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骆驼祥子(中考必考名著骆驼祥子)
知名著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骆驼祥子》以上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述说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奋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作者同时也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揭示了个人奋斗不能使旧社会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境遇的主题。
读名著
初拉车的样子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杀进腰,把腰部勒得细一些)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一边儿,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挺脱,强劲结实)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一读一得:
这两段文字中,作者描写了主人公祥子的身量、衣着、体态等,还重点描绘了祥子的脸,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初到城市的主人公的健壮和充满生气。正是因为祥子身体健壮,年纪又轻,有着拉车的良好条件,所以他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希望。这里,老舍把一个活生生的祥子呈现在我们面前,堪称一曲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祥子的善良淳朴、吃苦耐劳、热爱生活,无不深深地刻入我们心中,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外貌描写在大家的作文中经常见到,一点也不陌生,但是写得精当,写得到位,却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做到的。常见有的作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写,从头到脚,眼睛是怎样的眼睛,嘴是怎样的嘴,身材怎样,着什么衣穿什么鞋,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反倒给人印象不深。
关于外貌描写,我们先听听作家本人是怎么说的:“相貌自然是要描写的,这需要充分的观察,且须精妙的道出,如某人的下巴光如脚踵,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鸡腿……这种形容是一句便够,马上使人物从纸上跳出,而永存于读者记忆中。反之,若拖泥带水的形容一大片,而所以形容的可以应用到许多人身上去,则费力不讨好。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老舍《人物的描写》)
描写人物,要细致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中最富特征的部分,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这一系列漫画式的简笔勾勒,生动突出地表现了祥子的淳朴健壮。作者还把头朝下倒立的祥子比作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形神兼备,非常贴切。老舍先生对祥子外貌的描写手法,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
此外,如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转变中,刻画出人物的外貌变化,让外貌描写立体化与动态化,则会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便是更高的写作要求了。
链接阅读:
病过去之后,他几乎变成另一个人。身量还是那么高,可是那股正气没有了,肩头故意的往前松着些,搭拉着嘴,唇间叼着支烟卷。有时候也把半截烟放在耳朵上夹着,不为那个地方方便,而专为耍个飘儿(耍个飘儿,耍俏)。他还是不大爱说话,可是要张嘴的时候也勉强的耍点俏皮,即使说得不圆满利落,好歹是那么股子劲儿。心里松懈,身态与神气便吊儿啷当。
对比链接阅读中祥子后来的形象,松着肩,“搭拉着嘴”,唇间叼着烟或耳朵上夹半截烟,“吊儿啷当”,十足的混混样,前后外貌差别如此巨大,真是判若两人。悲剧,就是把这世界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正是在这直观形象的外貌对比中,祥子的悲剧才更让人心痛。
祥子买车
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摔在我脸上”的质量保证,形象生动,京腔十足)!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为什么绝对不拉女的?应该是旧社会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在作祟,怕拉一女性晦气,影响了日后的生意。)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这又是为什么?梁实秋《东安市场》中记述:“北平的东安市场,本地人简称为‘市场’,因为当年北平内城里像样子的市场就只有这么一个,西城也有一个西安市场,那是后来兴建的,而且里面冷冷落落,十摊九空,不能和东安市场相比。北平的繁盛地区历来是在东城。”再来说前门。 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为京城九门之首。正阳门因皇帝龙车出入此门,故称“国门”。不难看出二者都是繁华热闹之所。祥子想着拉去这两个地方的客,当是为讨吉利,希望自己的“洋车事业”蒸蒸日上,越拉越好。)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肉夹馍就是最好的吃食,幽默中带有一丝辛酸)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一读一得:
就像农民渴望拥有自己的土地一般,进城拉上车的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车是属于自己的土地一样的唯一靠得住的东西。有了自己的车,祥子的心里才踏实,才觉得生活有了着落。祥子是一个体面、要强的人,他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他觉得如果没有自己的车,便永远得不到独立,永远生活在别人的管制之下。所以,初拉车的他便为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年半,拉上自己的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但世事并非如自己所愿,祥子整整拉了三年车,才凑足了买车的钱。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崭新的洋车。
买车的祥子,心情是激动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憨厚寡言的他只是“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面对铺主的加价,只会重复一句“我要这辆车”,寥寥几笔,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当祥子拿到新车的保单时,更加激动,这里我们从他的动作、心理上都可看出祥子当时喜悦的心情。“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几乎要哭出来”,不厌其烦地端详自己的车子,并且将买上新车的这一天算作自己的生日,还别出心裁地想出了过“双寿”的法子。选段中,老舍这位“语言大师”没有用一个表示心情的形容词,高兴啊,喜悦啊,激动啊,通通没有,但就在主人公的一举一动中,祥子的喜悦激动跃然纸上,大师的语言魅力可见一斑。
喜获新生
灰天上透出些红色,地与远树显着更黑了;红色渐渐的与灰色融调起来,有的地方成为灰紫的,有的地方特别的红,而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又待了一会儿,红中透出明亮的金黄来,各种颜色都露出些光;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的清楚了。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祥子对着那片红光要大喊几声,自从一被大兵拉去,他似乎没看见过太阳,心中老在咒骂,头老低着,忘了还有日月,忘了老天。现在,他自由的走着路,越走越光明,太阳给草叶的露珠一点儿金光,也照亮了祥子的眉发,照暖了他的心。他忘了一切困苦,一切危险,一切疼痛;不管身上是怎样褴褛污浊,太阳的光明与热力并没将他除外,他是生活在一个有光有热力的宇宙里;他高兴,他想欢呼!
一读一得:
从兵营里趁黑逃出来的祥子喜获新生,虽然丢了自己买的第一辆车子,却顺手拉了三匹大兵撤退时落下的骆驼。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重获自由的祥子,满脑子筹划着把骆驼出了手,进城里再买一辆车,让自己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祥子个性沉默、坚忍,作者就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或以动作、情状体现其心理,或直接剖析祥子心理的变化,或借助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理。本选段即属融情于景型。
在老舍笔下,渐渐放亮的天色,恰如祥子重新燃起希望的人生,作者运用多种色彩描写,生动再现了太阳升起前天空颜色的变化。及至太阳升起,“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太阳“照亮了祥子的眉发,照暖了他的心”,“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在祥子的眼里,清晨的太阳是那么明亮,世界是那么温暖,劫后余生的喜悦之情洋溢在文字间,让读者的心情也不禁跟着小说主人公轻松明朗起来。
冬天的黄风
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
一读一得: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多风。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北京典型的气候特征。作者紧扣北京冬季的突出特点——风大,辅以一系列的人物心理描写,生动刻画出了北京的冬天。
刘四爷过寿
地上的雪扫净,房上的雪渐渐化完,棚匠“喊高儿”上了房,支起棚架子。讲好的是可着院子(可着院子,即与院子的面积一样大小)的暖棚,三面挂檐,三面栏杆,三面玻璃窗户。棚里有玻璃隔扇,挂面屏,见木头就包红布。正门旁门一律挂彩子(彩子,用各色绸布或绢纸扎成的彩花、流苏等饰物),厨房搭在后院。刘四爷,因为庆九,要热热闹闹的办回事,所以第一要搭个体面的棚。天短,棚匠只扎好了棚身,上了栏杆和布,棚里的花活和门上的彩子,得到第二天早晨来挂。
第二天早上,棚匠来找补活。彩屏悬上,画的是“三国”里的战景,三战吕布,长坂坡,火烧连营,等等,大花脸二花脸都骑马持着刀枪。刘老头子仰着头看了一遍,觉得很满意。紧跟着家伙铺来卸家伙:棚里放八个座儿,围裙椅垫凳套全是大红绣花的。一份寿堂,放在堂屋,香炉蜡扦(蜡扦,上有尖钉下有底座可以插蜡烛的器物)都是景泰蓝的,桌前放了四块红毡子。刘老头子马上教祥子去请一堂苹果,虎妞背地里掖给他两块钱,教他去叫寿桃寿面,寿桃上要一份儿八仙人,作为是祥子送的。苹果买到,马上摆好;待了不大会儿,寿桃寿面也来到,放在苹果后面,大寿桃点着红嘴,插着八仙人,非常大气。
一读一得:
虎妞的父亲刘四爷六十九大寿,旧时汉族寿诞风俗,老年人生日有“庆九不庆十”之说,于是,四爷大操大办,还特意扎了个棚。“三面挂檐,三面栏杆,三面玻璃窗户”,“彩屏悬上,画的是‘三国’里的战景”,“点着红嘴,插着八仙人”的寿桃,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作家用一支出色的笔活画出了老北京的风俗民情,生动表现了老北京人讲面子、爱排场的性格特征。
老马的感慨
“你想独自混好?”老人(小马儿的祖父,老马)评断着祥子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可是谁又混好了呢?当初,我的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一直混到如今了,我落到现在的样儿!身子好?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去咱们这个天罗地网。心眼好?有什么用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没有这么八宗事(八宗事,《王宝钏》是京剧迷极为熟悉的剧目,这出戏情节曲折,如果全本上演,有八出之多。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以至戏曲、话本等均有演绎。可是历史上并无薛平贵其人,唐代有传的仅有薛仁贵而已。薛既不存,王将焉附?故民间有“王宝钏故事——没那八宗事”之说)!我当年轻的时候,真叫作热心肠儿,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作。有用没用?没有!我还救过人命呢,跳河的,上吊的,我都救过,有报应没有?没有!告诉你,我不定哪天就冻死,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蹦儿,本领,前途的意思)?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你说是不是?我的心眼倒好呢,连个小孙子都守不住。他病了,我没钱给他买好药,眼看着他死在我的怀里!甭说了,什么也甭说了!——茶来!谁喝碗热的?”
一读一得:
《骆驼祥子》的“京味儿”突出地表现在语言上,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新鲜活泼,不少经过提炼加工的北京口语点缀其间,使作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北京地方特色,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
此处单表一表人物语言。你看上面洋车夫老马的一段话,“身子骨儿”“样儿”“热心肠儿”“干苦活儿”“蹦儿”“没法儿”特有的京腔儿化音,叹号问号夹杂其间,情感浓郁且多用短句,错落有致,读来鲜活水灵,“它的言语是活的”。这里老马并没有给祥子讲大道理,人生啦,奋斗啦,宇宙啦,一类的字眼通通没有出现。老马把祥子的个人奋斗跟蚂蚱相比,一针见血地预见了祥子的失败。而“成了群”的蚂蚱“谁也没法儿治它们”,则是作家借书中人物之口对祥子们出路的一点思考。书中类似的大段京腔语言,如“孙侦探敲诈祥子”“高妈劝祥子存钱”“虎妞四爷父女翻脸”等,无论是人物语言的口语化,还是人物性格身份与语言的契合度,都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话名著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节选)
老 舍
当我刚刚把它写完的时候,我就告诉了《宇宙风》(1937年,《骆驼祥子》开始在杂志《宇宙风》上连载发表)的编辑: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后来,刊印单行本的时候,书店即以此语嵌入广告中。它使我满意的地方大概是:
(一)故事在我心中酝酿得相当的长久,收集的材料也相当的多,所以一落笔便准确,不蔓不枝,没有什么敷衍的地方。
(二)我开始专以写作为业,一天到晚心中老想着写作这一回事,所以虽然每天落在纸上的不过是一二千字,可是在我放下笔的时候,心中并没有休息,依然是在思索;思索的时候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
(三)在这故事刚一开头的时候,我就决定抛开幽默而正正经经的去写。在往常,每逢遇到可以幽默一下的机会,我就必抓住它不放手。有时候,事情本没什么可笑之处,我也要运用俏皮的言语,勉强的使它带上点幽默味道。这,往好里说,足以使文字活泼有趣;往坏里说,就往往招人讨厌。《祥子》里没有这个毛病。即使它还未能完全排除幽默,可是它的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这一决定,使我的作风略有改变,教我知道了只要材料丰富,心中有话可说,就不必一定非幽默不足叫好。
(四)既决定了不利用幽默,也就自然的决定了文字要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因为要求平易,我就注意到如何在平易中而不死板。恰好,在这时候,好友顾石君先生供给了我许多北平口语中的字和词。在平日,我总以为这些词汇是有音无字的,所以往往因写不出而割爱。现在,有了顾先生的帮助,我的笔下就丰富了许多,而可以从容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因此,《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言语是活的。
洋车
邓云乡
祥子是二三十年代中,北京洋车夫的化身。老舍先生把种种不幸集中到他身上,而他不过是那时北京数以几万计的洋车夫中的一员。由清代末年直到七七事变之后,洋车在北京存在了差不多五十多年,其中有自用车、包月车、散车、专拉东交民巷洋人的车、专拉妓女的华丽的车,而多少万人又赖以作为养命之源,这是一个历史的陈迹,这些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都作了生动的描写。“祥子”在国际上也出了名,不但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而且早在若干年前,好莱坞就曾经计划把它搬上银幕。虽然未成为事实,但一个时期宣传得也很热闹,不少人都还记得这桩事。最近又有改编的舞台剧《骆驼祥子》在上演,据说也可拍成电影。可见社会上的人还是没有忘记祥子的。
洋车在北京最早叫“东洋车”,因为它是由日本传来的,看日本所拍明治时代的影片,不少地方都会出现拉洋车的镜头。日本的洋车,是谁发明的,就不知道了。因为它在构造上有力学原理,使之坐上人之后,利用重量的压力促使车轴向前滚动,减轻了拉车人的牵引力。这种构造,是受了近代物理学影响的产物,估计是明治前后的东西。最早的洋车,轮子只是一个铁圈,没有橡皮,走在石子路上,自然十分颠簸。十九世纪末,北京东交民巷所谓外国“使馆特区”,开始有了洋车,但仅有几十辆,中国人使用洋车,在北京大概最早还是由宫中兴起的。大约在1901年左右,北京洋车就多起来了。直到四十年代结束,洋车渐近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三轮车。洋车前后在北京存在了五十多年,这里面该有多少不幸的祥子呢?
(节选自《燕京乡土记》,有删改)
《骆驼祥子》的京味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代表,而《骆驼祥子》是老舍“京味”小说的代表。所谓京味,即是指小说中鲜明的北京地域情调,其不仅表现在北京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景观建筑等方面,更表现在北京的政治经济、风俗人情、方言俚语等方面。
人力车夫
胡 适
“车子!车子!”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能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中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
练名著
1.请根据名著内容,简述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一起:
一落:
二起:
二落:
三起:
三落:
2.右面三幅图都是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你最喜欢哪一幅?请简述理由。
3.结合本版《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从写作角度概括《骆驼祥子》一书出彩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一起: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终于买下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一落:买上新车不久,北平发生战乱,祥子怀着侥幸心理拉客,结果被军队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一天夜里,祥子带了三匹骆驼从军队里趁乱逃了出来,之后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祥子在曹先生家拉包月时,被孙侦探敲诈,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祥子和虎妞结婚后,虎妞给祥子以低价从邻居二强子那里买了一辆二手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只好卖掉了车来安葬虎妞。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一幅简述即可。简述时须围绕构图元素来进行,比如古城楼、牌楼、骆驼、洋车以及拉洋车的人等,分析时结合名著相关内容阐释自己喜欢的原因。 3.①在心中长久酝酿,材料丰富,所以落笔准确,不蔓不枝。②专注写作,不停思索。③幽默不可强加,只要材料丰富,心中有话,就可出彩。④文字平易,亲切活泼,要让言语是活的。
- END -
来源 | 文字选自《语文报·中考版》9月份名著专号,由天下语文(ID:tianxiayuwen)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事先申请授权并标明准确完整出处!
作者 | 王小强
责编 | 艾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