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为什么不杀曹沫(的曹刿与刺客曹沫真的是同一人吗)

管仲为什么不杀曹沫(的曹刿与刺客曹沫真的是同一人吗)(1)

在《史记·刺客列传》里面,太史公司马迁记载了刺客曹沫劫持齐桓公一事——“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而前不久,小编在怀旧船长的大作《智谋观止:古代高参那些招儿》里看到的却是“曹刿劫持齐桓公”:“齐鲁两国明争暗斗由来已久,齐桓公五年,齐桓公应鲁庄公之约在柯地盟会。管仲劝桓公不要去,桓公不听。结果,在会盟之际,曹刿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要他退还侵占的土地。齐桓公只得签了条约才安全回国。”

首先,我们可以先看看故事发生的时间点是否自相矛盾。曹沫出场的时间是齐桓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85-前643年)五年,亦即公元前681,也就是是鲁庄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93年-前662年)十三年;而曹刿出场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因此时间节点上并不矛盾,因此,还不能排除曹沫就是曹刿的可能。

既然时间点没问题,那我们不妨先倒过来想想:如果曹刿与曹沫为同一人,那这个结论是否能够站住脚。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曹沫的记载,在司马迁笔下,曹沫是一个“以勇力事鲁庄公”的人,而且曹沫作为将领在与齐国的三次交战中均告失败。可见,曹沫并不长于谋略。

管仲为什么不杀曹沫(的曹刿与刺客曹沫真的是同一人吗)(2)

那曹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相信中学时期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一文大家一定还有印象,这篇文章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具体内容不再赘述,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曹刿在长勺之战中运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了强大的齐军。

也就是说,曹刿的形象是一个富有智谋的人,甚至可以说曹刿对兵法的运用已经达到了一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所以,如果曹沫与曹刿就是同一个人,那《左传》中《曹刿论战》一文中的记载与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就完全相反了。

因此,小编认为,曹刿与曹沫应该不是同一个人,否则就是人格分裂了。而对于曹刿与曹沫在形象、性格方面的巨大差异李零先生也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李零先生给出的依据仍不足以佐证曹刿与曹沫实为同一人。

以上观点只是小编囿于史料有限的臆测,还请“大方之家”多多指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