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吃什么防止湿气(春天就怕湿缠身)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从中医角度说,春天也是人体容易春困、脾胃虚弱、身体湿气大涨的季节。
而湿气不除,后患无穷!因此春季是为身体除湿很关键的一步。
“湿”是什么?
“湿”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感受了自然界的湿邪,而形成的「外湿」,比如有些人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就容易感受湿邪。
另一种是因为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而内生的「内湿」。
特别是南方的春季雨天特别多,回潮十分严重,外湿的环境容易增加人体内湿气,湿邪困脾,从而引发身体不适。
即使在北方,降雨量虽然不多,但很多人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运动少,再加上心情不舒畅,也会导致脾胃功能欠佳,出现和「湿邪中阻」类似的症状。
湿气重的5个表现
春季人体肝气当令,肝气过盛易伤脾胃;加上春季雨水较多,湿邪侵袭人体,最易伤脾胃。这个时候,寒湿交困,尤其今年多雨潮湿,出现脾虚、湿重的情况。
01 | 头重如裹
当受湿邪侵袭时,头部是最先出现反应的部位。此时,你会觉得头昏沉沉地,如同裹着一块布,同时出现身体沉重、四肢酸懒乏力,浑身不适等症状。
此外,还可伴见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症状,形成表湿证。
02 | 关节酸痛
如果湿气侵袭到关节,我们的关节也会因部分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一定的病症,如四肢关节僵硬、屈伸不利,或出现关节酸痛沉重等症状。
虽然饮食、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明显增加、起床时浑身酸痛、下肢水肿等。
03 | 消化受阻
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运作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甚至不想吃东西等。
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04 | 眼肿舌大
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
当早起出现眼皮浮肿,或有明显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则说明湿气已经“入驻”到我们体内。
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的最为准确。在春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05 | 大便不成形
长期便溏,体内肯定受湿气困扰。大便后总有某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
湿气对我们的危害有很多方面,除此外,以下这些表现也表明,你已经被湿气“缠上”了↓↓
部位 |
有形 |
无形 |
面部 |
眼袋、长痘、T区油腻、脸色发黄 |
脱发、头疼 |
腹部 |
腹部肥胖、赘肉多、肌肉无力 |
腹胀、腹泻 |
腿部 |
腿肿、脚气 |
关节炎、痛风 |
这4类食物,越吃湿气越重
其实,想要减轻内湿,通过戒口的方式,尽量少摄取或者避开摄取一些,容易生湿生痰的食物,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01 | 甘味的食物
甘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多的食物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不适合多吃。
不仅是甜点之类的甜食,特别是一些常见的热带水果,如芒果、菠萝、榴莲等含糖量都很高 ,大家也要注意适量食用。(注意不是不吃,是要适量哟~)
02 | 生冷的食物
寒凉伤脾,大量食用生冷食物伤了脾,脾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了,湿气也就更容易产生。
虽然天气转暖,但冰啤酒、冷饮等还是要少吃,否则会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加重湿气。
此外,凉拌、生吃蔬菜也会生湿。对于脾胃本身就比较虚弱的人来说,最好先用热水焯一下,采用温拌的做法更适宜。
03 | 油腻/辛辣的食物
油炸食物等比较油腻的食物,热量很高不容易消化,食用过多会给脾胃增加负担,影响脾胃的运化,使身体内更容易产生湿气。
辛辣的食物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川菜和湘菜了。因为口味浓郁且下饭,所以深受广大食客欢迎。
但是,辛辣吃太多了会生内热,而热邪常和湿邪一起“狼狈为奸”,人就容易生病。
04 | 凉茶
近些年来,凉茶成了大家的佐餐佳品。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多数凉茶性凉,经常喝容易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加重湿气。
即便是一些祛湿凉茶,如薏仁祛湿茶、五花祛湿茶,天天喝也会损伤脾胃,湿气越祛越重。
特别是喝凉茶后如果出现没胃口、拉肚子等不适时,往往意味着脾胃受损,应马上停止饮用。
日常如何祛湿更有效?
01 | 运动祛湿
太极拳、八段锦都是不错的选择,既健脾补气又祛湿。通过让身体充分舒展,生发人体阳气游走全身,出出汗带走湿气。
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按摩脏腑,提升中焦脾胃的活力,更好运化水湿,起到消除虚胖的目的。这是药物的外力没法替代的首选。
推荐常做《八段锦》之“调理脾胃臂单举”。
这是《八段锦》的动作之一,功在强健脾胃,尤其适合焦虑、饮食不规律的人常常练习。
动作要领: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上;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仰头看右指尖片刻。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
02 | 穴位祛湿
人体自带的一些穴位也是提升阳气、祛湿的好方法。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按摩刺激这些穴位,一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
中脘穴:缓解湿滞
-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
-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
足三里穴:疏风化湿
- 足三里,位于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03 | 药膳祛湿
在祛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健脾,只有脾胃的功能强健了,湿气才能运化出去。因此,要想祛湿,就必须祛湿加上健脾,同时进行,才有用。
「四神汤」是健脾祛湿的一道名方。其中山药、莲子、茯苓、芡实(或薏仁),四种食材以1:1:1:1的比例熬制,约每味15克。
这道汤以甘平为主,甘能补能和,故能健脾和胃、厚实肠胃。且都是药食同源的日常食材互相搭配,补益心肺,健脾益肾。性味非常平和,适合日常调养,而且绝大多数人体质都适合。
四 神 汤
食材:山药,莲子,芡实,茯苓各15克,清水2000毫升。
做法:
1. 用小火煮30分中,可加少许冰糖调味,
2. 再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
四神汤药材含有大量淀粉,单独炖煮的话口感较涩,适合添加蛋白质增加润滑感,除了可用猪肚(肠)搭配四神,还可加排骨等。
04 | 茶疗祛湿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没时间也没精力在生活饮食上那么讲究,可适当选择一些体质调理类的茶品。
枸 杞 薏 米 茶
食材: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
做法:
1. 薏米拣出杂质,清水淘净并控干水分。
2. 将薏米放入锅中【不可放油】,小火翻炒薏米,直至炒出米香即可关火。
3. 将红枣剖成两半放入茶壶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
4. 如喜欢甜味可放冰糖,再放入炒好的薏米,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养肝明目又利水祛湿。
细节太多记不住?那就睡!
这里的睡,不仅是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还要有“祛湿利器”的加持。
人的足底有很多穴位,足贴正是利用这个原理,通过刺激足底相关反射区,使得人体血液循环得到促进,体内的水分调控得以平衡,促使人体毒素及湿气一起通过足底排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