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古城古镇(广东两千年不变的古城你知多少)
一代进取,二到五代守成有方,后几代才能安享富贵,每一个家族的壮大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时间和环境的推动中,或快速或缓慢成长一个地方的发展繁荣亦如是,大湾区改革开放之后一夜暴富,是个奇迹其实也与它历史的积累息息相关秦汉时中原文化开始输入南海,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初遇,荡起涟漪已是数百年,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广东古城古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广东古城古镇
一代进取,二到五代守成有方,后几代才能安享富贵,每一个家族的壮大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时间和环境的推动中,或快速或缓慢成长。一个地方的发展繁荣亦如是,大湾区改革开放之后一夜暴富,是个奇迹其实也与它历史的积累息息相关。秦汉时中原文化开始输入南海,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初遇,荡起涟漪已是数百年。
隋唐之前岭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在交趾郡,人口物产贡赋远高于岭南其它郡;直到三国吴时期,交、广两分,广州成为东广经济文化中心,两晋时交趾三郡大权旁落,岭南中心逐渐东移至广州;唐时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外国商船与商人往来频繁,据史料记载唐代宗时番商占广州人口三分之一,广州的光塔路成为外国人聚居地,这标志着岭南从农耕文化中率先摸索着走向海洋文化;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岭南广州一直是中国海洋文化探索的先行者,与泉州、杭州并列为当时最繁荣的海贸城市。莫说广东没文化根基,那些传承两千多年的岭南古城,或许可以从中一窥岭南繁荣的根脉。
番禺现为广州市番禺区,是岭南四大古县之一。番禺本为秦置古县,位于南海郡南部,珠三角冲积平原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县南距离大海仅七十里。秦统一六国后,先后派遣屠雎、任嚣攻略扬越,并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郡治就在番禺县。秦汉时,县域范围非常大,番禺县包含了现在的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等地市区域。秦末天下混乱,南海郡尉任嚣临终托付赵佗守岭南,赵佗据守番禺归拢南海、桂林、象郡并自立为南越王,这可以说是广州历史的第一个高峰。西汉初汉高帝刘邦遣陆贾为使说服赵佗归附朝廷,赵佗被封为南越王。汉武帝时南越丞相吕嘉反,汉武帝遣将平定岭南之乱,置交趾刺史部,下设南海、郁林、苍梧、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南海郡治仍在番禺,两汉近四百年间,除珠崖、儋耳郡后来被撤销,其它岭南七郡格局基本顺延。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时南海郡设六县,番禺、博罗、龙川、揭阳、四会、中宿,其中五县古名至今仍有沿用,只有中宿县(现在的清远市)未承袭。
秦汉时,番禺实际上只是南海郡的经济文化中心。直到三国吴时,吴主孙权命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觉得交趾治所过远遂把州治从交趾郡的龙编迁徙到番禺,后来吴主把汉以来的交州刺史部一分为二为交州、广州,广州从此成为岭南经济文化中心。隋朝时,番禺县辖地改归为南海县,在南海县旁边另置了番禺县,唐沿袭隋制,唐时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海贸和属国朝贡接待事宜,广州历史攀上第二个高峰。
宋元海贸发达,广州一直繁荣发展,有成熟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人才船只贸易资源。明清时番禺县一直作为岭南一级行政区划驻地,名副其实为经济文化中心,其间偶有撤并番禺归南海县,但不久都恢复番禺之名。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是古代中国海贸的巅峰,泉州跃居海贸榜首城市,后倭寇不断入侵沿海,抗倭战争不断,海贸时不时关停,但广州一直开埠通商,从未曾停过,番禺也随着历史的推进而跌宕起伏。
番禺在珠江入海口处,发展海上贸易来说,地理位置是极好的。北部湾广西沿岸,秦汉时称为合浦郡,也是极佳的地理位置,并且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岭南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直到两晋之后,朝廷对交趾、九真、日南郡的管辖权旁落,岭南的经济文化中心才逐渐东移。所以说当代广州的繁荣发展,既有天时地利传承之便,更有赖国家政策支持。
古时番禺贡赋多为海外舶来物,香料、宝石、珍惜物种的皮毛牙齿等,物以稀为贵。其实番禺本身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雨热同期物产是很丰足的,宋元时期,珠三角冲积平原泽野千里,引入江南蚕桑养殖技艺,丝布、竹布等亦有所产出。明清时期江南、江西陶瓷技艺越过大庾岭传入岭南,瓷器生产得到长足发展,至今佛山陶瓷在中国可以说都占有一席之地。
博罗现为惠州市博罗县,是岭南四大古县之一。博罗为秦置古县,位于南海郡东边,与番禺县相邻。博罗的名字由来,非常的具有《山海经》神话色彩,相传仙山蓬莱有三座别岛,其中一座为浮山,浮山自东海浮来,与罗山合,才有了罗浮山,罗浮山为古博罗县域内最高峰。秦始皇曾经遣使入海寻三座仙山而未能有结果,罗浮山之传说与秦皇之所求相似度颇高,因此以罗浮山命名其所在县名傅罗,古代傅通博,秦汉时期,其实博罗一直叫做傅罗,直到两晋时才改为博罗的。
秦汉时博罗县包含了现在的东莞、惠州、河源、深圳等地市区域,范围非常大。直到三国吴时,统治的范围小了,大县被分割,在大县上设郡和县。到隋唐时,按人口数分州设县,地方分割得更加具体。到宋朝,朝廷疆域变小,但是地方职司反而增多,地方区划分割得更加七零八碎。明清时按赋税多少分府设县,地方区划又经历了比较大的变革。博罗县建制也是历经更改,但有幸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了博罗县古名。
古代博罗县域拥有比较平坦的地势,珠江支流东江流经县境,于珠江口入海。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丰沛的降水和日照资源,让博罗的农业发展尤其繁荣,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北方能种的物产基本都能在这里种出来,北方不能种的热带物产这里也能种活,物产丰富人们揾食比较容易。宋朝大诗人、政治家苏轼贬谪惠州期间就曾写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地方特产对人们的吸引力之大,宋朝的惠州州境相当于两汉时期的博罗县县域。在古代,博罗县拱卫着南海郡,并为南海郡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博罗县与番禺县一样,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交织发展,广东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人在这里杂居融合,让这个区域的文化非常具有包容性,而且多元化。
龙川现为河源市龙川县,是岭南四大古县之一。龙川为秦置古县,位于南海郡东北边,与豫章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接壤,秦始皇略定岭南之后,设南海郡,征越大将任嚣被任命为南海郡尉,副将赵佗被任命为龙川县令,秦末中原大乱后赵佗据守番禺并自立为王,龙川县作为赵佗镇守过的地方,古名一直沿袭保留了下来。秦汉时,龙川县域大致包括了现在梅州、韶关、河源市的一部分。
龙川县处在东江和梅江的上游,由东江顺流而下可抵达广州,顺梅江而下,可到达潮汕并中转通往福建的漳州地区。龙川县北与江西省临界,古代时龙川县与曲江县隔邻,大庾岭的梅关古道走水路经浈江北江下广州,走陆路则可走西京古道下广州,也可走民间道路通往龙川县。隋唐之前,岭南与中原的沟通要道和官道主要是西京古道和湘漓古道。随着全国各地沿海贸易的发展,还有朝廷都城逐渐东移,与江西、福建的沟通往来越来越重要,龙川县和揭阳县等古县处在赣闽与岭南的交通要冲上,在宋元明清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宋朝南渡,世家大族大多与皇室一起偏安江南,逃避战乱的北方百姓渡过黄河长江经过赣闽来到岭南,险峻的武夷山脉和南岭山脉是天然的屏障,一段时期内抵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践踏,虽然广州最后也没有逃脱崖山海战的惨烈。两宋时期是岭南经历的两次人口迁徙巅峰,现在梅州、河源、惠州、韶关等地的客家人先祖,多是这个时候从北方逃难过来的。龙川县现在就是以客家文化为主的地方。
揭阳现为广东省揭阳市,是广东省辖下的地级市,与汕头、潮州相邻。揭阳为秦置古县,位于南海郡最东边,与闽中郡也就是现在的福建省接壤。揭阳县扼守粤东,东南方面向广阔的大海,因韩江和榕江在这里入海,冲积出比较广阔的平原,物产丰富相对宜居。秦汉时的揭阳县域包含了现在的揭阳市、潮州市、汕头市、汕尾市、梅州市等地市范围,地域相当辽阔。两汉时,揭阳县一直沿袭。直到三国两晋时期,撤县改郡在揭阳县域增加了诸多个县,隋唐时又撤郡改州,之后的宋元明清建制改来改去,揭阳县也是撤立反复。
古时,韩江、榕江流经揭阳县境入海,大海距离揭阳县仅一百三十里左右。因时有台风过境、县域内鳄鱼遍布、海上讨生活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揭阳在古时被朝廷误解很多。著名的唐朝大诗人、政治家韩愈被贬潮州时,写下的诗文《泷吏》,就差点被泷头吏描述的潮州景象所吓倒,唐时的潮州州境差不多就是汉时的揭阳县境。
其实,揭阳县因地处入海口、北回归线以南,光热资源丰富利于农业,还盛产海盐,盐在古代归朝廷直管,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揭阳产的龟甲质量上乘,在古代也是重要的贡赋品。
揭阳,是潮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与大海搏斗生存的揭阳人,是海洋文化的早期探索者。潮汕商人在明清时期就走南闯北行商,非常具有冒险的精神,大批大批潮汕人向大海往南,在海上丝绸之路往返,给岭南地区带回了世界各地的物产和文化果实。直到现在,潮汕商人都非常有名,“集体盘下一条街各家经营不同的产业带动繁荣”这种互帮互助性的民间商业传承精神,很有意思。
四会现为肇庆市四会市,是肇庆辖下的县级市,为岭南四大古县之一。四会为秦置古县,位于南海郡西北边,与桂林郡相邻,两汉时与苍梧郡相邻。四会位于珠江水系西江与北江交汇处,是西江入广州的一个重要关口,历来为两广交通要道。
古代时,水路是南来北往的高速路,珠江水系溯西江而上往长安洛阳有两条古道,一条是到广西梧州转贺江北上,沿潇贺古道翻过萌渚岭山脉到达永州,可抵达长江水系的湘江;一条是到广西贺州转桂江北上,沿湘漓古道翻过越城岭山脉到达永州。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连通,还是秦始皇遣将领攻略岭南时命史禄修建的灵渠,把湘江和漓江打通,便于运输粮草,从秦朝往后,湘漓古道一直是古代岭南与中原往来的官道。古时,从番禺往西溯西江而上,第一个中转站就是四会。两汉时,岭南经济文化中心在交趾郡,四会的交通枢纽作用还不是那么重要,直到唐宋元明清商业贸易较为发达的时候,四会县上的码头上商铺林立,西江上百舸争流,官船商船日夜穿梭往来不断。
四会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现今四会市主要以广府文化为主。四会因地处珠三角北部边缘,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广府文化传承。
高要现为肇庆市高要区。高要为西汉置古县,隶属于西汉时的苍梧郡。高要县位于南海郡西北方向,西江下游,东与四会相邻,秦朝时在高要县设有漓水关。与四会一样,高要也是西江上的一个水路中转站,随漕运的发展而跌宕起伏。
古代时,沿大江大河人烟都比较阜盛,比如黄河、长江中下游沿岸基本上三四十里就设一个县,西江沿岸也一样,从珠江口溯西江而上,从两汉时期就依次设有番禺、四会、高要、端溪、广信、布山等古县,到唐宋时期,州县越来越多。因都是沿河设的县,高要和四会的地理位置和功能非常相似。文化也高度同源,高要也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徐闻现为湛江市徐闻县。徐闻县为西汉置古县,隶属于西汉时的合浦郡。徐闻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南海郡西南边,三面向海,与海南隔海相望,最南端距离海南仅二十多公里。秦汉时,徐闻县域包含现在的湛江、茂名、阳江等地市,范围非常的大。
古代时,徐闻人是非常具有冒险精神的海洋探索者,生活与文化跟海洋密切相关。徐闻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码头和港口繁荣,为北上南下的船只提供补给和落脚点。随着隋唐之际海南岛的进一步发展,徐闻还成为渡海的必经码头,带动了徐闻的发展。现在的徐闻,还是菠萝之乡,中国最大的菠萝产地,菠萝成熟时供给全国。
阳山现为清远市阳山县。阳山为西汉置古县,隶属桂阳郡。桂阳郡辖下的桂阳县、阳山国、浛洭、浈阳、曲江等如今都属于广东省。阳山初为侯国,后改国为县,之后传承两千二百多年,隶属变换来去,但阳山县始终秉持县治。唐朝大诗人、政治家韩愈就曾被贬至阳山任县令,但韩愈在阳山为官时间仅一年,非常短暂,他的政治抱负为政措施都还来不及实施就调走了,对阳山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影响不大。
阳山县能传承两千多年,多是因其地理要冲之故。古洭水(现在的连江)从北到南流经阳山县境,常年可通航,水路是古代的高速路,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阳山县北与临武县接壤,秦朝时,在古洭水流域设有湟溪、阳山、洭口三关,实为战略之地。两汉时期,阳山县是长沙国通往南海郡的一条重要陆路通道,沿湘江南下到桂阳郡,途径临武、桂阳、阳山、浈阳、中宿五县之后,即可抵达番禺县。另有从零陵郡泠道县入桂阳郡桂阳县的古道,但因要翻越九嶷山脉道阻且长,多是两地民间往来的道路。西汉时汉武帝遣军多路去番禺平定南越叛乱,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这里的湟水据史学家考证就是洭水,也就是现在的连江,但也有一种说法,路博德走的线路为古郴县经骑田岭顺古溱水下的番禺,史学家猜测是因为洭水在浈阳汇入溱水之后统称湟水的缘故。
阳山县地处南岭山脉南麓,山峰和丘陵遍布县境,重峦叠嶂海拔较高,与珠三角气候有比较大的区别,物产差异也比较大,水稻一年可两熟。县境内自然风景秀丽,林木业较为发达。县境内有广东第一峰、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风光。
曲江现为韶关市曲江区。曲江为西汉置古县,桂阳郡治下,属荆州刺史部,位于南海郡北边,与汉长沙国、豫章郡等接壤。三国时曲江县属始兴郡管辖,并作为郡治。隋唐作为韶州的州治属地。之后隶属多次更改,但曲江古名未变。曲江在考古史上有一席之地,著名的远古人类——马坝人遗址就是在曲江发掘的。那个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大诗人、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家也在曲江。
古代曲江县是岭南颇为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曲江扼守岭南北大门,自古以来就是南海与中原来往的交通要道。秦朝时,大将屠雎伐南越开新道,一路由古郴县(现在的湖南郴州)经骑田岭下番禺,一路由古南康县(现在的江西赣州)经大庾岭入广东北部,骑田岭在古溱水(现在的武江)上游,大庾岭在古浈水(现在的浈江)上游,浈江在韶关汇入武江,从韶关往南就喊北江了,曲江就在两江交汇处。秦末南越王赵佗起兵抗秦,堵截湟溪、阳山、洭口三关,在武江上游泷口设城拒守,并往浈江上游大庾岭设横浦关,战略线往北延伸。
到西汉时,汉武帝遣大军平定南越王叛乱,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一种说法是由古临武县经阳山县下湟水(现在的连江),古湟水在浈阳(现在的英德市)汇入古溱水,也有一种说法就是走的古郴县骑田岭经古溱水到达番禺,各有各的道理,因历史久远尚无明确史料证明。汉武帝的另一路大军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经古南康县经大庾岭顺古浈水下番禺。汉时古溱水和古浈水都流经曲江县境,而古湟水流经阳山县境。到东汉桂阳郡太守从古郴县到古浈阳县凿山开道500余里,沿路设亭驿,方便了百姓出行和朝廷政策往来,这就是后世称之为西京古道岭南段的雏形,西京古道大部分里程在东汉时的曲江县。
西京古道山高路远崎岖难行,车马是走不动的,南来北往的贸易货物沿北江到浈阳上岸之后,都靠脚夫肩挑背负翻过南岭,到达湘江水域再装船往北走。唐朝时,宰相张九龄被贬在家时上书朝廷拓宽重修梅关古道,经大庾岭连通浈江和赣江,重修后的古道可供车马通行,商旅行船到浈水,经梅关古道入赣江,上南昌、九江,走陆路或者水路上长安都方便很多。这也是史书上路博德和杨仆同时发军,大庾岭路途更远,但杨仆还先到番禺的原因,皆因梅关古道比西京古道好走。唐朝之后,梅关古道比西京古道繁盛许多,这也是因为朝廷都城逐渐东迁,江南发展更好的原因。
西京古道和梅关古道在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是岭南通往中原的重要道路,当然随着岭南商业贸易越来越发达,进入岭南的道路也增多,从江西赣州到河源,从福建龙岩到梅州,从福建汀漳到潮汕,还有沿海的海路,岭南与中原的沟通往来四通八达。
曲江县域内南岭山脉横亘,高山低谷、崖岭峻阻,散布在山谷间的人家多为两宋时逃难而来的北方人,所以曲江以客家文化为主。
参考文献:
- 汉·司马迁·《史记·南越王列传》
- 汉·班固·《汉书·地理志》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