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大地太原的晋祠(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
山西简称“晋”,又称“三晋”。是因为山西曾是西周晋国以及后来分裂成赵、韩、魏的三国之地。
晋祠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奉祀晋国始封诸侯唐叔虞的祠堂。晋祠的历史至少已有1500年,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融为一体,以杰出的古建园林和碑刻雕塑艺术享誉中外。
晋祠是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唐宋园林。它是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罕见的瑰宝。
晋祠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建筑时代序列和类型序列完整的集约载体。它是一座集山水园林、古建雕塑、诗文碑刻、古树名木、楹联匾额及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收藏研究,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对于研究我国古建园林、雕塑碑刻、古树名木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晋祠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祠内宋、元、金、明、清历代各式建筑有100多座。晋祠的建筑布局基本采用了中轴线对称布局:中部建筑,结构宏伟,以艺术价值高贵而著称;北部建筑,依山势而建,错综排列,以崇楼高阁而取胜;南部建筑,既有楼塔耸峙,又有泉水环流,以风景诱人而驰名。这些建筑虽不是同一时期所建,却好象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其中,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举世罕见的十字形古桥鱼沼飞梁和金代建筑献殿,被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方寸之间有三座,这个密度也是宇内实属罕见。
献殿初建于南宋(金朝实际掌控山西期间),明清几次翻修都保持了最初的建筑格局——没有钉子,全靠榫卯。通风透气的结构使献殿温度低于四周,适合贡品保存,被誉为“宋代的冰箱”。
在献殿和圣母殿之间,有一片「鱼沼」,养鱼的方形水池,水池上架起一座「十」字形的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所以叫鱼沼飞梁。桥作十字,既可以东西向连通献殿和圣母殿,也能从南北向走通,这样类似现代立交桥形制的古桥,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是硕果仅存的。
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因此,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发展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晋祠以水镜台、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为中轴线,崇楼高阁依山而建,殿台寺宇就势而造,轩榭廊舫与清泉古树融为一体,布局奇巧,独具匠心。
圣母殿内的43尊彩塑,完成于元佑二年之前。塑像如真人大小,比例准确,姿态自然,是根据宋代宫廷“六尚制”塑造的。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些彩塑对于研究北宋宫廷六尚制和宋代宫廷生活,衣冠服饰以及研究宋代彩塑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晋祠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泉水环祠,素有“山西小江南”、“华北植物园”之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一大批珍奇古木,祠内千年以上的古树有20余株,其中首推周柏、长龄柏。周柏据专家考证为西周所植, 周柏也称“龙柏”、“古柏齐年”。何为齐年?本来在植周柏的同时,左边还植了一株,两树相并,意为比翼齐年,遗憾的是在清朝道光年间被人伐掉一株,只剩下右边这株周柏。相传生长挺立的周柏,失去同伴之后,声泪俱下,身卧而下,以示悼念。哪知正好树身倒卧在撑天柏上,型若卧龙。周柏距今已有2800—3000年的树龄(-1066—771年所植),现在仍然茂盛苍劲,枝干挺拔,叶子葱绿。历代诗人不断歌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游晋祠时作诗说:“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早在一千年前古人已赞叹到它的古老了。明末思想家、文学家傅山大书其旁曰:“晋源之柏第一章”。
难老泉亭是一座八角攒尖顶的亭子,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现存为明嘉靖年间重建。难老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出自断层岩,终年恒温17度,泉水长流不息,被誉为“晋阳第一泉”。难老泉亭上悬挂有傅山先生题写的“难老”匾,被誉为晋祠的三大名匾之一。
三圣祠内供奉的是传说中的药王、真君、黑龙王,称三王或三圣。
台骀庙是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高汝行修建的。由于台骀治理汾水有功,被尊为汾神。台骀是张氏始祖挥的孙子,台骀庙也作为张氏之祖庙。
王琼祠建于明嘉靖十二年,王琼曾任户部、吏部、兵部尚书,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重臣,晋溪书院为王琼所建。
公输子祠俗称鲁班庙,创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公输子,就是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建筑业的祖师爷。
奉圣寺原为开国功臣尉迟恭别墅。始建于唐武德年间,两进院落,由弥勒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大雄宝殿组成。两侧碑廊中,陈列着唐译八十华严的石刻祖本,武则天亲自为之作序,是融佛学、史学、文学、书法于一炉的珍贵文物。
舍利生生塔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是一座楼阁式砖塔。浮屠院,即“塔院”, 浮屠为梵语音译即“佛塔”的意思,此塔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是一座楼阁式砖塔,高38m,八角七级。塔身第一层辟门,从第二层开始,每级东、南、西、北四正面,均辟一门,塔门上有杨廷璇题“舍利生生塔”。
千百年来,晋祠由祭祀祖先并逐渐融入了集儒、释、道以及民间诸神在内的文化内涵,其历史底蕴十分丰厚,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黄河文化,尤其是研究三晋文化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晋祠博物馆以“国风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既是增强国人文化自信,也是文化强市、文化强省、文化强国的重要表达。通过国风文化的展示和互动,将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觉,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汲取文化力量。”
来源:经法周刊记者调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