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

从媒体报道里看刁亦男,他总是一副若有所思,“老大不高兴”的酷酷样子。

2014年,在柏林电影节上凭借《白日焰火》拿到金熊奖的时候,刁亦男手举着奖座,对面是国内外媒体记者拿着相机记录这个历史性时刻,他脸上依然是淡淡的表情,仿佛在说“你们拍完了吗。”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1)

拿着金熊奖座的刁亦男

今年5月戛纳国际电影节上,

他执导的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

作为唯一华语电影入围了主竞赛单元,

角逐金棕榈奖,

好莱坞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都来捧场首映,

在现场数次发出赞叹,

电影放映完后整个现场

更是爆发了长达4分钟的掌声。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2)

昆汀·塔伦蒂诺与刁亦男握手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胡歌第一部主演的大荧幕作品,讲述小人物宿命式的悲剧,背景设在武汉城中村,他饰演被通缉的罪犯周泽农,一路逃亡,原本是求生,阴差阳错间又变成一心求死折返而跑,整部电影80%都是在黑夜拍摄的,却不妨碍它释放出刁式美学的魅力。

西方黑色电影的严格框架之内,华语江湖电影的浪漫洒脱和强烈个人色彩的表达交叠在一起,让这部电影成为这届金棕榈备受期待的电影之一。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3)

《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豆瓣网友曾这样评价:

影片本身充满了导演语境下的疏离感,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所有角色的挣扎与和解都令人唏嘘,在他的镜头之下,桂纶镁一如既往绽放着缥缈的美丽,而胡歌拥有了破碎的梦幻色彩。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4)

《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即便在戛纳成了备受瞩目的导演,相比他的同窗史航和孟京辉,刁亦男的名气依旧不大,2014年斩获金熊奖时,媒体用了这个词“爆冷”,这跟他身在娱乐圈,但总是与之保持着疏离感有关。

和刁亦男比较熟稔的作家荞麦曾这么形容过他的低调,“他大部分时间宅在家,养一只猫。在40岁之后开始注意养生,酒也少喝了,早晨起床散步,下午有时去游泳。”

柏林电影节上,身穿一身黑色正统西装,头发梳得很整齐,刁亦男属于那种模样挺周正的大叔,还有一种不自知的帅,其实,若干年前当他还是个中戏的学生时,头发总是乱蓬蓬的,本来论长相该是班草,却因为常常不修边幅得了个“老刁”的外号,但他并不在乎,因为自个儿热爱的事找到了,就是电影。

凤凰娱乐是这么评价老刁的:“一直从事戏剧及影视剧本创作,是中国先锋戏剧代表人物,电影导演、编剧、演员”。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5)

还在学生时代,别人忙着谈恋爱,逛北京城,文学系的他模样生得也算俊俏,却一直单身至毕业,成天跟同学张杨混在一起捣鼓拍电影。

才念大三就折腾出了部票房3000万的电影《爱情麻辣烫》;

毕业第二年,《将爱情进行到底》火了,所有人都认识了李亚鹏和徐静蕾,而这电影背后的神来之手就是写剧本的刁亦男和张一白;

隔年电影《洗澡》上映,这部获得金像奖亚洲最佳电影提名、中国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助姜武拿下北京大学生电影家最佳男演员奖的片子,让观众从“清水池”澡堂这一方小天地,窥见了那个澡堂文化盛行的年代,一家三口父子鲜活的精神世界;

再过了一年,他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公路片《走到底》的剧本。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6)

除了写剧本,他也爱演,曾经在余力执导的《明日天涯》里当男主,还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竞赛单元。

“那时候纯粹是好玩。”

只有真心喜欢的事,才会从中自找乐趣。认真追究起老刁对电影喜欢的源头来,还得是童年他爸爸所在的工作单位西安电影制片厂,看那部西影厂的《黑炮事件》时,他盯着片子眼珠子眨巴的次数都变少了。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7)

年轻时代的老刁

老刁特别迷卡夫卡的小说,尤其对他关于法庭或者工业小城镇的环境描写记忆尤新,在卡夫卡的影响下,他常将自己创作的剧本背景设在小城市,在这些地方又专找那种萧条的地方作为事件发生地,比如城中村。

他觉得,在这些所谓底层的空间里,人性更容易自然彰显出来。

35岁是老刁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他主要精力放在剧本写作上,之后就转型当了导演,他曾在接受纽约时报中文网采访时说到转型的原因:“你的文字通过导演呈现为电影的时候可能会打一些折扣。做编剧,慢慢地就想自己做导演,这样就可以最充分地享受表达的快乐。”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8)

老刁其人

今年51岁的老刁做了十六年的导演,就拍了三部电影,无一例外都是底层小人物的故事。

第一部电影《制服》的主人公小建,是个老实人,做着裁缝的活计,却总是被人欺负,一成不变的生活终于发生转折,是因为有个客人在店里落了件警服,小建原本打算还给失主却没还成索性就自己穿了。

当他穿上这件警服,发现走在街上人们对他的态度都不一样了,这样一来,他发觉只要穿上这件警服自己就什么都不怕,在自己女人面前也会倍儿有胆,而一旦脱下警服就感觉自己被打回原形。

“警服”象征着“社会特权”,透过一件被遗落的警服,来表达自己对人性、社会的观察,不得不说是一个挺特别的视角。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9)

《制服》剧照

时隔四年后,他自导自演了第二部电影作品《夜车》,依旧是文艺片,跟上回不同的是,这次的是一部典型的带有好莱坞黑色风格的犯罪类型片。

没有非黑即白的明确界限,整部电影在一种昏暗灯光和老式音乐交叠成的神秘而抽象的氛围里,作者精心构建的人物矛盾冲突和设定,呈现出人性复杂的一面。

《夜车》女主角吴红燕是为死囚张玲玲执行死刑的法警,她与张玲玲的丈夫李军结识是全剧最有戏剧性的一个设定。

李军是名生活在底层的工人,因为养不活家里,老婆张玲玲被迫去卖淫最后杀了人,被判死刑,法警吴红燕作了送行者,李军被现实打压得无力还击,于是将自己老婆的死都归咎到了吴红燕身上,尾随其后想杀她。

吴红燕是个丈夫去世的寡妇,独居的生活让她压抑非常,乘车去相亲却屡屡受挫,理想的家庭生活似乎永远无法触及。当两个行走在落跑边缘的人相遇之后,戏剧性地纠缠到了一起......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10)

《夜车》剧照

无论是在“特权”的蛊惑下,穿着警服“招摇撞骗”的小裁缝,还是被自己的欲望戏弄,和女死刑犯丈夫缠绵的女法警,这些小人物身上可以感受到的孤独和落寞,可能会发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

对凶残的暴行和梦幻般的行为的不断联系之中,人性最隐秘的疯狂通过刁亦男敏锐的视角和表达,呈现出来了。

《制服》让老刁在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龙虎奖,《夜车》第一次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

因为并非导演科班出生,老刁拍电影的手法向来随性,直觉为主,连分镜头都没有,这两部电影都是“地下”状态,没正式上过院线,只在国外有一小批拥笃者。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11)

《制服》剧照

用直觉拍出来的电影会“挺有责任感和道德感”,但结果会因为不够商业而找不到投资。

《制服》是找了两年也没找到钱投资人,最后找朋友凑了钱才拍成,拍《夜车》时投资人中途跑了,又是找朋友凑钱补的缺。

2005年写完《白日焰火》时,遭遇到了所有文艺片会遇到的尴尬局面,改了两稿剧本,仍旧找不到投资。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12)

《白日焰火》剧照

到了2010年他开始创作第三稿剧本,这次修改,老刁形容自己“把某种东西从内心中拽出来了一点”,之前的两稿是他爱怎么拍怎么拍,谁也别碰。

年轻时花二三十来万拍个电影没啥问题,没投资了也能找朋友顶上,但随着时间推移想拍些大的更复杂的电影,就只有说服自己,在不将就的前提下,做个平衡。毕竟现实残酷。

商业化运作意味着作者要作部分妥协,老刁的剧本都太过文艺,会被市场裹挟着改变,改变到什么程度呢?在接受纽约时报中文网采访时,老刁表示“《白日焰火》从第一版剧本到公映的电影,改动大到公映的版本完全没有初稿的影子。”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13)

《白日焰火》剧照

在数次修改的过程中,最让老刁痛苦的莫过于不断地自我推翻:“你自己觉得一个还不错的东西不被认可,还不是你的错,而是这个畸形的市场制造出畸形的口味,你给他鲜榨,他偏要可乐。”

即便过程这么难熬,当2010年完成《白日焰火》的第三轮修改时,老刁还是拿出了将“黑色风格”和“侦探片”完美结合的剧本,投资也终于有了着落。

足足8年时间,《白日焰火》的拍摄才正式启动。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14)

《白日焰火》剧照

《白日焰火》的拍摄用了 57 天,刁亦男说那“不是人的日子”,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哈尔滨,机器都冻罢工了,人还得硬扛着,就抱团取暖。

即便在那么恶劣的情况下,老刁还是没有放松半分,“有些东西作导演必须坚持,虽然会付出代价,但如果凡事都妥协,最后出来的成品也会慢慢减分。”

在拍摄过程中,有一场重头戏要在监狱里拍,找了几个看守所都不是老刁的那种感觉,就直接开不了机,时间和钱的压力瞬间就来了,当时也想过凑合凑合算了,“可我过不了自己这关。”

最后,老刁决定暂停拍摄,他回家花了一个月改剧本换了场景再来拍。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15)

拍摄现场的老刁

无论遇到什么事,老刁的脸上总是一脸平和,他想拍出这部电影是必然的,但是心里的底线,他也是要守住的。

“如果急于拍一个电影又不是你想拍的,那还不如不拍呢,人的能量就这么多,你别别扭扭地拍了就消耗掉了,那个能量就再也回不来了。”

2014年2月16日凌晨,第64届柏林电影节,陕西导演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斩获最佳影片“金熊奖”,最佳男演员“银熊奖”也被该剧主角廖凡收入囊中,国内外掀起了高潮。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16)

老刁和主创团队亮相柏林电影节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17)

金熊银熊统统抱回家

曾有记者问老刁什么是白日焰火?他答:“就是白天放烟火很美。有痛苦有绝望,还是要绽放。你每天绽放吗?”

简单来讲,这是一起碎尸案件引发出桂纶镁、廖凡、王学兵三人的爱情救赎故事,老刁说“虽然讲述一个奇观式的事件,但电影想让普通人都能看到真正的希望,真正的温暖。”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18)

《白日焰火》剧照

很多人表示看不懂这部电影,老刁在接受腾讯娱乐采访时说了一番话:

“我是不喜欢把一些东西直白地去表达,我更喜欢暧昧一些的东西,好东西就是要表达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受,艺术本身就应该是这样。

它更多的是要给你体验,而不是给你宣讲一个道理,那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要达到这种目的,你的作品肯定要有美、有体验、有冒险、有暧昧、有诗意…你的故事要糅合出这些元素混合的气味。”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19)

《白日焰火》剧照

“评委几乎是一看片就决定这是最佳影片了。”评委梁朝伟说。

长达八年的时间,经历了三次改剧本,不喜言语的老刁,有仪式感地完成所有导演都梦寐以求的“擒熊记”,得知自己获奖的那一刻,他激动得紧:“难以置信,看来这个梦是一直醒不了了”。

但激动并没有持续多久,老刁就又回归了平常心,他表示,“获奖当然值得开心,但是获奖是值得警惕,其实在你没获奖之前去努力的那种状态,往往是更好的,往往是更平常的,更自然的。”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20)

老刁手拿金熊奖

《白日焰火》获奖后,老刁推掉了绝大多数采访,说要“回西安看看爸妈”,回绝的理由也是十分幽默:“你们吃鸡蛋就好,干嘛非要看看下蛋的老母鸡呢?”

当年这部电影收获了过亿票房,也让老刁成了中国亿元票房俱乐部导演之一,对于向来得奖不叫座的文艺片来说,这可是票房奇迹。

不少人恭喜老刁“你成功了!”他反问一句:“什么叫成功?作为一个导演,能一直享受在创作中、自由地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他向来行事低调,也有媒体在谈及他拿下金熊奖的同时,用到了这个扎眼的词:“爆冷”。老刁显然也不会计较这些说辞,甚至,他“喜欢让自己处在不被认可的状态当中”,因为这样能让他持续保持创作热情。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21)

柏林电影节被荣耀围绕的老刁和廖凡

不夸张地说,刁亦男这个名字,就是一部中国独立电影的荣耀史,而这份荣耀还在继续。

老刁带着《南方车站的聚会》代表中国电影出征戛纳,距离上次柏林电影节封冠,已经过去五年。

相比起上一部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噱头更足,胡歌第一次担任电影男主角,电影讲述了胡歌主演的小偷在逃亡路上寻求救赎的故事,各种复杂的情感和人性随着紧凑情节的推进彰显出来。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22)

老刁带着主创亮相戛纳

5月的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上,它作为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好莱坞鬼才导演原本是竞争对手,却情不自禁在观影会上鼓掌表达欣赏之情,第二天酒会上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喜欢:

“我喜欢看《南方车站的聚会》,觉得这个片儿导的很好,画面脏脏的,有一种脏脏的美感,比如说雨啊、霓虹标志啊、居民楼什么的。

我第一遍看的时候,说实话不是很关心胡歌那个角色的命运,因为我们都知道他会是什么结局,第二天回味一下会更喜欢。”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23)

昆汀大赞《南方车站的聚会》

不少人讲,这次金棕榈可以期待起来了,老刁却表示对奖项倒没什么期待,相比得奖,他更希望这部片子有好的国际发行。

他是个专注且单纯的人,早年当写作为主的时候恋爱都顾不上谈,成天和同窗好友捣鼓电影,后来当了导演一门心思扑在这上边,“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就挺幸福了。”

至今刁亦男都没有微博,微信朋友圈一年也就10条的频率。“我要抒发的,电影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工具已经传达了,如果再开别的东西,也许电影就被干扰了。”

这个初心纯粹的电影导演,用他手术刀,剖开人性的两面给世人看,用影像的方式表达人内心隐秘的世界,之所以能引起全世界人的共鸣,是我们总能在在他电影暗黑的调调里寻觅到一丝微光。

几十年前仍是少年的刁亦男,也未曾预料到吧,当年西影厂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在西安上映,台底下不知谁喊的那句“西影厂万岁”竟会成了一个契机,将电影这颗种子埋进他的心里,等待发芽开花的过程绵长而悠远,但那份热望却可以延续一辈子。

胡歌戛纳电影节秒变迷弟(胡歌为他颠覆形象)(24)

本文图片来源自视觉中国、豆瓣、微博、梨视频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资料:

凤凰网:这一回,刁亦男导演又往前走了一大步

腾讯娱乐:《白日焰火》导演刁亦男:没觉得我有多成功

彩蛋影视专访:刁亦男:用电影表达人性最隐秘的疯狂

多少杂志:刁亦男的光荣之路

FIRST青年电影展:刁亦男:给别人看剧本前,先榨干自己

微电影研究:《南方车站的聚会》:戛纳金棕榈华语独苗,刁亦男凭什么代表中国出征?

南方人物周刊:刁亦男 不在簋街,不在丽思卡尔顿

新华社:专访|刁亦男:电影是丰富的森林,里面有各种的树

北京青年周刊:隐者刁亦男 “我喜欢游泳,喜欢一个人在水下想事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