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哪个节气会变冷(二十四节气立秋)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虽然节气中名带“秋”字,但今年的立秋却并未带来属于秋日的凉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高温依旧炙烤着大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气温可称得上酷暑。上海未来一周最高气温都保持在37度以上,位于内陆的南京、武汉、重庆更是直指40度高温。

“立秋只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并非气象学上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说,“立秋时尚处于三伏天,所以还是有些热的,民间有‘秋老虎’之说。但我国幅员辽阔,北方很多地方立秋之后早晚已经有些凉了,南方大多还处于暑热之中。”

立秋后哪个节气会变冷(二十四节气立秋)(1)

2022年8月6日,江苏淮安,立秋将至,荷花公园中的石榴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实。视觉中国 图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所谓“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是古人根据对太阳运行规律的观察而确立的。《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当北斗星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时,即是立秋节气到来之时。

根据这个天文学上的标准,准确地说,今年的立秋将于北京时间8月7日20时29分时正式到来,已经是入夜之后。

“有一个谚语讲到‘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是在晚上八点多,所以暑热会一直持续,大致到出伏前后结束。”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对二十四节气谚语有所研究,她发现古老的节气农谚依旧能够贴合、预测气温,科学性很强,“因为节气反映太阳的运行,气温说到底是由太阳决定的,古人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事实证明很有效。如果用现代气象学的知识分析,会发现原因很复杂,比如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古人将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称为“三伏”。“实际上立秋后热不热,与是否出伏相关。”毕旭玲提到,“三伏”的时间也是不固定的,短则30天,长则40天,“初伏与末伏都是10天,二伏的时间不一定,有时10天,有时20天。”而二伏时间长短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出现日期的迟早,夏至后第3个庚日入伏,“所以节气与伏天密切相关,通过观测伏天中节气的气象,古人总结出了预测伏天长短的规律。” 而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到8月24日结束,就长达40天。

事实上,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之后的节气就是处暑,处暑和小暑、大暑“三暑”,都是代表高温的节气,在处暑之后,暑热才逐渐消退,气温开始走低。

我们通常所说的秋天,是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有严格的气象学标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下,且后续天气状况稳定,那么我们就把其中的第一天算作入秋日。以这个标准来看,真正的秋天到来,还需要时间。

古老农俗“晒秋”走入大众视野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同时炎热的气温已到尾声,立秋的习俗,大多围绕这两点展开。

“与立春咬春相对应,立秋也有咬秋、啃秋的习俗,既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又有养生防秋燥的功效。” 程鹏提到,立秋是一些食品的赏味期限,水果蔬菜迎来丰收,百姓人家讲究“尝秋鲜”。

在我国北方民间,立秋“咬秋”对应的食物是西瓜,俗称“咬瓜”。人们相信,立秋吃西瓜可以清除夏天的肠胃杂物,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立秋后哪个节气会变冷(二十四节气立秋)(2)

小朋友们在吃西瓜“啃秋”迎接立秋的到来。视觉中国 图

和立夏称人对应,立秋民间也有称重的习惯。体重如果比立夏轻了,叫做“苦夏”,瘦了需要大补,所以立秋有“贴秋膘”的习俗。在北方地区,立秋“贴秋膘”要吃肉,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些则吃白切肉、红焖肉、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等。

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民俗学博士方云则提到一个近年走入大众视野的立秋习俗“晒秋”。

“晒秋是典型的立秋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江西、安徽、湖南、广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立秋后哪个节气会变冷(二十四节气立秋)(3)

江西上饶婺源篁岭晒秋。视觉中国 图

与众多日渐消失的节气习俗不同,“晒秋”古时只是一种常见农俗现象,但近些年来,山村农家“晒秋”的农俗场景,已经成为游客特意追逐观赏的秋日景观。江西婺源篁岭就借此打造了 “土味晒秋节”,于立秋开幕。这一节日通过庆典的方式加大对晒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保护与展示。入选2020年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名单,也是2019年“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

“晒秋民俗具有的景观叙事与仪式叙事的双重标识。在乡村,可视的节俗仪式景观相对来说是不可移动的,它可固化民俗传统,形成稳定的叙事认同,这是民俗旅游发生的前提。著名的‘篁岭晒秋’,即将篁岭当地的晒秋习俗作为仪式性的叙事方式,将静态的农作物景观活态化为习俗的展演,而当表演者与游客在行为仪式中交流互动,游客则能亲历、参与乡村景观的建构。”方云认为。“晒秋节”走入大众视野,是二十四节气民俗在当代重新焕发光彩的一个典型案例。古老的节气,依旧有其独特魅力,可以连接现代生活。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亮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