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商丘有关的成语典故(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不鼓不成列“不鼓不成列”中的“鼓”即鸣鼓,进攻;“列”指队列这一成语的意思是:不去进攻没有准备的军队比喻对敌人讲仁慈的可笑行为这一成语原指古代打仗在敌人尚未排成战斗行列、作好战斗准备时,不向敌人发动进攻后以讽刺死守教条、错失战机的愚蠢行为现多用于形容人的迂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与商丘有关的成语典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与商丘有关的成语典故(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与商丘有关的成语典故

不鼓不成列

“不鼓不成列”中的“鼓”即鸣鼓,进攻;“列”指队列。这一成语的意思是:不去进攻没有准备的军队。比喻对敌人讲仁慈的可笑行为。这一成语原指古代打仗在敌人尚未排成战斗行列、作好战斗准备时,不向敌人发动进攻。后以讽刺死守教条、错失战机的愚蠢行为。现多用于形容人的迂腐。

典故出自《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宋公(宋襄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zhen,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排列成阵),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宋襄公与楚人约定,在泓水北畔交战。楚国军队渡过泓水到北岸来,宋国官员请示宋襄公;“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时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把人迫入困境,我虽是然殷商亡国的后代,也不忍心这样做。”楚国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河来,但还未排列成阵。宋国官员又向宋襄公请示:“请准许军队趁着楚军还没有摆成阵势时打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擂鼓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楚军已经列好阵势,宋襄公这才击鼓进攻。结果导致宋国军队大败。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只不过是一个中等诸侯国,实力虽不强大,但国君宋襄公因为在盟主齐桓公死后按照齐桓公的心愿立了齐国国君,以为自己功劳很大,想继齐桓公当盟主。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和齐、楚两国国君在齐国的鹿上会盟,宋襄公竟然向楚国提出要求,让当时归附于楚国的诸侯尊奉他为盟主。狡猾的楚王口头答应。宋襄公的哥哥目夷闻此事,向宋襄公直言:“小国争着要当盟主,这是一种灾祸。宋国怕是要灭亡了!失败得晚一点就算幸运了。”宋襄公不以为然,决定在宋国的盂地会盟诸侯。结果楚王说话不算话,与宋襄公翻脸,把宋襄公抓了起来,以此作为要挟,带领诸侯攻打宋国,想一举把宋国灭掉。幸亏目夷料到了事情的结果,在国内事先加强了防御,使楚军攻睢阳不下。楚王见攻打宋国难以取胜,便在薄地与各国诸侯会盟时释放了宋襄公。

不久,宋襄公就对楚国的盟国郑国发动进攻。楚国发兵攻宋,以援救郑国,两军在泓水边上交战。宋军已排好队列,楚军还没有全部渡河的时候,司马公孙固建议襄公下令攻击楚军,襄公说:“不行!”当楚军已全部过河但还没有排好阵势时,公孙固再次建议襄公发起攻击。宋襄公说:“还不行!”待等楚军一切就绪后,宋襄公才允许向楚军进攻,结果被强大的楚军打得大败,宋军伤亡惨重,宋襄公的腿受重伤。

宋国人埋怨宋襄公没把握战机。宋襄公却说:“两军作战,君子是不会伤害已经受了伤的敌人的,也不俘虏头发花白的敌兵。古代作战的规矩是:不在狭窄险要的地方阻击对方。我虽然是殷商亡国的后代,也不鼓不成列。”后来他的哥哥目夷给他讲了好多与敌人作战的道理,但宋襄公直到伤势过重死去之时也没开窍。因此留下了“不鼓不成列”这一成语,讽刺死守教条、错失战机。

泓水之战的结果标志着商周之后以“成列而鼓”为主要特色的“礼义之兵”行将寿终正寝,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正在崛起。所谓的“礼义之兵”,就是作战方式上重偏战而贱诈战,约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互不相诈。但是随着车阵战法的不断发展,“成列而鼓”已开始不适应战争实践的需要。正如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淮南子》所说,古之伐国的不杀黄口、不获二毛,在古代时为仁义,而于今则为人耻笑;在古代被以为荣,今之所以为辱。

例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公羊传》) (62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