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韵第十三集文字解说词(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
唐诗经过近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盛唐期。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鼓动着磅礴于天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中国古代诗坛上这颗最红最亮最热最有吸引力的太阳升起来了。
在这段跨度最小,才只有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多少开宗立派的人物,都从时代的风云中涌现出来。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这些称雄一世的诗人,都与诗坛上独绝千古的巨人李白比肩而立、相视而笑,以各自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他们在当时也都是光芒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遮掩,才暗淡下来了,但除包融以外,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
在听盛唐诸大家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乐之前,读一读这些诗人的诗,就像听小夜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贺知章字季真,爱饮酒,爱聊天,爱开玩笑。他是宰相级的大官,晚年却又忽发奇想,出家当了道士。唐玄宗曾把绍兴这里的鉴湖一角赐给他补贴家用,他晚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由于狂放不羁,因而自称是四明狂客。
他和李白是忘年交。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中说: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李白是个狂人,而在李白眼中,贺知章也是个狂得可爱的人物,这就可以想象他的为人了。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题袁士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看到人家园子里林泉优美,尽管不相识,竟然大模大样地进去玩,还声言口袋里带了买酒的钱,请主人不必为如何款待而发愁。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他的狂放。
他最为传诵的诗是:
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小孩子敢“笑问客从何处来”,凑到跟前来起哄,说明诗人自己也是乐呵呵的。他“少小离家”,近来“人事半消磨”,只剩下镜湖水还是老样子,却没有一点哀伤。这既展示了他性格的放达,同时也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和时代精神的豪迈。
张旭外号张颠,以草书为著名。他的草书,和李白的诗、裴旻的舞剑,在当时并称“三绝”。裴旻的舞剑看不到了,无从说起。拿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相比较,实在是独具只眼。其可比之处就在于都是狂人,都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了顺乎自然而又出神入化的境界。
据说他写草书时,先要喝得醉醺醺的,狂呼大叫疯跑一气,然后才趁着酒劲儿,拿起笔来一挥而就。著名诗人李颀在《赠张旭》中说的可以证实这一点: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糊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张旭是苏州人,戏称他为太糊精真是恰到好处。不过他留下的几首诗,却不像他的草书那么狂放。
《清溪泛舟》
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
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春游值雨》
欲寻轩槛列清尊,江上烟云向晚昏。
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华园。
《春草》
春草青青万里馀,边城落日见离居。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像《桃花溪》这首诗所描述的那样: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
在淡淡的烟雾中,影影绰绰望见远处有一座高耸的桥,可是要找的地方还是找不着。诗人来到一块突出水中的大石头上,问划船从这里经过的渔人:从桃花源里流出来的桃花,流得青溪里到处都是,叫人怎么顺着流动的桃花去寻找桃花源呢?
从表层信息来看,不过是说诗人来游了一趟桃花源,尽管找不着洞口,可也并不着急。这是诗意的旅游,是在寻诗。可是我们顺着诗人的足迹,再来找一遍看:青溪里这随着水波翻动的桃花,到底是从哪里流出来的呢?“世中遥望空云山”,向哪里去找桃花源呢?这云封雾罩的桃花源,是一个地方,但更像是人生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因此,从深层意蕴看,这又是哲理的旅游,是在进行层层深入的哲理思考。
张若虚的生平事迹都不可考,只知道是扬州人。
《代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他只流传下来两首诗,但《春江花月夜》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认砧上佛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原是南朝著名的昏君陈后主创作的,当时还谱了曲,可以唱。后来,词和曲都失传了。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是借旧题写新诗,是旧瓶装新酒。这首诗,写农历二月间,诗人在长江边上,思念故乡扬州的种种感慨和想象。
唐诗中把长江下游宽阔的江面也叫做海,因此这里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虽然说的是海,指的却是浩茫茫的长江。诗就是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和夜晚这五个方面切入,把由此引出的种种意象穿织组合在一起,反复咏叹拂拭不去的乡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人望着一江春水向东流,月亮从宽阔的江面上升起,映着滟滟的江波,展现出一片明澈。诗一出手,就渲染出一片浩阔、朦胧又透明的夜景,似真似幻,使人面对着无限的空间,仿佛突然进入一种失重状态,进入一种寻求顿悟的深沉。
由随波一泻千里的月色,诗人又想到了江流长在、月光长在,而人生却是那么短暂,于是继续感慨地叹道: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天上水上,浩白无尘。只有这一轮孤月,在无穷的宇宙中,永无终止地漂泊。月亮,最初照见的是什么人?将要照见的又是什么人?人类生命的系列虽然是无尽的,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代一代的人都消逝了,只有滚滚滔滔的长江依然在滚滚滔滔地流淌。这种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的感慨并不是一发不可收拾,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因为诗人毕竟生活在唐代,毕竟有找到发展机遇的可能性,所以只点到为止。
接下来诗的脉络转换,转入传统的游子思妇的相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佛还来。
移动的月光,一定是正照着那女人的梳妆台。思念之情,如同这皎洁的月色一样笼罩着她,放下帘子也推不走,出去捣衣也拂不去。
最后,脉络再次转换,诗人由想象又回到现实: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天已过了一半,快到落花时节,江水眼看就要把春天送走了。刚才看着升起的月亮又开始西斜,诗人却就是回不去,回家的路就像从碣石到潇湘一样遥远。不知道是否有人乘月归去,反正自己只能望着江边的树荡起离愁。全诗虽然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但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音调嘹亮,意境清沏而透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