同度高,加上烛火光线昏暗,人物身份复杂难记,好不容易捕捉到的线索也可能只是声东击西……总之,稍有走神,就可能失之千里。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1)

▲《风起陇西》海报

果然一开播,“看不懂”“看得累”等批评声纷至沓来,收视率更是惨淡。即便是在央八黄金档,《风起陇西》的收视率也仅为0.6出头,一夜过后,更是直接腰斩至0.3。

《风起陇西》,实不该如此。原著出自明星IP马伯庸之手,导演是拍出《绣春刀》的路阳,主角陈坤、白宇、李光洁、聂远、董子健等都是被市场认证过的实力派,阵容颇引人期待。

硬核阵容与惨淡的市场表现、两极分化的观众反馈,都让《风起陇西》产生了一股诡谲的冲突相。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2)

▲《风起陇西》开播后,陷入两极化的风评

有人夸它画面高级、镜头精美,有人吐槽滤镜“阴间”;有人称赞其服化道考究,有人批评其是“绣花功夫”;有人吐槽国产观众看多了低智套路古偶,难以接受高信息密度的剧集,也有人疾呼“放过马伯庸”……

观众的观感需要尊重,但它最好不要跃居故事的艺术价值之上,否则,今后对国产剧“套路化”“低智化”的批评声,只会盲目愈烈。

只能说,《风起陇西》是一部需要去寻找自己的观众的故事。

一切都得靠猜

比起一般的悬疑推理剧或古装剧,“古装谍战剧”的确会更烧脑。

我们从影视剧中见过军统、锦衣卫,但哪见过三国情报站?故事就设定在东汉末年,蜀国有一个名叫“司闻曹”的秘密情报部门,负责“对敌国情况进行搜集、传递、整理并加以分析”。而魏国也有一个情报部门,叫“间军司”。

蜀后主建兴六年,名相诸葛亮(李光洁 饰)收到情报,命马谡北伐,不料在街亭全军覆没。反常背后,有一种可能性:蜀谍“白帝”拿回来的情报,被中间人偷偷调换。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3)

▲李光洁饰演诸葛亮

“诸葛亮北伐失败”“挥泪斩马谡”,由这两段熟悉的历史事件开篇后,两大情报部门接下来的谍战戏份就几乎完全脱离了史书,由虚构人物担纲发挥。

陈坤饰演的天水主簿陈恭,就是蜀国安插在间军司的间谍白帝。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4)

▲在《输赢》《侍神令》等作品接连“扑街”后,陈坤此次饰演的三国间谍陈恭再度引发争议

街亭一战后,陈恭一面被蜀国怀疑叛变,一面得接受魏国的考验,突然被置于两方夹击之下。进退维谷中,为了脱险,他借表哥荀诩(白宇饰)和妻子翟悦的帮助,试图粉碎魏谍计谋。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5)

▲孙怡饰演翟悦(左)、白宇饰演荀诩(右)

然而,曹魏间谍“烛龙”渗透双方的事实已暴露,其身份成为两方争相猜测警惕的关键。

与此同时,刘备托孤的重臣之一李严(尹铸胜 饰)空降司闻曹,一来就站在诸葛丞相的对立面,两方势力分庭抗礼,想要夺取兵权。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6)

▲尹铸胜饰演李严

至此,剧情铺开了两条交错并行的主线:一面是陈恭、荀诩、糜冲等间谍之间的拉锯战,一面是高层领导间的权斗,蜀国内部政争逐渐白热化,益州与荆州两股势力剑拔弩张。

第一集的确容易让观众看得混乱。接踵浮现的人名、职名,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先给观众的记忆力摆了门槛。

何况,叙事也从一种非上帝视角隐秘切入。蜀魏两方情报网交错复杂,碟中谍,计中计,每个人都心怀鬼胎,满屏背刺,正邪晦暗难明,真实的角斗深藏在暗处。

就像荀诩感慨的:“对阵杀敌,一目了然,可在这司闻曹做事,一切都得靠猜。”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7)

▲人物穿着粗布麻衣,画面中烛火照明

再加上,彼时代的人物扮相大差不差,粗布麻衣,烛火照明,灰黑色调的画面……观众不得不更细致紧密地盯紧剧情和台词。

精神上考验毅力,智识上考验学历,画面上考验视力,这些都让这部剧足以被打入曲高和寡的“小众”梯队。

支撑观众看下去的要素里,两位主角的演技或许算其中之一。

陷入囹圄后,陈恭一面要设法自救,一面却做好了“丧生殉国”的准备,几场情绪隐忍而充沛的戏份抛出来后,陈坤脱离了被熟知的洒脱少爷形象,真正把观众代入间谍的内心世界,看得也越来越顺眼。

白宇饰演的荀诩,身上更多了一份赤诚少年气,是愿意为了真相与正义付出生命的人。克制而坚韧的几场对白,一度让人想起两年前《沉默的真相》中的检察官江阳。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8)

▲白宇饰演荀诩

除了对自身立场的坚守,对陈恭的坚定信任,同样是该剧少有的情感要素。在“郎舅”关系之外,他们更多展现出一种志同道合的勇毅和力量。

不论哪个时代,谍战剧里的间谍,往往都代表着一种理想主义的化身。如果身份尊贵,通常不会去当间谍;如果贪生怕死,也不会选择这一高危职业。因此,身为间谍的主角,通常承载的正是整个故事希望表达的核心要旨。

血肉和筋骨

实际上,马伯庸的小说,一向以情节密度高、关系链复杂、擅长阴谋史观为著——观众早已领略过这样的荧幕魅力。

“相比架空世界,在现存世界的缝隙中腾挪转移,我觉得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尝试。”马伯庸尤其喜欢在历史语焉不详的缝隙里做文章,填充以全新的世界,朝堂权谋仅为跳板,最终的落脚点,常常是动荡背景下虚构的小人物命运。

“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永远只是一些不完全的片段与表象,而在这些片段的背后和间隙究竟存在着什么,却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我的工作,是从一句微不足道的史料记载或一个小小的假设出发,把散碎历史片段连缀成完整的链条。”

但影视剧往往需要为观众提供更多惊喜,才有较大概率收获“成功”。2019年6月,几乎没有宣发的《长安十二时辰》上线,12个小时的故事,被扩充到48集体量里,叙事密度却并不显注水,加上精致的服化道、快节奏的剧情、一批深得角色精髓的演员,更让该剧成为那个夏天最火的爆款,还凭一己之力拉高了西安的旅游热度。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9)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上元节前夕,长安城混入可疑人员,身陷囹圄的张小敬临危受命

另一部作品《两京十五日》,则捡明宣宗继位明仁宗之间、那被史书省略的半个月迁都凝云,填充自己的虚构发挥。同样风格明显,后被改编成戏剧。一位曾参与该小说改编舞台剧的编剧朋友就告诉笔者:“小说中涉及的诸多主题如女性独立、殉葬制度、帝王争斗、兄弟情义……都需要斟酌去留哪些。”

作为马伯庸的处女作,《风起陇西》原著其实并不算一部很精湛的小说。叙事结构稍显混乱,语言文白夹杂,部分角色有头无尾,在阅读体验上也对读者提出了一定门槛——不仅是历史知识的门槛,也是对马伯庸这位作者的信任门槛。

马伯庸自己也坦然交底:“司闻曹、军正司、以及烦琐冗长的蜀汉行政程序,全部都是我毫无考据的凭空杜撰,这都是为了增加文章真实性而创造出来的古代机构……严格来说,《风起陇西》并非一部三国历史小说,而是一部借用了三国历史的架空小说。”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10)

▲马伯庸

他知道,这部剧经不起观众用历史的放大镜去窥探每一细节,更遭不住考究派的纠察。但其目的也不在还原历史,而在于借用历史的骨骼,去装一个自己的故事,去填充那些史书上没有的人物血肉。

紧凑密集的叙事里究竟流淌着怎样的血肉?三国谍战幕布背后,想要呈现一个怎样的叙事肌底?这是最重要的观影和评判维度,也是影视艺术可弥补原著不足的一个突破口。

实际上一直如此。那些故事好、人物精的剧作,往往可以兼顾历史的面子和戏说的里子,绘制君主权臣之外的、历史舞台边缘的小人物风云,比如同为古装谍战剧的《琅琊榜》。

《琅琊榜》的一大特点,是它往历史骨骼里装填的血肉:“权谋”只是一个概念,更真实、生动的、更打动观众的东西,是权谋之下的人性与情义。结局并非大团圆的“he”,反而增加了发人深省的文学意味,踏出了迎合国产剧观众口味的池子。

这已经是“表达”超过“迎合”分量的一次成功尝试。作者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旨意,观众也看得沉浸痛快,是一次小众题材拨起双赢的大满贯。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11)

▲《琅琊榜》剧照

坚守故事的艺术性,只要人物、剧情都自洽,且没有篡改历史,故事本身会吸引它自己的观众。

是的,“故事自己的观众”,这一点很重要,应用到《风起陇西》里,或许可以解释一部分争议和怪相。

三国职场杀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对《风起陇西》“值不值得一看”的争议声中,我身边不少朋友却乐此不疲地截下剧中台词,附以简单的人物关系,借剧情慨叹现实中的职场冷暖。

如果忽视三国背景,今天的打工人或许对剧中主要人物的“职场闯关记”不会太陌生。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12)

▲《风起陇西》剧照

陈恭,老板的心腹,在核心要职潜伏多年,处处谨小慎微,也懂得适时韬光养晦,绝对是一个智能型的王者级选手。

荀诩,与丞相诸葛亮结识多年,相较之下更像一个养成型骨干,他心思相对简单,直来直往,尚保留着一腔少年般的热血。

他们背后的“总公司”司闻曹,其内部争斗更是层次复杂,让人捏一把汗。诸葛丞相秉持着先帝留下的创业初心,即“光复汉室”之命,但新“董事长”刘禅不怎么靠谱,中途又空降对手,道阻且险。

老员工荀诩是为诸葛丞相效力的人,“对家”李严旗下的李邈新官上任,转头就把荀诩的私心当众说了出来,还要设计陷害荀诩的直系领导冯膺。

聂远饰演的冯膺,作为间谍头子,残酷阴险,但对于下属,他亦有着温和体贴、善诱多谋的一面。用现在的话来说,冯膺是真正“会用人”的那种领导。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13)

▲聂远饰演冯膺

当他以“光复汉室”这等宏大口号,将关乎生死的重磅任务交给荀诩的时候,弹幕纷纷刷过“领导画饼”“超难KPI”等现代性语言,玩味之中颇有无奈和讽刺。

而不论是荀诩还是陈恭,他们都有着相似的无奈:局势动荡,在高层权力和利益的激烈斗争之下,小人物往往只能被动卷入洪荒,身为权力工具的打工人,随时可能被当作炮灰牺牲掉。真正的国家民族大义,也逐渐被抛在脑后。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14)

▲《风起陇西》剧照

当然,把政治朝堂风云简化为职场是有些可笑,但把“职场”的外延扩大,这场明争暗斗的无间道背后,处处密布着利益争夺、人心拉锯。名利场上,可否还有“初心”和“坚守”?

这些人性的博弈与较量,永远会是百看不厌的“江湖”主题。

导演路阳曾表示,自己在看完原著后,被打动最甚的,就是书中“大时代下小人物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清醒的个人认知,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和道义的主题。”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15)

▲《风起陇西》剧照

从这个角度看,《风起陇西》能攫住属于它自己的观众,所倚赖的要素,或许与《琅琊榜》有所近似。

这部分观众能被作者建立的世界吸引进去,那些真假参半的细节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被剧中人物关系和命运打动,并从他们身上感知到某种与自己密切相连的精神性灵。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16)

▲《风起陇西》剧照

不过,这份“职场无间道”也成为该剧受到吐槽的另一层弊病:它像极了一部职场剧、悬疑剧、谍战剧,却偏偏不像历史剧。

权斗元素大量依靠上文所说的微妙争斗,对宏观历史背景的刻画、对国运危亡的更深入刻画却太过薄弱,虽然服化道精致,台词却相当现代,诸如“搞七搞八”“案情分析会”等词语,偶尔让观众出戏。

如此一来,司闻曹内部的职场斗争越激烈,割裂感就越是严重,历史的厚重感缺席,谍战中生死一线的紧张感,也逐渐远离了两个主角。

马伯庸江山如此多娇(这个锅马伯庸不背)(17)

▲《风起陇西》剧照

总之,《风起陇西》的优缺点是一体两面的,就像剧中的间谍,很多时候让人觉得亦正亦邪,这一复杂特性,让这部剧很难被“率直”地贴上好坏标签。

在习惯了二倍速看国产剧的今天,耗神费力的题材的确不那么讨好观众。去年《雪中悍刀行》市场遇冷的时候,导演就跑出来指责观众“看多了短视频,看不懂长剧”。虽然这实在算不上与观众沟通的良好态度,但站在国产剧整体生态发展的角度,《风起陇西》或许值得更多包容和耐性。

作者 | 邢初

编辑 | 徐观

排版 | 八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