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味寻味民间食物(总有刁民想害朕)

一城一味寻味民间食物(总有刁民想害朕)(1)

引自百度图片,侵删。

不断有人说,虾和橘子/柠檬一起食用时,虾中的砷元素会和维生素C发生反应,生成砒霜。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小编无数次的试图反驳却总碰到一副“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表情。直到看到了这张图。

一城一味寻味民间食物(总有刁民想害朕)(2)

“食物相克”到底是个什么鬼?还能不能愉快地做个吃货了?

“蟹与柿同食肚子疼”吗?食物相克是谁发明的?

“食物相克”是我国独有的说法。它一般来源于民间的经验——中医通过自己的经验、病人的个案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再用理论去解释,然后口口相传,最后载入医书。最终被我们拿来当成颠扑不破的真理。

举一个常常拿来反驳食物相克论的例子:

从前有个吃螃蟹的人,又吃了柿子,他肚子疼了。他把这条消息扩散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了。于是我们很多人相信了螃蟹 柿子=肚子疼。但是以现代学术研究的眼光来看,这一“经验”却处处是漏洞。

螃蟹洗干净了吗?螃蟹烧熟了吗?螃蟹有没有被病原体污染?柿子洗干净了吗?柿子有没有变质?等等。除了螃蟹 柿子这一待研究的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可能导致肚子疼的无关因素不能排除,这就是没能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问题。

一城一味寻味民间食物(总有刁民想害朕)(3)

栗子牛肉,反驳“牛肉栗子同食腹泻”

他除了吃螃蟹和柿子,又吃了虾,猪肉,馒头,青菜,香蕉,喝了稀饭,二锅头。那谁知道他肚子疼是不是虾,猪肉,馒头,青菜,香蕉,稀饭,二锅头引起的呢?又或是螃蟹和虾,猪肉,馒头,青菜,香蕉,稀饭,二锅头这些一起导致的肚子疼呢?甚至是虾,猪肉,馒头,青菜,香蕉,稀饭,二锅头这些某两个或者某三四个搭配引起的肚子疼呢?这就是无法确定相关性的问题。

他一个人肚子疼了,或许也发现有一些人肚子疼了,但是这些人的肠胃是不是和健康人别无二致?身体机能是不是和其他人一样?吃螃蟹和柿子肚子疼这一现象是否在各年龄阶段,各性别的人群中普遍存在?这就是无法排除个体差异的问题。

他吃了几斤螃蟹?几个柿子?100克螃蟹需要搭配多少克柿子才能起到肚子疼的效果?这就是无法定量分析的问题。

数据说话,有学术研究支持或反对食物相克吗?

有,请看图,引用自中国知网文献 赵金生. 部分相克食物组合的动物与人群试食研究[D].兰州大学,2010.

一城一味寻味民间食物(总有刁民想害朕)(4)

【参考文献】赵金生. 部分相克食物组合的动物与人群试食研究[D].兰州大学,2010.

不想看字的,这里有结论。

一城一味寻味民间食物(总有刁民想害朕)(5)

【参考文献】赵金生. 部分相克食物组合的动物与人群试食研究[D].兰州大学,2010.

我为什么吃了会不舒服?不是食物相克是什么?

不废话,避免有小伙伴觉得太长不看

乳糖不耐:缺乏分解乳糖的酶,一喝牛奶就拉肚子。在西方不常见,但在亚洲还是有一定数量的。个人体质问题。

食物不洁:没洗干净,或者没做熟。

肠易激症(IBS):一种肠胃病,吃什么都可能不舒服,我不是医学生也不是医生,不过多科普。食物表示这锅不背。

食物过敏:海鲜过敏,花生过敏等等。小编没见过,但确实有人。这得错过多少好吃的啊!

食物相克,因为某某和某某一起吃会损失某某营养?

“豆浆不能与鸡蛋同吃”很多人相信这个。理由是豆浆中有抗胰蛋白酶因子,能够抑制胰蛋白酶活性,从而抑制蛋白质的消化,降低营养价值。这类“理论”看似科学,其实不然

有些“理论”根本不存在。上文中的“豆浆不能与鸡蛋同吃”,实际上胰蛋白酶抑制物在豆浆加热的过程中很容易失活而不再具有抑制作用。

即使存在营养拮抗,损失的和吃下去的相比也只有九牛一毛。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消化道里,既会发生消化反应,它们之间也会反应。无论是协同作用还是拮抗作用都是很常见的。然而,即使发生了拮抗作用,由于反应条件未必适宜,反应物接触未必充分,反应速率未必比消化速度快,因拮抗而损失的营养真的是微乎其微的,尤其是作为三大宏量营养素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某某和某某反应会生成有毒的东西,不能一起吃?

橙子柠檬的维生素 C 虾里的=砒霜,牛奶豆腐的钙离子 菠菜韭菜里的草酸=草酸钙结石……这些被人传的太多了,辟谣也太多了。“化学反应”导致的食物相克,无外乎这几种解释。

反应物的量:还拿上文的例子,要产生有足够毒倒人的砒霜,需要一次吃下 150 公斤虾和200多公斤的橙子。那个日本的大胃王木下,一顿也吃不下吧。

一城一味寻味民间食物(总有刁民想害朕)(6)

原创,请勿未授权盗图

反应条件:很多化学反应特别是,都需要在极端条件下进行,比如100-200摄氏度的高温,极端的pH等等,我们的消化道哪有那么厉害啊。

最重要的是,复杂的生化过程≠理想条件下的的高中化学方程式。在烧杯的纯水里,钙离子和草酸溶液确实会生成难溶的草酸钙,但是,在人体消化道这一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有消化液的盐酸,有不计其数的酶,有更复杂的不计其数的食物成分,同时牛奶中的钙不是简简单单的离子态形式存在,菠菜里草酸的存在形式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分子和离子态。发生什么样的反应不是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的。

总之,食品在烹调的过程中和消化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极端复杂的。复杂到目前的科技水甚至有些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绝无可能像高中水平的化学那样用一个方程式遍描述一切。面粉到面包再到消化掉,涉及的反应底物可能有数万种,涉及的反应和酶同样可能有数万种。消化的最终产物只会更多。用简单的无机化学反应来衡量人体内发生的生物化学过程是完全不科学的。

食物相克,是信还是不信?

一句话,都可以啊。

这有什么可争论的呢?

古人的智慧未必完全是错的,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也未必全部是对的。古人的智慧有其局限性,现代科学同样有很多东西是不清楚的。食物相克,信其有,没什么。信其无,同样欢迎。相信者没必要说不信者数典忘祖,不信者也没不要说相信者不懂科学。

但是

把“食物相克”搞到偏激的程度,不准自己和家人吃这个吃那个,就有点不妥了吧。

就好比强迫素食主义者吃肉,喜欢咸豆腐脑的骂喜欢甜豆腐脑的是傻X,是不是就暴露下限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