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字形结构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左右结构及其部首)

示字旁由点、横撇、竖组成,但在《九成宫》中,横撇有时被分成横和撇两笔来写,因此就有两种示字旁的写法,如下图A和B,图A的示字旁第二笔为横撇,图B则拆分为横和撇两笔。书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九成宫醴泉铭字形结构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左右结构及其部首)(1)

九成宫醴泉铭字形结构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左右结构及其部首)(2)

一、示字旁的形态

示字旁一般整体窄长,笔画左伸右缩。

上点:上点一般为斜点,位于横画末端之上。

横撇:横画右仰;撇画弧度较小,其末端与横画起笔处对齐或偏右,一般不向左伸展过多;转折处形成的夹角要大小适宜。

竖:竖画一般垂直向下,不偏斜。竖画的起笔处位于撇画上部。

下点:下点一般比上点略小,位置靠上,居于转折处之下,一般不向右过于突出。

如果是图B的示字旁,横和撇虽然是分开书写,但是其大致形态和书写要点是相似的:上点居于横画末端上方;撇画和竖画的起笔处都位于横画中心偏右处。

二、示字旁与右部的关系

第一,注意示字旁与右部之间的长短、高低、宽窄和轻重等对比关系。

第二,还需注意左右部件之间的穿插错落,以使结体紧密。

九成宫醴泉铭字形结构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左右结构及其部首)(3)

左短右长,中心紧密。示字旁的横撇分为两笔书写,短横右仰,较为粗重。

右侧“申”部中间方框紧缩,长竖挺拔舒展。示字旁横画的倾斜度要大于右部横画。

九成宫醴泉铭字形结构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左右结构及其部首)(4)

字形较扁。 示字旁中,横撇分为两笔书写,上点写为横点,与整个字其他横画一样向右上倾斜,角度一致。

“见”部长横和撇画皆紧靠左竖,左右关联紧密;竖弯钩竖笔极短,弯钩向右伸展,出钩厚重,并且竖弯钩的横略向右下行笔,与横画的右上行笔形成对比。

九成宫醴泉铭字形结构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左右结构及其部首)(5)

左长右短,有斜有正。示字旁中,横撇分为两笔书写,上点厚重,横画倾斜度较大,竖画较长,末端是整个字最低点。

右部横画较多,角度较平,与左部的倾斜形成对比。整体上右部写得较为窄长,与示字旁宽度相当。

九成宫醴泉铭字形结构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左右结构及其部首)(6)

左短右长,穿插咬合。示字旁中,横撇分为两笔书写。“羊”部长横的起笔处紧靠左竖,居于示字旁下点之下,左右结体紧凑。

两条竖画左短右长,对比明显,整个字下方空间疏朗,重心升高,字势挺拔。

九成宫醴泉铭字形结构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左右结构及其部首)(7)

左低右高,穿插咬合。示字旁中,横撇是一笔书写。示字旁整体笔画较细,“止”部笔画较为粗重,且整体位置较高。

示字旁的下点和“止”部的长横,左右穿插咬合,使左右两部分结合紧密。

九成宫醴泉铭字形结构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左右结构及其部首)(8)

左疏右密。示字旁中,横撇是一笔书写,整体笔画较右部粗重。右部笔画繁多,较为轻细。与示字旁的横画相比,右部横画较平,倾斜度较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