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死得窝囊的四大名人(他是一位旷世奇才)

三国是个聪明脑袋扎堆的时代,如孔融、蔡邕(音yōng)、荀彧(音yù)、贾诩、田丰、沮(音jǔ)授、诸葛亮、司马懿等等,随便拎出一个,都如雷贯耳。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著名的脑袋,除少数几位外,大多命途多舛,英年早逝,有的甚至死于非命,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位凤凰中的凤凰,人才中的人才--祢(音mí)衡。

历史上死得窝囊的四大名人(他是一位旷世奇才)(1)

据《后汉书》介绍:祢衡,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今山东乐陵市)人。自小就聪明绝顶,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智商绝对爆表,十几岁时就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气死很多成年人。

恃才傲物几乎是所有才子的通病,祢衡也不例外,看谁看什么都不顺眼,还嘴不饶人,时不时地口吐狂言,或指点江山,或臧否人物,尤其愿意狂喷时局,用现在话讲,就是一个典型的愤青。

汉献帝兴平年间,因北方战乱频发,祢衡与家人一起躲迁避难于荆州。建安初期,汉献帝被曹操迎至许昌,祢衡闻风而动,急霍霍地从荆州跑来许都,想寻机在朝廷里露一回小脸。

刚到许昌,祢衡就不计成本精心地制作了一张半尺长的竹质名刺,也即我们今天说的名片,揣于胸中,终日游走于各位大佬之中,以求闻达。可是祢衡虽在家乡名扬一时,但到了许都,却无人买账,游走三个多月,踏破铁鞋,晒黑脸皮,磨糊名刺,竟一无所获,无人赏识。

彼时,许昌刚刚为都,全国各地的名流贤达、墨客骚人等各色“京漂”皆云集于此。一次,一位漂友为祢衡指点迷津:“你为何不到陈长文(陈群)、司马伯达(司马朗)府上一试?”是时,陈和司马二人乃相人界的大佬,凡被二人瞧上,或随意地点评几句,很快便会飞黄腾达。高傲惯了的祢衡,突然被人窥见了心思,觉得有些抹不开面子,便故意梗着脖颈回道:“吾焉能从屠沽儿耶?”我堂堂的祢衡怎能拜倒在杀猪卖肉的那些小儿面前!

历史上死得窝囊的四大名人(他是一位旷世奇才)(2)

又一回,一位漂友带有几分挑逗的意味问祢衡:“荀文若(荀彧)、赵稚长(赵融)云何?”你认为荀彧、赵融这两人怎么样?祢衡为了表现自己的不凡,捏着鼻子,颇为不屑地说:“荀文若嘛?可以借他的小白脸去葬礼上吊吊丧,大肚子赵稚长吗?可以让他到厨房管管伙食。”意思是荀彧也就是个小白脸而已,与我祢衡相比,也就是黄河边上的白萝卜——庸才一个。而赵融也只不过是个大腹便便的一介武夫而已,别无他长。

一个游走于京师的政治素人兼业余愤青,按常理,本来应夹起尾巴做人,可祢衡却高调愤青,屡屡喷人,且口无遮拦,无所顾忌,就这样,还想在京城有所发展,有所成就,这无异于缘木求鱼,与虎谋皮。

当然,祢衡也不是没有朋友,据史书记载,他在许都只有两个朋友,或者说他能瞧得上眼的只有两人,这就是名士孔融和杨修。即便是这两位好友,在祢衡的眼里,他们也是小字辈。祢衡经常对人讲:“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意思是普天之下,只有我的大儿孔融,小儿子杨修尚有几分才能。其余皆猫头狗耳,不足挂齿。

而如此狂妄的祢衡,此时不过才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挂零,与祢衡父亲相当,可祢衡竟称孔融为大儿,其狂妄程度可见一斑。虽被祢衡称作大儿,但孔融终究是名士,也知道祢衡确实是个大才,当然他更知道祢衡的性格秉性,因此,孔融也没有与祢衡计较,仍一如既往地与其交往,且多次上书,向汉献帝推荐祢衡。

历史上死得窝囊的四大名人(他是一位旷世奇才)(3)

除了不遗余力向汉献帝推荐外,孔融还多次在曹操面前狂赞祢衡,称祢衡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奇才。孔融也是当时名扬天下的名士,见孔融如此卖力地推崇祢衡,爱才如命的曹操十分好奇和向往,想一睹和见识一下祢衡的风采。可是祢衡一向看不起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因此,曹操虽多次召见,祢衡皆自称患有狂疾,不肯前往,不往也就算了,他还多次在人前人后喋喋不休地狂喷和诋毁曹操。

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是何等样人,怎能容忍如此的狂妄之徒?曹操恨得咬牙切齿,多次想将祢衡拿下,一刀砍了,但因祢衡的颇有名气,感觉杀之有损自己爱才之名,因此,曹操便想找个机会羞辱祢衡一番,杀一杀他的傲气。

机会说来就来。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于是,便任命祢衡为鼓史(即国家乐队首席鼓手)。一次,曹操大宴宾客,让乐队奏乐助兴,同时规定,各位乐手演奏时,皆需脱掉原来的服装,换上特制的红色马夹绿色短裤,即让其打扮得像个猴子似的上场,他人皆依规而行,可是轮到祢衡上场时,他却不加理会,仍然穿着朝服登场。当时,祢衡演奏的是自己的拿手好戏——《渔阳》鼓曲。果然是首席乐手,一亮相,祢衡就翩然一个pose,当即赢得满堂喝彩,稍倾,就见他摇头摆尾,闪转腾挪,左右开弓,上下翻飞,不仅容貌焕发,光彩照人,且所击的鼓曲也如金戈铁马,气势如虹,豪气逼人,在场之人无不拍手称快。

历史上死得窝囊的四大名人(他是一位旷世奇才)(4)

祢衡边鼓边舞,说话间便转到了曹操面前,估计是受到了曹操的指使,曹操的属下迎上前去,厉声对祢衡呵斥道:“大胆鼓史,为何不换衣衫就轻率登场?”祢衡一怔,遂应声回道:“好!”于是,祢衡打住,当场解下腰鼓,丢下鼓槌,从从容容地脱掉朝袍,接着又脱掉内衣内裤,一丝不挂,犹如一尊门神赤身裸体立于堂中,然后,又慢慢地接过下人递来的红夹、绿裤,一一穿上,重新收拾起鼓和槌,继续倾情表演,一袋烟后,一个骑马蹲裆式,当即立住。演奏完毕,祢衡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不迫,徐徐离场。宴会结束,曹操苦笑着说:“我本想以此羞辱祢衡,没想到反被祢衡所辱。”

孔融目睹了整个过程,感觉祢衡有点过分,在责备了一番祢衡后,又顺便转述了曹操对他的诚意。此时的祢衡也有几分悔意,答应孔融第二天到曹府赔礼道歉。

孔融见祢衡颇有悔意,便再次拜见曹操,并为祢衡开脱道:“祢衡这人患有狂疾,他对昨天宴会上的不当言行已有悔意,想亲自向您谢罪。”曹操闻听大喜,遂叮嘱守门卫士:“如祢衡来见,即刻通报!”结果等了半天,也不见祢衡的踪影,等来等去,临近晌午,门卫这才见祢衡却穿着一身百纳衣、头缠一条白毛巾,手里拿着三尺长的大木杖,像个叫化子似的慢吞吞地走来,门卫正准备上去理会,尚未开口,就见祢衡理也不理,径直坐于相府门口,一边用木杖击地,一边随着节奏,即兴上演起“京韵打鼓”——大骂特骂起曹操来。

没等来道歉的祢衡,竟等来了一个找事的愤青,曹操恼羞成怒,咬着后牙槽狠狠地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捏死一只鼠雀。但这个人一向有点虚名,如果我将其处死,外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罢罢罢,我成全他一回,把他送给荆州牧刘表吧!”说完,又瞪着眼问孔融:“你认为咋样?”孔融无言以对。第二天,曹操果真安排一辆牛车将祢衡送出城门。

历史上死得窝囊的四大名人(他是一位旷世奇才)(5)

祢衡出发这天,在孔融的张罗下,一众漂友备了些酒菜准备为祢衡送送行。大家相约来到许昌城南门外,等候着祢衡的到来,其中有一人想借机捉弄一下祢衡,遂提议:“祢衡这厮,素来对我们傲慢无礼,今天又是我们先到,至今仍不见其踪影,我看是不是这样,等他来到时,我们皆坐而不理,以此来杀杀他的傲气。”大家皆点头称是。

一会儿,祢衡至,大家故意互相交谈,对祢衡既不理不睬,也不起身。稍顷,就见祢衡从车上溜下,顺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众漂友惊讶不已,遂纷纷起身问其故。祢衡收起眼泪,煞有介事地说:“坐者为坟,卧者为尸,我坐于尸坟之间,能不悲乎!”一众漂友,原准备借此折一折祢衡的傲气,可是没想到,弄了半天,反倒让祢衡给损了一把。

刘表和荆州的一干名流早就对祢衡的才气仰慕有加,再加闻知祢衡在京城的种种抗曹表现,更是对其高看一眼。因此,从刘表到其属下,皆对祢衡奉若神明,尊崇有加。当时也是饱学之士的刘表每当写文章、发议论时,都要听听祢衡的高见,倘若没有祢衡的意见或者首肯,干脆不发。一次,刘表曾经和几个大秘共同草写了一折奏章,大家皆自我感觉良好。

祢衡外出回来后,大家将奏章奉给祢衡,以为肯定能得到他的赞赏,可是令大家始料未及的是,祢衡只看了一眼,便将刘表他们颇为得意的大作三下两下地撕毁,掼于地上。这不仅令刘表们大跌眼镜,更令其无地自容。正在众人惶惑间,祢衡索来笔砚,一挥而就,刘表他们一看,不仅大气磅礴,文美辞精,且字也写得龙凤飞舞,美不胜收,可谓是书文俱佳,众人皆叹服。刘表也十分高兴,更加器重祢衡。

历史上死得窝囊的四大名人(他是一位旷世奇才)(6)

可是好景不长,此后不久,祢衡便旧病复发,毫无缘由时不时地逮着个人,毫无节制地抵毁侮辱刘表,有时竟当着众人的面顶撞刘表,有几次竟让刘表下不了台,一来二去,刘表深感耻辱,遂起了杀意,但鉴于祢衡之名,刘表不便下手。于是便有样学样,仿照曹操的做法,也将祢衡送走,送给了江夏的黄祖。刘表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是个粗人,一介武夫,性情暴躁,所以想借黄祖之手借刀杀人。

一开始,黄祖将祢衡奉为贵宾,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待之,此时的祢衡也颇为收敛,撅起尾巴,替黄祖将文书秘书等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对黄祖也是毕恭毕敬。黄祖多次拉着祢衡的手诚心诚意地说:“先生说的、做得正合吾意,和我心中想的和要说得简直是如出一辙。”

黄祖的长子黄射,时为章陵太守,也是个文学青年,与祢衡一见如故,将祢衡视为自己的偶像。一次,黄射宴请宾客时,恰好有人送来一只五色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道:“希望先生就此鹦鹉作赋一篇,以祝酒兴。”祢衡大笔一挥,一气呵成,且立意高远,文辞优美。当场的宾客看了文章后,皆赞不绝口,黄射更是得意非凡。

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半年后的一次,黄祖在一艘战船上,大宴宾客,望着滔滔的江水,看着远处的青山,再加白云悠悠,清风扑面,大家皆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很多客人便“啊啊啊”地抒情发骚,为黄祖唱起赞歌来。可是祢衡却不识好歹,竟说大家皆是井底之蛙,少见多怪,无病呻吟。祢衡这一说,不仅大煞风景,也让黄祖十分难堪,一忍再忍,祢衡仍不识趣,继续加码吐槽。黄祖忍无可忍,不得不开口对祢衡斥责了几句。可是此时的祢衡正吐在兴上,黄祖不责还好,黄祖一责,一刺激,竟使祢衡越发不可收拾,在大怒的同时,想也不想,便指着黄祖张口就来:“死公,云等道!”你个死老头子,你知道什么?竟敢来指责我!武夫黄祖从未受过此等顶撞,遂显出了侉相,勃然大怒,伸手就要开抽。祢衡受此刺激,更是破口大骂,黄祖恼羞成怒,遂下令将祢衡拉下去斩了。

历史上死得窝囊的四大名人(他是一位旷世奇才)(7)

命令一下,不仅无人为祢衡讲情,黄祖的下属反而在心底里欢呼。原来祢衡那一张臭嘴,早就将黄祖的一众下属得罪了个遍,尤其是黄祖的首席师爷更是对祢衡忌恨不已,听到命令,等也不等,遂立马将祢衡拉下咔嚓。

此时,尚在船仓里黄射,听到动静后,光着脚丫跑上来,一心想刀下救人,可是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现场时,祢衡已是身首异处。此时的黄祖也颇有些悔意,为了弥补己过,便令手下厚葬祢衡。祢衡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祢衡因何而死?历来众说纷纭,性格说有之,阴谋说有之,生不逢时说也有之。笔者认为以上种种说法皆不足为据,祢衡之死的主因乃疾病所致,准确地说乃狂躁型精神病所致。

查阅资料可知,狂躁型精神病主要是以情绪异常高涨、脾气暴躁、容易发怒、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症候为主要特征。得意时,兴高采烈,洋洋得意,手舞足蹈;失意时,则无来由地狂躁不已,且好斗好怒,充满敌意,口无遮拦。从以上祢衡种种无厘头的表现看,说祢衡患有此病应不为虚。

其实说祢衡患有精神疾病,这也并非笔者的一家之言,彼时的孔融,也多次称祢衡患有“狂疾”,连祢衡自己也承认自身患有 “狂疾”。笔者认为,这并非祢衡的谦辞,也非孔融的托词,而是事实如此。至于说这“狂疾”是狂躁型精神病,还是偏执型精神病,那只能是见仁见智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丛中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