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和新马师曾 马师曾与红线女

在现代粤剧舞台上,最负盛名的要算马师曾与红线女,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红线女和新马师曾 马师曾与红线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红线女和新马师曾 马师曾与红线女

红线女和新马师曾 马师曾与红线女

在现代粤剧舞台上,最负盛名的要算马师曾与红线女。

马师曾(1900一1964),少年时代就具有古典文学的修养,17岁进戏馆学粤剧。此后,去新加坡、香港、澳门以及美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地演戏和拍电影。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沦陷。他拒绝敌人的威胁利诱,回广东、广西演出;抗战胜利后,重返香港。1955年回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直到逝世。他一生致力于粤剧改革,注意汲取电影、话剧等艺术的长处,丰富粤剧的表演艺术。他的戏路宽广,除了擅长粤剧特有的脚色行当丑生外,还能扮演小唱生、小武、花脸、须生等。表演动作丰富,节奏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唱腔独具特色,顿挫分明,悠扬深远,并能糅入方言俗语,妙趣横生,成为脍炙人口的“马腔”。晚年改演老生,表演风格苍凉刚健。他与红线女主演的《搜书院》、《关汉卿》等戏,誉满中外。

红线女(1922一)原名邝健廉。13岁随舅母学粤剧,以小红燕艺名登台演戏,扮青衣。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马师曾的剧团在两广等地演出,逐渐成名。抗战胜利后,在香表港、澳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演出。50年代,曾拍摄《家》、《春》、《秋》、《雷雨》等多部戏曲影片。红线女音域宽广,清脆圆润,明亮醇厚,在继承粤剧名旦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成为当代粤剧舞台上流行最广的唱腔流派。表演上以刻划人物细腻见长。她所扮演的古代女子形象,如《搜书院》中的翠莲,《关汉卿》中的朱帘秀,影响颇大。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昭君出塞》,获古典音乐比赛金质奖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