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行李箱超重怎么解决(为什么每次坐飞机都行李超重)
作者Yonatan Tal介绍这部作品时自述:“我每次坐飞机行李都会超重,原因就在短片里。”
男孩气喘吁吁地拉着超大行李箱准备坐飞机,却在过安检的时候被告知行李超重,他需要拿出一些,否则就会承担巨额的超重费用。他的行李箱里装的是什么?他又会扔掉些什么呢?
男孩念念不舍地从行李箱掏出那些超重的东西:父母、挚友、爱吃的东西、最喜欢的地方...只留下一点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必需品。
短片中的男孩想必是到了该外出闯荡的时候了。和中国的很多孩子一样,到了毕业的关口,就面临着就业选择。身边有很多同学朋友,他们的选择都是回到家乡,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安定下来,娶妻嫁人。而有些人,可能因为家乡的发展困境,不得不远离家乡来到另外一个城市打拼。不能说选择待在家里的人就是对外面的恐惧,但是,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其实每个人在面对未来未知的时候,都想着带着安全保护套。因为人的本能是趋暖畏寒的。
有个朋友告诉我,每次在春节过后要出发去工作的城市的前几天,心里就要开始酝酿离别的情绪。天空总是暗沉沉的,一想到要离开心里就莫名地又害怕又难过。在行李箱里装满了心心念念的家乡美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家里有一切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事物,任何事情都是你已经探索过了的,你知道哪条路去哪儿,知道哪家店好吃。离不开家乡的一切,有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害怕失去控制的感觉。你知道在另一个城市里,很多事情都是未知的,未知令人恐惧,而迈出这一步就像是把你的掌控感夺走。
也许短片中的这个小男孩从小就在家人的重重呵护下长大,在他外出的那一刻,生活充满着温暖,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意外,也许他就这么安安稳稳地成长起来了。到了他不得不离开家里到外闯荡的时候,他对家里依依不舍,像一个孩子一样贪心地想把他离开家以前的一切都带上行李箱。其实我们都知道那些东西都是带不走的,反而是我们的心被留下来了。
在从学校离开走向就业岗位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感受总是恐惧和不知所措,对大学念念不舍。这是相同的情绪。严重点的有些人可能会在做每一次决定,每一次改变,或者是每一次受伤的时候,习惯性地还是拿不定主意,只能征求遥远的那一头父母的意见。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有时候过度的依赖并不是爱。特别是在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的双重压制下的中国,个人是大家都看不到的存在,提及个性便是离经叛道。个人往往依傍于一个结构,或家庭结构或社会结构,易形成你我不分的共生关系。
但是人生是一个不断遇见,也不断说再见,然后不断上路的过程。呱呱落地的那一瞬间前,一个初生婴儿已遭遇过了第一个无比痛苦的分离——离开了妈妈无比舒服的子宫,从狭窄的阴道里被挤到这个冰冷嘈杂的世界。接下来婴儿会在妈妈的呵护下逐渐成长,然而当孩子长大,又将经历一次分离。这种分离,并不是那种断绝亲情的分离。是一种独立成长。
有人说:真正得体的母爱,是一场退出。对于作为儿女的我们来说,也是一样——拒绝分离,就等于拒绝成长。很有趣的是前几年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有人说一句话:冷暖自知。似乎带着一种悲哀的顾影自怜。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有它积极富有朝气的一面:一个独立的人格,是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到温暖并勇敢前行的。
在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男孩在拿出了一部分“行李”之后,却仍旧保留着一部分的信仰。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外在的,多了便成了不必要的包袱。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我们的价值观在不断发生的经历中修修改改,去掉累赘的、陈旧的,又重新添加上见识和更开阔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这个保留下来的小小一部分的信仰,大概就是不忘初心吧。那些最纯真原始的真我,是我们不应该舍弃的。
在克里希那穆提《最初和最终的自由》中,他说:
练习爱,练习手足之情,这些依然在头脑的领域之内,因而并不是爱。当这一切都停止,爱就会出现,然后你就会知道爱是什么。
就像最后男孩懂得了将这份爱带在心中,而不是成为生命的依赖和前往未来的累赘。
原创内容来自(秉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